谈谈读书的好处
——我的读书心得体会
在现在社会上出现的一股读书无用的思潮下,济源市总工会举办职工读书节活动,是从国家的未来发展大局出发,对职工的一次机遇充电,以提高职工素质,对增強发展经济后劲大有益处,是非常及时和必要的。下面我谈谈读书的好处和心得体会,望同行指教和大家进行思想交流。
首先要认识什么是书,为什么要读书?书是人类文明的结晶,是科学文化、生活、哲理的载体,是先贤的经验总结。要立志在有限的一生中,在社会上有所作为,就必须读书,才能增长见识,不出门就知古今天下事,提高阅读能力和写作水平,使人成为有理想、有道德、有修养的人,在社会竞争中立于不败之地,这是好的一面。书还有不好的一面,就是迷恋游戏、黄毒一类的书,它能使人消沉,教唆人走向犯罪。鉴于书还有不好的一面,我们就要认真选择一些好的书来读。
一、读书使我进步。我家在济源深山区的大峪上寨熬坪庄,那里山多路窄,出门爬坡,先辈们一直和土地打交道,一年到头辛苦却不得温饱,他们羡慕城市生活,但连走进城市的机会都很少,却希望后代能到城市中去工作和生活。我小时不想上学,感到学习费劲、不自由,没有在家玩着舒服,经常逃学,藏在门外地下的玉米杆中。有一次被卢志强在干活中发现,告诉了我的爷爷,爷爷把我打了一顿和训了一通。此后爷爷还经常硬拉着我送到学校。由于自已厌学,老师经常用手和粉笔敲我的头,上到三年级的时候,还什么都不知道,课本还得让人领着才会念 ;字也不会写,每次考试都是零分。 为此在同生们当中有个顺口溜“卢化南大鸡蛋”,在一年级和三年级时都曾被留级。
我外公知道我不好好学习后,就开导我说“少壮不努力,老大徒伤悲。小时不知书中有黄金。很多著名的科学家,都是通过刻苦读书才获得成功的,如张衡、祖冲之、李时光、华罗庚等。”我也慢慢地懂得了:小时候不学习,长大就没机会、没时间了,非后悔不可,书中有知识,知识能改变人的命运,就产生了学习兴趣。从那以后便开始在书中“淘金”了,努力去学,去温习,去加班,多练习 、和同学交流 、请教老师。同时也在心中为自己立下了一个大目标:以李四光等科学家为榜样,将来为国家做出贡献。心中有了这样一个目标,学习成绩也直线上升,从四年级以后直到高中,成绩在班内一直名列前茅,老师表扬,同学尊重,许多同学都很想和我坐在一起,希望对他们的学习有帮助,我自己也非常高兴。
二、读书让我找到了好工作。高中毕业后在农村干活,同伴们都想和我在一起,让我给他们讲故事,说历史,评人生等,既解除了疲劳,也提高了效率,成了出类拔萃的人物 。村里有什么好的岗位就推荐我去干 。队里缺会计,让我干会计;大队买个拖拉机,让我去操作;学校缺老师,让我去任教。我在参加工作以后,还不忘学习,看地质、地震、天文、地理、文物考古等专业书籍,利用星期天和闲暇时间,起早摊黑步行100多里到济源科委、图书馆、地质队等单位借书,找老师请教,夜里走一夜天明到家。有一次没钱住店,在火车站付业队留宿,借了一包书被小偷偷走,使我非常心痛和惋惜,至今记忆犹新。
由于自己学习知识面广,经常写一些文章在媒体上发表,我成了出类拔萃的知名人物。乡教办主任让我安心教学,给我转正;科委卫主任骑摩托车专程到我家请我出山;开封、郑州等公司发函邀请;国家地震局两任局长方樟顺和陈其立分别接见我,想让我到京工作;国家古脊椎动物研究所贾兰坡先生,寄填报表准备带我当研究生;文物部门也派专人丁海东同志前往深山请贤。但由于 当时38岁,年龄大,上有老下有小,去远处不方便,而自己更热爱文物考古工作,就来到济源文物局至今。在工作期间,省地质队、省地震局、市科委等单位还念念不忘让我去他们那里工作,并给予优惠条件。耿建国市长等人找我谈话,想调我到地震局任职或到乡镇任科技副乡长,由于种种原因,我不愿放弃我的考古事业,都被我婉言谢绝了。我现在还没退休,很多单位就找我说,等我退休以后到他们那儿再干几年。尽管我退休后不会改变主意,但说明读书可以有个理想的工作。我经常对我的孩子和朋友说 :“我尽管没有为官显耀,但我带着全家走出大山,居住在城市,享受城市文明,实现祖辈的意愿,自己也满足了”。
三、读书能互相促进。由于我爱读书,相应家里的书就多,自己能经常抽空读书学习,对孩子也起到了影响作用,他们三个也很爱读书,在校学习成绩都很好。其中卢静在安阳师范学院学习,回来后一直说学校条件差,教师程度低,学不了啥东西 。我就对她讲,全国教材是一样,教师素质不一样,只要自已努力学习,还是能学好的。在将要毕业时,有的单位提出不招安阳师院地理系的学生 ;在报名考研究生时,有人就说这学校学生考研没门。可等考研分数一公布,很多人都傻了眼,地理系以全国高分考上7名,全是女的,其中一班一名,二班六名住在一个寝室。我问卢静,怎么会出现这种情况 ?她说 :“他们的寝室人在课余时间内就讨论、复习 、研究不懂的问题,而其它寝室的学生有空就散步、聊天、斗地主、打扑克,差别就在这里 。原来同寝室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