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广播剧剧本《钻石人生》
编剧:心如大海
导演:心如大海

心如大海:华人诗社创始人、社长、原创作者。都市头条认证编辑。广播剧编剧、导演。阿紫艺术团,剑兰夫人主诵团成员。配音秀达人,W官方认证主诵。多家平台的主播,朗诵作品近35000余篇。
第一集 缘定今生
演 职 员 表
巴 金——心如大海

心如大海:华人诗社创始人、社长、原创作者。都市头条认证编辑。广播剧编剧、导演。阿紫艺术团,剑兰夫人主诵团成员。配音秀达人,W官方认证主诵。多家平台的主播,朗诵作品近35000余篇。
萧 珊——海萍

海萍:河北张家口人,喜欢朗诵和配音,喜欢用声音诠释作品
朋友甲——屈建华

屈建华 : 新疆哈密人,喜欢唱歌,跳舞,朗诵,配音,喜欢主持节目,还喜欢打乒乓球,现已经退休,经常自娱自乐,正能量超多
朋友乙——小城

小城,江苏东台人,公务员,东台市朗诵协会会员,喜欢朗诵和摄影。无论是朗诵还是摄影,都能让我在繁杂的工作后和喧嚣的人群中拥有一份宁静,也希望能把这份宁静通过自己的声音和作品去传递给大家,和大家一起分享
旁白:尔凡

尔凡:
华人诗社副社长
凡音艺术讲堂创办人
沈阳音协/作协/朗协会员
沈阳电视台七星传媒设计师
尧神文化传媒创始人
全网原创音乐人
全民K歌官方主持/评委
全网名家名篇栏目传讲导师
沈阳广电情感类朗诵冠军
西湖青年朗诵大赛金奖 第二届中华经典诵写讲大赛“诵读中国”金奖
。
制作:飘然

飘然
飘然影音工作室负责人
辽宁博雅诗词学会会员
喜爱朗诵 及音视频后期制作
并承接各大平台音视频后期制作
第一幕:纸笔初识
(音效:老式打字机的声音,纸张翻页声)
旁白:1936年的上海,一个春日的午后,著名作家巴金正在书房创作。而在城
市的另一头,一位名叫萧珊的女学生,正怀着忐忑的心情写下给偶像的第一封
信。
(音效:笔尖在纸上书写的沙沙声)
萧珊(独白,年轻充满朝气):"亲爱的巴金先生,请原谅一位陌生读者的冒昧
来信。读完您的《家》,我夜不能寐。您笔下觉新的痛苦,琴的挣扎,仿佛就
是我们这一代青年的写照..."
(音效:信件折叠装入信封的声音)
朋友甲(活泼地):"萧珊!你真的给巴金先生写信了?他可是大作家,会回信
吗?"
萧珊(坚定中带着羞涩):"我不知道。但有些话不说出来,我会后悔一辈
子。"
(转场音效:邮递员摇铃,信件投递声)
巴金(独白,沉稳):"又一位读者的来信...(翻纸声)这字迹清秀,见解却如此独到...她对《家》的理解,竟比我创作时的思考还要深刻。"
(音效:钢笔蘸墨水的声音)
巴金(书写声伴随):"萧珊女士:感谢你真诚的来信。文学的价值正在于能触动人心..."
第二幕:书店偶遇
(音效:书店环境声,轻微的书页翻动声)
旁白:通信半年后,萧珊鼓起勇气,来到巴金常去的书店等待。
萧珊(紧张地自言自语):"那位穿灰色长衫的...会是巴金先生吗?和报纸上的照片好像..."
(音效:脚步声接近)
巴金(温和):"小姐,您需要帮忙找书吗?"
萧珊(突然结巴):"巴...巴金先生!我是萧珊,给您写信的萧珊!"
巴金(惊讶而后微笑):"啊,是你。(轻笑)和我想象中一样,有一双会说话的眼睛。"
(音效:咖啡杯轻放桌面的声音)
巴金:"你的上一封信谈到新旧文化的冲突,我很感兴趣..."
萧珊(兴奋):"您真的记得我的信!我以为您每天收到那么多读者来信..."
巴金(真诚):"但能像你这样读懂我文字的,并不多。"
第三幕:战火纷飞中的牵挂
(音效:防空警报声,远处爆炸声)
旁白:1937年,抗日战争爆发,上海沦陷。巴金决定前往广州继续抗日文化工
作。
萧珊(焦急):"您一定要走吗?外面那么危险..."
巴金(坚定):"正因危险,才更需要有人记录这个时代。(语气转柔)你还年轻,应该去更安全的地方”
萧珊(倔强):"我不怕!让我跟您一起去吧,我可以帮忙整理稿件,照顾您的生活..."
(音效:火车鸣笛声)
巴金(感动而担忧):"萧珊...这一路会很艰苦。"
萧珊(坚定):"比起安逸地等待,我更害怕不知道您的消息。"
(转场音效:打字机声急促)
旁白:在广州的日日夜夜,萧珊成为巴金最得力的助手和忠实的读者。
萧珊(朗读稿件):"『火』...这个标题真好。您笔下的人物,即使在最黑暗的时刻也保持着尊严..."
巴金(疲惫但满足):"因为有你在身边,我才能看到黑暗中的光。"
第四幕:患难与共
(音效:雨声淅沥,简陋房屋的滴水声)
旁白:1938年,战事吃紧,他们辗转来到桂林。生活条件极其艰苦。
(音效:咳嗽声)
萧珊(担忧):"您又熬夜写作了?烧得这么厉害...我去找点药来。"
巴金(虚弱但固执):"别去...外面下着雨,太危险。(咳嗽)稿子明天必须交..."
萧珊(心疼):"您总是这样不顾自己...(翻找声)看,我存了半块红糖,给您冲
杯热水。"
(音效:倒水声)
巴金(轻声):"萧珊...这些年,委屈你了。"
萧珊(温柔):"能陪在您身边,是我最大的幸福。(俏皮)不过等战争结束,您可得补我一个正式的求婚!"
(音效:两人轻笑声混入雨声)
第五幕 终成眷属
(音效:喜庆的鞭炮声,人群嘈杂声)
旁白:1944年,经过八年爱情长跑,40岁的巴金与27岁的萧珊终于在贵阳结
婚。
朋友乙(调侃):"李先生,新娘子等您这么多年,今天总算如愿以偿了!"
巴金(幸福地):"是我有幸,得此良伴。(转向萧珊)这些年,辛苦你了。"
萧珊(甜蜜):"从19岁起,我就知道等待您值得。(轻声)今天我终于可以名正
言顺地管着您按时吃饭、少熬夜了。"
(音效:碰杯声,众人欢呼声)
巴金(深情):"敬我的妻子,我的知己,我最严厉的读者。"
萧珊(含笑):"敬我的先生,我的导师,我永远的爱人。"
(音乐渐起,转为柔和)
旁白:他们的爱情,始于纸上文字的交汇,历经战火洗礼,最终成为文坛佳
话。正如巴金后来写道:"在她的身上,我看见了善良与勇气的化身。"
(音乐达到高潮后渐弱)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