喇家文化的守护者
文/欢喜有约
指导:郭守先【执行副主编】 王明敏 【编辑】
在黄河上游,甘肃与青海交界的广袤土地上,喇家遗址,如同一颗璀璨的明珠,见证了新石器时期人类文明的辉煌。从世界第一碗面的诞生,到母爱的神圣象征,再到中国第一玉石刀的惊世发现,每一项成就都凝聚着古人的智慧与汗水。然而,这片土地上有一位默默奉献的守护者——张正兴,他用一生的执着与热爱,为黄河文化的保护与传承贡献着自己的力量。
张正兴,土族,1961年青海省民和县,是一位在税务系统深耕多年的老兵,也是一位在文化传承与乡村振兴道路上不懈探索的先行者。他的身上,既有税务工作者的专业与严谨,又有文化守护者的热忱与担当。他的故事,是这片土地上最动人的篇章。
张正兴深知,黄河文化是中华民族的根与魂,而喇家遗址则是黄河文化最耀眼的明珠之一。喇家遗址不仅承载着仰韶文化、马家窑文化、齐家文化、辛店文化等多重史前文化瑰宝,更是一部活生生的历史教科书。然而,面对保护与传承的艰难困境,张正兴没有退缩,而是挺身而出,积极奔走呼吁。他与郝越等中国中小商业企业协会的行业研究专家携手合作,共同撰写了《关于推进黄河遗产保护文旅融合发展的建议》。这份建议不仅深刻剖析了喇家遗址保护、挖掘、开发与利用中的短板困境,更提出了切实可行的解决方案,为推动黄河文化与旅游产业的融合发展提供了有力支撑。
乡村振兴,是时代的号角,也是张正兴心中的使命。他深知,税收政策在乡村振兴中扮演着至关重要的角色。然而,现行政策在执行过程中,对农民、企业从事农产品产供销与加工制造涉及的增值税销项与进项的公正公平评估尚存不足。农民在提供农产品及商品销售与应税劳务时,增值税起征点的税收政策享受不够充分,这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了乡村振兴的全面推进。面对这一现状,张正兴与相关部门紧密合作,深入调研,广泛听取农民与企业的意见与建议。他用脚步丈量土地,用笔墨书写担当,力求制定出更加符合乡村实际、更加有利于农民增收的税收政策。在他的努力下,一系列旨在减轻农民负担、促进乡村振兴的税收政策相继出台并得到有效执行。这些政策的实施,不仅为农民带来了实实在在的利益与福祉,更为乡村振兴注入了强大的动力与活力。
2024年,在农业农村部中国乡村发展中心举办的“进一步全面深化改革,推进乡村全面振兴咨政报告征集活动”中,张正兴撰写的《健全推进乡村全面振兴增值税政策优惠体系的深度策略》和《完善推进乡村全面振兴增值税起征点优惠政策的建议》荣获年度优秀成果奖。这份荣誉,高度肯定了他在乡村振兴税收政策优化方面做出的贡献。
喇家遗址,这处承载着新石器史前文化瑰宝的古老城邦,在四千年前的一场地震与洪水中化为废墟,成为了人类在自然灾难面前脆弱的见证。为了铭记历史,加强文物保护与防震减灾意识,张正兴依据《中华人民共和国文物保护法》和《中华人民共和国防震减灾法》的相关规定,精心制作了《守护历史·共筑安全——防震减灾法律知识与地震应对指南》。这份宣传材料在2024年青海省防震减灾科普征集大赛中荣获二等奖,其生动的内容和实用的知识受到了广泛好评。在喇家遗址的参观过程中,游客们不仅能感受到历史的厚重,还能通过法治宣传展板,了解到如何在灾难来临时保护自己和身边的人。这种将历史教育与法治宣传相结合的方式,让喇家遗址成为了一个集历史、文化、教育于一体的综合性平台。张正兴用创新的思维和扎实的行动,为法治宣传开辟了新的篇章。
党的二十大报告强调了加大文物和文化遗产保护力度的重要性,并提出了建好用好国家文化公园的战略部署。在此背景下,张正兴撰写了《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根基——黄河上游甘青交界文物保护与非遗民俗文化园建设构想》。他提出在喇家国家考古遗址公园内创建包含32个体验社会实践院的文物保护与非遗民俗文化园,这一建议被省民委的推荐上报到省政府相关部门。为了让更多人了解和传承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张正兴参与制作了《探秘黄河上游:文物与非遗的璀璨篇章》课件,面向大学生、中小学生、行政事业单位及企业员工进行宣讲。课件中不仅包含了丰富的文物和非遗知识,还通过互动体验的方式,让参与者亲身感受到中华文明的独特魅力。
张正兴不仅是一位文化守护者,更是一位民族团结的书写者。他与笔者(欢喜有约)共同创作了《土族儿女,笑靥如花》等文学作品,并在“都市头条”刊发后,阅读量高达约42万人次(至今日2025年4月28日发稿阅读量已达53.35万人次)。这些作品以生动的笔触描绘了土族等少数民族的风土人情和文化特色,进一步增强了各民族之间的文化认同和民族团结。与此同时,张正兴担任了2024年金曲作品《纳顿之光·黄河谣》《世界第一碗面》《谱新芳》《梦飞扬》《大美青海情》等音乐作品的顾问。这些作品不仅旋律优美、歌词深刻,还通过网络平台的广泛传播,让更多人感受到了黄河上游地区独特的文化魅力和历史底蕴。
张正兴,这位黄河之畔的守护者,用他的智慧与担当为这片土地上的文化遗产保护、乡村振兴、法治宣传、文旅融合、民族团结贡献着自己的力量。他的故事,是这片土地上最动人的篇章。他的行动,是这个时代最温暖的注脚;他的行动,是时代最美的剪影。
注:《喇家文化的守护者》首发国家税务总局青海省税务局主管《税务学习》2025年第3期月刊,文章中的插图为《税务学习》2025第3期中的插图。
作者简介
欢喜有约,原名:赵登岳,青海乐都人。出生于80年代。曾在《河湟》《柳湾》等文学杂志发表过作品,作歌词《纳顿之光·黄河谣》《梦飞扬》等。系乐都区作协会员,《都市头条》“欢喜有约”专栏主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