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善缘结善果——《红楼梦》中刘姥姥三进大观园的启示
文/史益国
在古典文学的璀璨星河中,《红楼梦》如同一颗最为耀眼的明珠,其细腻入微的人物刻画、跌宕起伏的情节设置以及深刻厚重的思想内涵,吸引着一代又一代读者去品味与思考。而刘姥姥三进大观园的故事,虽在全书篇幅中所占比例不大,却以其独特的魅力与深刻的寓意,展现出善缘结善果的朴素真理,令人感慨万千。
刘姥姥第一次进大观园,是迫于生计的无奈之举。年关将至,家中缺吃少穿、揭不开锅,为了一家人能熬过寒冬,她不得不放下自尊,带着外孙板儿,硬着头皮前往贾府求助。在等级森严、奢华富贵的贾府,刘姥姥显得格格不入,她的局促、惶恐与小心翼翼,尽显小人物在困境中的卑微与无奈。所幸,王熙凤念及本家情分,施舍了二十两银子和一吊钱。这看似不多的钱财,于贾府而言或许只是九牛一毛,但对于刘姥姥一家来说,却是救命的稻草,帮助他们度过了艰难的年关 。这一次的相遇,是王熙凤善意的一次小小释放,也是善缘的起始。
第二次进大观园,刘姥姥则是带着满满的感恩之心前来报恩。她将家里头茬的新鲜蔬菜送来,只为让贾府众人尝尝鲜。此时的刘姥姥,不再是那个唯唯诺诺、战战兢兢的求助者,而是以一种淳朴、真诚的姿态融入大观园。她用自己的幽默风趣,为贾府带来了欢声笑语,赢得了众人的喜爱。贾母与她亲切交谈,众人拿她打趣取乐,她也不恼,反而配合得恰到好处。这一次,刘姥姥用自己的善良和感恩,回馈了贾府曾经的帮助,进一步加深了与贾府众人的情谊,善缘在这份互动中得以延续和升华。
然而,命运的车轮急转直下,贾府遭遇变故,落得满门抄斩的悲惨下场。曾经的富贵繁华如过眼云烟,瞬间消散。就在贾府众人陷入绝境之时,刘姥姥第三次登场,她毅然决然地拿出老命去救人,拼尽全力将王熙凤的女儿巧儿从危难中解救出来。当年王熙凤的二十两银子,如今换来了巧儿的新生,这正是“滴水之恩,涌泉相报”的生动诠释。刘姥姥用自己的行动,将善缘最终结出了善果,展现出人性中最光辉、最温暖的一面。
从刘姥姥三进大观园的不同境遇中,我们深刻地体会到“善有善报”的道理。王熙凤当初的一个小小善举,在不经意间为女儿巧儿埋下了生机;刘姥姥的知恩图报,不仅展现了穷苦人善良、淳朴的本质,更让善的力量得以传递和延续。在现实生活中,这样的道理同样适用。每一个善意的举动,每一次真诚的帮助,都可能成为日后收获福报的种子。或许我们的善举看似微不足道,但对于受助者来说,可能就是改变命运的关键。而当我们怀着感恩之心对待他人的帮助,并在他人需要时伸出援手,善缘便会不断循环,社会也会因此变得更加温暖和谐。
刘姥姥三进大观园的故事,宛如一首关于善与爱的赞歌,它以生动的情节、鲜活的人物,向我们传递着善缘结善果的永恒真理,也让我们在阅读经典的过程中,汲取到温暖人心、照亮生活的精神力量。
作者简介
史益国 江苏淮安人。中共党员,大专学历。供销社系统一名 退休人员。淮阴作家协会会员。爱好文学,在各类报刊发表多篇作品。自编作品集《学海 随笔》。作品相声《吆喝》,散文《话说淮安》,诗歌《断桥,我来了……》分别获得《中国乡村》杂志季度优秀作品奖和三等奖。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