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湖印象(三)
作者:每小平
上有天堂,下有苏杭。
西湖似明珠,天空染碧玉。
儿子在辽宁、女儿在杭州分别求学,应女儿之邀,到杭州旅游并到其母校浙江大学内参观学习,获益多多。
到一个地方或景区去旅游,多是走马观花,给眼睛和身心过个生日,好点的拍照留视频,有个美好的回忆和留念。为了更好的了解杭州西湖人文历史除观光外,吾查找了不少诗集和与西湖文化有关的人和事,尤其是为西湖而做的诗篇。
西湖很美很深也很绿,似万花筒不同的天气各有一番景象,是个游山玩水的好地方。西湖有着千年的历史文化底蕴,吸引了无数文人墨客前来观光,留下了众多的诗作。这些诗篇如同一颗颗珍珠璀璨的明珠,点缀着杭州这片美丽的湖水胜景。下面简介那些传世名作,感受诗人笔下的西湖之美。
柳绿桃红艳,诗意江南春。湖边野花开满园,黄白紫红百花艳。杭州西湖是久负盛名的景区、文人的最爱,也是大众向往观光的地方。西湖不仅承载自然之美,更寄托着无数文人墨客家国情怀的优美诗句。
苏轼《饮湖上初晴后雨》以“水光潋滟晴方好,山色空蒙雨亦奇。欲把西湖比西子,淡妆浓抹总相宜。”“春衫犹是,小蛮针线,曾湿西湖雨。”将西湖晴雨之景与美人风姿相融,成为千古绝唱。白居易以《钱塘湖春行》描绘西湖春色,“乱花渐欲迷人眼,浅草才能没马蹄;最爱湖东行不足,绿杨阴里白沙堤。”“湖上春来似画图,乱峰围绕水平铺。”尽显早春西湖生机;又在《春题湖上》中感慨“一半勾留是此湖”,直抒对西湖的眷恋之情。杨万里的《晓出净慈寺送林子方》最为壮美“毕竟西湖六月中,风光不与四时同。接天莲叶无穷碧,映日荷花别样红。”“午梦扁舟花底,香满西湖烟水。”以浓墨重彩展现出六月西湖的荷塘盛景。欧阳修在《采桑子》中捕捉西湖暮春的静谧,

“荷花开后西湖好,载酒来时。不用旌旗,前后红幢绿盖随。”“清明上巳西湖好,满目繁华。争道谁家,绿柳朱轮走钿车。”别有一番繁华落英缤纷的意境。范仲淹《春日游湖》:“湖边多少游湖者,半在断桥烟雨间。”林升在《题临安邸》中痛斥“山外青山楼外楼,西湖歌舞几时休?暖风熏得游人醉,直把杭州作汴州。”借西湖讽喻南宋的偏安亡痛。张可久在《寨儿令.西湖秋夜》中写出“青山衔好月,丹桂吐香风,”“无是无非心事,不寒不暖花时,妆点西湖胜西施。”以西湖、秋夜清冷烘托闲适之心境。潘阆的“长忆西湖,尽日凭阑楼上望;三三两两钓鱼船,岛屿正清秋。”张炎的“新烟禁柳,想如今、绿到西湖。”许浑的“寺临秋水见楼台”、张野的“烟雨强撑支”等……或描述西湖秋色,或追忆往昔,均以不同视角丰富西湖的诗意形象。上述诗词不仅定格了西湖的湖光山色,更将历史、情感与自然景观交织,使其成为跨越千年的文化符号,被广为流传。

“白堤间株杨柳间株桃”,可以说是西湖最经典的植物景观之一。行走在西湖白堤上,只见桃花灼灼、杨柳依依;穿插在柳绿间的桃花,有的红似胭脂、有的洁白如云,有的粉嫩似玉,相映成趣。站在白堤上,四望湖水景观都非常漂亮,皆是非常经典的景观。泛舟湖面或从北山街从北侧往南拍照视频和照片,即可拍到经典的桃红柳绿人潮涌动在白堤“断桥”上的美丽景观。深感清风抚岸,微风裹夹着湿润的气息吹到人身上、脸上很舒服有愉快之感。平净直行的大道两旁,似兵俑站立很多的柳树,柳枝随风飘动,似人手持小旗舞动着欢迎游人,使人心情愉悦、兴奋和快乐……这种感觉,只有你人来了才能体会到、享受到。“白堤间株杨柳间株桃”景观,一般每年3月下旬到4月上旬为最佳期,桃花盛开,杨柳绿茵,人站立在盛开的桃花旁,惬意地赏花、让人拍摄,真正体会到“人面桃花相映红”诗情画意的意境来。
桃红花艳群鸟啼,草长西湖任鹭飞。
西湖景色夸不够,诗情画意更深厚。

每小平 笔名 每牧 每文 网名 长安美 长安区作家协会理事 民俗委员会主任 区诗词学会监事长 市作家协会会员 市民盟老盟员联谊会副会长兼秘书长 陕西省中国现代文学学会文艺评论分会会长 陕西省中国现代文学学会诗词分会会员 陕西省文艺评论家协会会员 陕西省散文学会会员 陕西省柳青文学研究会会员 理事 副秘书长 陕西省唐诗与杜甫研究会理事 原长安区政协委员 区政协特聘文史员 民盟长安区工委原副主委兼韦曲支部主委 长安区武术协会名誉顾问 西安地名协会特聘专家 陕西省仓颉文化研究会长安分会副秘书长 杜曲乡贤 人文地理 方言 习俗 秦腔 社火 武术 民协文化研究者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