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陈传荣
清晨的第一缕阳光照进陈甸村党群服务中心时,公示栏前已经聚集了不少村民。村会计小谢正在张贴最新一季度的财务收支明细表,从3.5元的办公用品到58.6万元的鱼塘承包款,每一笔收支都清清楚楚地列在上面。
"现在村里花钱,就跟自家过日子一样明白。"村民老王戴着老花镜,仔细查看着公示栏上的数字。自从陈忠担任村支书后,这个曾经因为账目问题被上级点名批评的村庄,如今已经连续三年获得高邮市"三资管理示范村"的称号。
一本明白账,赢得百姓心
陈忠上任后的第一把火,就是烧向了村里的财务问题。他推行"阳光财务"制度,要求每一笔收支都要经过"四议两公开"程序:村"两委"提议、*大会审议、村民代表会议决议、结果公开、实施情况公开。
"刚开始有些人不理解,觉得太麻烦。"陈忠回忆道,"但我告诉他们,麻烦一时,受益一世。"现在,村民不仅可以在村务公开栏查看账目,还能通过手机上的"清廉高邮"APP实时监督。
鱼塘里的公平竞争
陈甸村有内外圩鱼塘共计386亩,以往承包总是几家大户说了算。陈忠改革承包方式,实行"分级招标":将鱼塘划分为不同规模的标段,小塘口优先本村养殖户,大塘口引入专业公司,但必须承诺雇佣本村劳动力。
去年春天的招标会上,镇纪委全程监督,南京农业大学的专家现场指导。最终承包价平均提高了15%,村集体收入增加了80多万元。更让人高兴的是,有6个在外打工的年轻人看到机会,返乡搞起了生态养殖。
土地流转,转出安心来
为了让外出打工的年轻人放心,陈忠推动全村3200亩耕地统一流转。通过与市农投公司合作,每亩地的流转价比散户高出300多元。村里还建立了"土地银行",农户可以自愿选择流转年限。
"现在家里老人有养老金、土地流转金,还有村集体的分红,我在苏州打工心里踏实多了。"在电子厂工作的陈翠芳妹妹说。数据显示,实行新政策后,村里外出务工人员增加了10%,但留守老人的生活反而更好了。
老有所养,老有所乐
走在陈甸村的老年活动中心,总能听到欢声笑语。这里不仅有棋牌室、图书室,还配备了远程医疗系统。村里为60岁以上老人提供6元一份的营养餐,为独居老人安装"一键呼叫"装置。
"孩子们在外打拼,我们老人在家享福。"正在下棋的张大爷笑着说。村里还组织老人成立志愿服务队,参与村务监督、环境整治等工作,让他们的晚年生活更有价值。
夕阳西下,陈忠站在新修的村道上,望着远处正在建设的冷链物流中心。这个曾经的后进村,如今已经成为周边乡镇学习的榜样。而最让陈忠欣慰的,是村民送来的那面锦旗:"账本清清,民心暖暖"。
在这个苏北小村,陈忠用一本明白账、一套公平制度、一份为民初心,诠释了新时代基层干部的责任与担当。正如他常说的:"村干部就是要让群众看得见公平,摸得着实惠,心里头踏实。"
【作者简介】
陈传荣,江苏省高邮市人,农民工。虽早已年过花甲,但酷爱文学创作的劲头愈发旺盛。打工之余,常常写一些有关乡村、乡情、乡愁类诗文,已有多篇(首)文学作品见诸报端或网刊。相信自己的文字是源于内心深处对人生对生活的真情流露,是对家乡无比热爱的真情表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