传统教养方式与现行教养方式两者间的对比和思考
文:黎阳(万载)
一、关于孩子昵称
父亲属于公职人员,作为出身农村好不容易端上公家饭碗的他来说,在生育方面当然也是谨小慎微,严格执行计划生育政策,只生养我一个孩子。印象当中,父母从未叫过我诸如“宝贝”、“阳阳”这些昵称,永远都是直呼我的大名。说真的,小的时候听到邻居家的孩子被呼唤“宝宝崽”“伟伟妹”,我心里是羡慕和不解的。有一次,母亲在跟街坊邻居说起这个事被我听到后,我才知晓,她主张的教养方式是“对儿女的喜欢永远都是放在心里,而不是体现在称呼上”。
也罢,不叫就不叫,反正还有奶奶私下里偷偷叫我“宝得”,还有外婆叫我“阳妹得”。
现在,自从女儿懂事后,我也很少叫她“宝贝”,一两岁叫过一阵子“妞妞”后也不怎么叫了,现在就是叫她姓氏后的那两个字。早几年,她还郑重其事地问过我,为何不能有个昵称,我说,你外婆说了,喜欢要放在心里,干嘛成天“宝贝宝贝”地叫个不停。
二、关于吃饭
1.一家人到齐了才开饭
父亲为了贴补家用,盘下了别人家的打米厂,作为兼职项目来经营。
农忙时节,打米的人多了,父亲要忙到晚上七八点才能回家吃饭。小孩子,到这个点其实早就饿得不行了。但是奶奶从不会让我先上桌吃饭,必须等父亲回来再开饭。看到我饿得不行,顶多给我揉个加了点糖或者盐的饭团先偷偷垫垫。
那个时候,我只知道照做,从不会问“为什么”,“凭什么”,眼睛里看到的也总是父亲为家里的辛勤付出和家人对他的尊重、体谅。
现在,婆婆为了体谅孩子们,都是让孩子们先吃,自己这个做饭人每次都因为家务吃到最后。家里来了客人,确实因为餐厅面积受限,孩子们没办法上桌吃饭,可她还是会提前留出一点荤菜,或者偷偷跟我说,今天有孩子们爱吃的菜,你先给他们盛一点,等下怕是不够吃嘞。
在这方面,我会直接跟女儿说,让客人坐,你盛好饭菜就走开吃,她嘴上问过我几次“为什么”,我解释“坐不下”,她也就没再问过,每次老实照办就是。儿子年龄略小,不让他上桌反倒更高兴哦,因为可以边吃饭边看电视了。
2.关于夹菜
小时候,表哥结婚,奶奶带着我吃席,那年我大概6岁。席间,一个同年的男娃子总央求着他母亲把他爱吃的菜换到自己跟前来,那个时候是八仙桌,没有现在这种能够转动的圆型托盘,如此几番操作下来,同桌吃席的人难免有点不满,又不好明说。
这时,同桌的一个奶奶突然对着我奶奶说,这位婆婆,你家孙女看看合适吃啥子,你也帮孩子调换一下菜碗,不要紧的,都是伢妹子嘛。这个男娃子的母亲顿时脸颊通红,尴尬得很。
奶奶为了缓解尴尬,笑着说,哎呀,多谢齐家,我屋里这个孙女口不粗,已不呷各不吃,每次呷一点就够了,要呷什么菜我会直接夹给她。这个男娃子口粗能呷是好事哦,看长得多好啊。
这个事我记忆犹新。因为回到家以后,奶奶跟我讲了一大串话,她说,阳阳,在家里不打紧,我们的吃穿用度都紧着你一个人,但是到了外面人多的地方,你要懂事,千万不要随意调换菜碗,不要把自己爱吃的菜端到自己面前,也不要使劲扒菜,桌上又不是只你一个人。桌上那个奶奶其实已经看不惯这个男娃子了,故意说让我给你调换菜碗,俗话说,好人不要重说,好鼓不要重锤,听话要听音啊!你看,那个阿姨就觉得不好意思了吧,还是我的宝宝更听话,要记住我说的话哈。
从那以后,我也有过在桌上嘴馋的时候,每次都偷偷在奶奶耳边说,我想吃某某东西,你帮我夹一下吧!
目前,我已把这个事情当做一个故事和教养的规则讲给了一双儿女听,每次家里更小的孩子没有遵守这个规则时,我女儿都会义愤填膺地呵斥,喂,你这样扒菜,然后狼吞虎咽地吃,你太自私了吧,奶奶还没吃饭呢,菜就被你一个人吃光了呀!喂,这个菜又不是给你一个人吃的,凭什么你就放在自己面前?
由此看来,她把我的教导听进去了,反过来还会以大姐的身份教育比她小的孩子,尽管说话方式简单粗暴,但总比她不遵守这个规则要好得多。
可是每次她在维护秩序时,“捣乱者”我的婆婆就出现了,哎呀,别说了,你自己赶紧吃呀!你这么大了,还吃不过弟弟,我吃不到不要紧哦,你们几个吃饱就行。她马上顶嘴“在家里吃饭难道还靠抢吗?你辛苦做饭,我们都吃光了你吃啥,你不难受吗?”婆婆顶不过她的“伶牙俐齿”,也不太好吭声,反过来开始附和,是是是,赶紧吃,不要扒菜,不要扒菜了。
三、关于重男轻女
父亲六姐弟,1个大姐,2个大哥,1个小妹,1个小弟,他在4岁时被过继给生养了3个女儿的伯母。这个伯婆也就是我口中里的奶奶,我也是由她带大的,从断奶开始一直带到8岁。
她曾告诉我,一直有人跟她告状,说伯公由于做夏布生意到处游走,跟谁谁谁哪哪哪的女子有份。具体情形不得而知,但从她的语气停来,与其说她内心不愿相信,不如说她看在伯公从未嫌弃她没生养男孩的份上选择了隐忍与沉默。
她说,伯公一直宅心仁厚,家庭担当方面一直做得很好,从未嫌弃过家里的3个女娃,哪怕有外事又怎样呢,只要男方未提休妻,还在继续承担家庭责任,这个婚姻就要持续下去。
父亲小的时候,跟着奶奶去田土里干活赚工分,一个好事的邻居看到父亲在土里捡花生,笑着说,伢得,不用捡这么快,这个事是你做的嘞,有你做的嘞!
奶奶气的半死,拉着父亲回了家。一边掉眼泪,一边对父亲说,我的牙得,哪怕过继过来的,也轮不到其他人来指手画脚哟,牙得啊,你以后要努力出人头地哦,要不然就真成了做田土事的人,那就要呷苦了呢!
这种“出人头地”的鼓励也延续到了我身上。在父亲6姐弟里,只有他只生养一个孩子,而且是女儿。奶奶从未嫌弃过我是女孩,一直鼓励我努力读书,混个好前程,赛过男孩。她说,我养了你爸,哪怕他后来是顶了你亲爷爷的班,那也是因为他读了高中,是你爷爷几个孩子里面学历最高的,算是他的本事。如此看来,他已经在几姐弟里出类拔萃了,我希望你也要争气,在同辈人里拔尖才好!
从记事起,妈妈就经常跟我哭诉她在家族里面是如何受到我亲爷爷奶奶的不待见,说爷爷来县医院探望刚生产完的她,一听到是女孩,病房都没进,扭头就走。。。又是说,谁家的媳妇说话时,字里行间都在显摆自己生养了2个男孩,让她非常不舒服。。。 妈妈说,老话说得好,有钱莫摆钱脸,有人莫摆人脸。如果不是计划生育,她就不信她不能生男孩,据说在我一两岁的时候,她曾怀过一个男孩。
我的亲二伯,也就是我父亲的亲二哥,曾因为一些家庭琐事对我父亲破口大骂,话语间显露出来的是愚昧无知、粗俗不堪,还拿父亲没儿子说事,骂父亲是绝户。那是08年,我22岁,已参加工作1年有余,在听完母亲的转述后,气得我去他家找他的“麻烦”。
我边哭,边质问他,我爸怎么就绝后了,我不是你的侄女,不是我爸的女儿吗?我不是活生生的人吗?你作为长辈,怎可因为其他人、其他事这样说自己的兄弟?如果不是因为计划生育,我妈跟伯母一样生3胎,你就断定一定生不出儿子?按照计划生育,奶奶(父亲的亲妈)第一个娃也是大姑,也没有你们几兄弟嗝。你有儿子又怎样,还是要有出息,要孝敬你,否则都是白搭。别人都可以嘲笑我父亲,就是你不能,因为你是他的亲兄弟,本来你都要帮我爸回怼那些嘲讽他的人的,你还如此这般!!!
二伯看着愤怒的我,垂下头,闷闷地说了句,阳阳,伯伯说快了嘴,莫见怪!
我说,你不是说快了嘴,你就是这样想的,因为你不止一次这样说过。我今后会好好工作,好好孝顺我爸,好好争气,绝不会因为我爸只生养一个女儿而过得比你更差!说完,我扭头就走。只听见他说“好,好,好,惟愿得!”
父亲后来因为脑梗瘫痪,于2020年过世,若现在还在,也是拿退休工资,属于日子好过可以享清福的人!这当然是后话了,因为生活并没有那么多如果。
在跟伯父大吵一架后,我们两家几乎断了来往,在堂哥结婚时才恢复往来,父亲确实被深深地伤害到了。
奶奶告诉我,在09年我提拔后,伯父曾跟她说过,阳阳妹这个妹得宁确实蛮厉害!
老公两兄弟,女儿是家里第一个孙辈,一出生就受到公公婆婆的宠爱。我的父母,尤其是母亲,都在庆幸我没有因为生女娃而受委屈,说公婆依旧用心照顾我坐月子,用心带孙女。但是,二老因为世俗的传统观念,在我二胎生儿子的时候感动得流泪。父亲拄着拐杖,对着刚推出手术室的我说,这下好了,我有外孙了,我百年后,也有人来帮我扫墓了!一阵唠叨惹得公公也泪眼婆娑,动容至极!
本来呢,我想把我受到的“争气”教育方式延续下去,可是女儿不理解,她在12岁时候就反问我,为何要争气?为何要跟别人比?那是你的年代,现在我又没有被别人瞧不起,我只要跟自己比就可以了,为什么要这么累,这么卷?妈妈,那只是你吃过的苦,走过的路,我有我的路。美国的孩子听说都不用这么累,这么卷的。
我回答,你没去过美国,我也没去过,据说他们还是在卷,虽然放学早,但是按照家庭经济实力也在请家教教育孩子。从大的方面来说,国家需要我们卷,因为国家在筛选人才,如果大家都不努力,都躺平,得过且过,那科学家不搞钻研了,怎么会取得进步呢?技术壁垒怎么突破?不突破,那国家怎么发展呢?从你个人角度来说,你争气了,你能混个好前程,你可以有更多的选择,可以看到更广阔的世界。
我无法跟孩子说明白“争气”的原因,也不能把原因跟重男轻女扯上关系,上述答案,我自己都觉得不够充分。孩子内驱力的引导问题,是我们应该一直注重的问题。40不惑,我自己都还处在各种困惑中。唉!
四、关于婚恋和家庭
奶奶生于1915年,老家在茭湖槽头,据说18岁时有媒婆来家里做媒,八字什么的都合过了,过门前,媒婆来传话,男方说一切满意,就是要绑一下小脚才行。
奶奶的父亲说,算了,算了,我家姑娘的好脚才不弄成拐脚呢!
后来,那个提亲的地主家,因为打土豪分田地,家境破败了。
我出生时,奶奶71岁。等我到了适婚年龄,奶奶总有意无意在我面前说起“男人就好比一把锁,锁好,钥匙也要好,才能管住这个家”、“夫妻搭配,半斤八两正合适,你莫嫌弃我,我也莫看轻你”、“找对象,不找就不找,一找就要找准,不能把离婚当歌唱”等诸如此类的话。
堂姐比我年长6岁,在20多岁时就有人介绍了一个潭埠的小伙子,年龄比她小一岁,介绍人几番撮合之下,小伙子到了堂姐家里吃了一顿便饭后,便带着堂姐去了他家里。当天,堂姐一夜未归。第二天中午,一个人独自回来。奶奶阴沉着脸,问,你去人家家里,家里人对你态度如何?堂姐说,还挺好啊,挺热情的。奶奶又问,家里人问了你我们这边的情况吗?堂姐说,有。
那你们分开睡的吗?是的,那是肯定。
后来,奶奶板着脸,生气地跟我说,你姐这个事估计成不了。一来第一次见面就去人家家里留宿,惹人家看轻。二来这个男孩子连送都懒得送你姐回来,看来只有这么喜欢,或者父母不认可。女孩子,就应该自重。你以后可不能这样,再喜欢也要注意身份!
果不其然,堂姐跟这个小伙子后来不了了之。
二堂姐生了第一个娃后,有一次带娃回娘家,奶奶看到她对蹒跚学步的小孩子很有耐心,照顾起来紧随其后寸步不离,于是,点了点头对我说,以后你有了小孩,首先自己要照顾好他,孩子再没出息,自己为人父母也要看得千多百斤,你自己都看轻自己的孩子,别人更是不会重视你的孩子!
随着社会的发展,我们越来越主张或者认可1.男女平等,女性可以不用那么矜持2.碰上自己喜欢的人,女也可以追男3.一言不合,一拍两散,离婚也能自己过活。我说不清这是好还是不好,但是从奶奶的种种过往来看,她也是一个矛盾的个体,一来呢,她不会用伤害自己的身体换取所谓的好婚姻,二来呢,面对流言蜚语时,她还是出于各种考虑选择了沉默与隐忍,将婚姻继续下去。
我和爱人结缘于一位世家姐姐的介绍。在相处过程中,我可能受奶奶的影响,在一开始就非常注意观察,从细微处观察他。所以,最后我选择了随心,也就是跟随着自己内心的判断,没有过分矜持,也没有过于热情奔放,算是态度端正,珍惜认真,奔着结婚目的去的。相处15年多,还算琴瑟和谐,相敬如宾。
在谈恋爱时,我看到他在大街上扶起倒地的电动车时,我知道了他的善良!看到他有一群相伴了多年的同学时,我知道了他的温暖!看到他帮着父亲做家务时,我知道了他的担当!一路走来,目前发现没有选错人,在父亲瘫痪在床的时间里,是他背着父亲上医院,帮父亲换纸尿裤,帮父亲洗澡,他得到了我们家族里的高度认可。希望我们能一直走下去。
在奶奶的教导里,她也许想说的是,在婚前要好好考察,擦亮眼睛选择准确,一旦确认了,就相互理解、尊重好好走下去,万万不可把离婚挂嘴边,念着念着也许就真离了。
女儿今年14周岁,看不惯同龄人的早恋行为,每次都说以后自己不结婚,不生育。作为一个三观还在塑造期的青春期孩子,我考虑到她想法还不成熟,不好过分掰正,只口头上稍微说了句:不管结婚生育与否,你都要努力读书,读书才是我们普通家庭谋生的唯一出路啊。内心里,我其实已经开始担忧她的婚恋观出问题了,所谓的出问题其实也不是违背道德法律,而是违背了传统世俗,真心希望她能代代相传,生生不息,为人妻、为人母才好啊!
重拾传统文化,让家庭更加和谐,让孩子归位成才,任重而道远,谨以小作文与大家分享!

作者风采 :
编辑简介 : 《编辑简介》鲍桂芊:网名(开心),1957年11月出生于江西宜春。现任《开心诗词文学社》社长兼总编,平时喜欢农闲写诗,更喜欢看一些哲学性较强的文章。本人觉得一件事做的好与不好,除了善良之心,就是考虑问题,具体落实是否周到得体。我相信通过努力学习,定会发掘出不同的作品与大众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