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晨曦散文】江南竹韵
晨雾还未散尽,檐角便坠下几粒碎玉般的鸟鸣。推开通往后院的门,冷不防被石阶缝里探出的笋尖绊住脚——那截淡紫的芽苞沾着露,像未蘸墨的新笔,悄悄地写着春讯。
江南的竹事总带着三分禅意。去年深秋埋下的竹鞭,此刻正在泥里翻涌着暗绿色的潮。寅时,天地尚在混沌里迷糊着,那些白玉似的笋头便悄悄拱开落叶织就的襁褓。小锄头轻叩土地的刹那,能听见地脉深处传来细碎的裂帛声,仿佛是在拆阅积攒了一冬的家书。
新剥的笋衣堆在砖石的地上,漾出古朴的清气。又随手割了些韭菜,挑捡干净,便配成了一盘菜。这是后院的小竹笋。
记得以前我们去宜兴山里挖笋,都是那种很大的个头,挖起来也费劲。回家后,用宜兴特有的紫砂锅炖上,笋片与陈年火腿在沸水中炖出的香气漫过雕花窗棂,把竹影氤氲成泛黄的信笺。想起张岱夜航船里记的“煨笋诀”,说要用松柴文火熬出竹魂,而今天燃气炉上蓝焰跳跃,倒觉得旧时文人的讲究都化作了瓦罐边的焦香。我的记忆里最香的,是外婆给我们儿时用柴火做饭的味道。
暮色浸透竹梢时,执一把竹帚清扫小径。笋壳褪下的褐色鳞甲铺成蜿蜒的河,蜿蜒流向院角的石井。井栏上青苔沁凉,倒映着竹影在暮云中写着草书,一笔扫过五代十国的烟雨,再顿笔处,已快是梅子黄时的江南了。
夜半忽闻细雨敲窗,披衣推门,见满院新竹正在墨色中舒展筋骨。那些白日里采过笋的土坑,此刻正涌动着更深的绿潮——原来土地从不曾真正沉睡,它总在转身的刹那,把竹的韵脚绣进四月的裙边。
忽然想起:今天农历三月十五,是千年古镇的传统庙会,记得小时候很怕这天下雨,怕雨水冲走大人给的,去庙会的零花钱。但昨晚的一场雨,不知会不会影响今天的庙会,不管怎样,它却是成全了江南的竹韵。
晨曦,2025年4月于江南
作者简介:苏娴,笔名晨曦,毕业于法律与中文专业,研究生学历,文学爱好者。共发表文学作品两千余篇,由中国作家出版社结集出版了系列丛书《风》《花》《雪》《月》。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