崇明“大陆公鸡酒”有奖征文特稿:宇杨、叶振环、朱先贵、谭希诗、王玉香
哦,崇酒
宇杨/上海
酒,我不太嗜好,可有可无,再好的酒也激不起我莫大的兴趣。在我过去的认知里,崇明乃生产老白酒而出名,没想到还有一款“大陆公鸡牌”崇酒历史竟然很悠久,经了解,五粮液1909年生产;茅台1915年生产;崇酒1919年生产。尽管,崇酒的知名度远不及五粮液和茅台酒,可它实打实名列中华老字号品牌酒。
酒,古往今来与文人墨客结下不解之缘,像诗人李白称之为酒仙、陶渊明为酒翁,一杯酒下肚诗兴大发洋洋洒洒留下许多光彩夺目熠熠生辉的诗篇。我只记得有一则真人逸事:那篇轰动全世界的著名宏文论述:“520声明”,出自乔冠华手笔!为了写这篇宏文巨作“乔老爷”先喝了几杯茅台酒,趁着酒兴酿出灵感打开思绪一泻千里一气呵成妙笔生花挥洒自如!传奇之作就是在酒精作用下产生的。可见,酒实乃是个好东西!它会使人灵魂出窍。现如今宴请宾客酒成了不可或缺饮品,且高档白酒越卖越贵。但同时驾车禁止喝酒也立了法,以防止酒性发作走火入魔腾云驾雾,会伤及无辜。
那日(4/12、13)叶振环邀我第二次登崇明岛,起先我极力想推脱,欲把机会让给他人。可他说,这次不一样,一起去看看崇明大陆酒厂,该厂为崇明的经济发展作出了历史性的特殊贡献,也算作是一次文学采风吧。于是,我坐上叶振环亲自驾驶的一辆宽敞的SUV新车,一路上高架越隧道,奔驰前往上海大陆酿造有限公司崇明驻地。一进厂门,公司总经理陶彪,一个瘦削干练且貌不惊人约四五十岁的小伙子已站在接待大厅门口迎接我们的到来。下车后握手寒暄环视左右,落座后递烟点燃促膝攀谈,得知陶彪不是崇明本地人,籍贯安徽。他自我介绍,从安徽医科大学毕业后做了两年临床医生,之后去一家制药公司研制新药一年多,然后又跳槽去从事房地产开发,在山东威海、烟台等地都有他亲手开发的楼盘。兜兜转转几年下来积累了一些资金,也积攒了一些人脉,以及公司营运实战经验,现在决定做酒业和生态(有500亩生态园)这一块。从他口中知晓,光买下“大陆公鸡”这一品牌经营权就花费了600万,七七八八总共已投下本钱过亿。他看好做生态和酒业的前景,立志要在这一块领域做出点成绩来。在交谈中我觉得眼前这个小伙不缺战略眼光!我更钦佩安徽籍人士聪明能干、肯吃苦有智商、善规划敢投资。不过,据我有限及肤浅的一点知识晓得,做酒业一要基酒纯;二要水质好!——这是我采撷原七宝酒厂一位做酒师傅的心得体会,才坦然与陶彪交换见识。他说,是的!这两点我们大陆酿造公司都做到了。我心中窃喜也感觉到他不光年轻有为而且谈吐不俗思路清晰胸有成竹有头脑,真希望他实现梦想大干一场——真像广告语:“上海崇酒,魅香全球”,预祝他一炮打响。
随后,陶总经理带我们参观了大陆酒厂的地窖酒窟和该厂历史沿革图示展及各类酒品实样。回到住地文友中喜好写诗的立刻诗兴勃发意气昂扬地写出一首首颂诗。而此行另一个目的,就是启动“大陆公鸡牌崇明老酒”有奖征文活动。故文友们纷纷响应,个个身手不凡不间断写出一篇篇特具文采的佳作诗篇。而我向来是个比别人慢半拍子的人,加上我才疏学浅,从小没受过这方面的作文训练,文学一直与我没贴身过仍属门外汉半路出家,虽挚爱又怯懦。所以对应试之作和征文比赛都敬而远之静心观之,无力也无心参与其中。这一方面我本身感悟比人家总是慢半拍;另一方面,同题之作大家都在写,我不愿去嘎闹猛,尤其是没有真切感想感悟的滥竽充数之作有辱自己的人格。要写,一定是有感而发,写出点有意思有情调有涵养的文字,才能告慰自己,才能对得起读者,否则还不如不写。过了“六十耳顺”,已“七十古来稀”,一切从心所欲别强求莫攀比。
最后我想说,那天陶总经理招待宴请时我稍稍喝了点崇酒,我的酒量就二两足矣,在润喉咋舌回味之际,忆起我有限的品酒经历,最初是上世纪七十年代的西凤酒四溢飘香,然后钟情于五粮液的可口醇香,再就是这款纯朴的崇酒,是地道的崇明老酒。它们都属于纯粮酿造的浓香型酒。尽管我酒量不大饮酒次数也不多,一旦喝酒我就喜欢喝浓香型的酒,不喜欢喝酱香型的茅台,这是根据各人的生理需求及嗜好自我默认承受的。在我七十年的人生里留下难忘的酒味屈指一数也就这三个品牌,这里我无意作宣传。那天喝到尽兴时,陶总要求每人说一句,我没细虑思量脱口来了一句:“喝崇酒赛过五粮液”。一旁的贝老师揶揄我,你这样说五粮液会不高兴。是的,我知道我嘴笨言拙表述欠妥,可当时一霎那酒精作怪,留存于口齿间的味觉没谎人确是真的,虽有点夸张也不为过,那只是个人一瞬间的直觉而已。
本文不参与征文赛,仅当道义回敬叶兄对我的关照与厚爱!也可视为去崇明喝了点崇酒,说几句醉翁之意不在酒的胡话吧。
切不以为是哦。
2025/4/23
【作者简介】宇杨,真名:杨福琪。从小爱看鲁迅的书,喜欢文学。在军营里意志品格受到锻炼。在大学里知识人文受过熏陶。既做过宣传和编辑,又担责技术与培训。工作之余,喜欢看文、史、哲及人物传记等方面的书。作品散见《中国电梯》《建筑世界》《新民晚报》《鹃城文艺》《文笔精华》,并著有《足迹悟道》等书。
发酵的星群(外一首)
叶振环/上海
第一粒米在青碗里翻身
露水正切开自己的喉咙
为泥土的纹路注入银色的血管
铧犁划开地平线时
沉睡的陶瓮忽然开始颤动
谷仓深处 祖先们用指甲
在龟甲刻下弯曲的时辰
火把舔舐黍粒的瞬间
所有陶鬶都睁开了眼睛
蒸汽漫过龟裂的掌心
指纹在青铜器上蜿蜒成河
酒曲里沉睡的菌群突然醒来
搬运着光的碎屑
木甑吞吐云雾 窖池深处
星辰正以另一种形态发芽
有人在黎明前打翻陶罐
醉意渗入砖缝 长出青铜的根
第七个满月浮出酒缸时
所有稻穗都朝着西南方低头
蒸腾的云穿过苇管
在陶杯里结晶成盐
捧碗的手突然长出年轮
指节裂开 溢出琥珀色的黎明
窖藏的黑暗正在怀孕
陶壁渗出二十四道月潮
有人用酒勺丈量银河的腰围
而蚕茧在瓮底抽丝
裹住三千年未拆封的晨昏
青铜觚沿凝结的露珠里
游动着尚未成形的龙
谷壳在陶轮上旋转成漩涡
每粒秫稻都含着半枚落日
菌丝爬上祖先的碑碣
在甲骨裂纹中筑起蜂巢
黄昏时酒缸开始涨潮
淹没了所有刻着"未饮"的骨片
陶甑在蒸汽中软化
渐渐显露出子宫的轮廓
那些被蒸煮的时辰变得透明
有人看见自己的掌纹
正在另一个时空收割秬鬯
而酒渣沉淀成山峦的倒影
地窖深处的黑暗在发酵
陶瓮腹部隆起 古老的
胎儿正用脐带丈量时间
酒液漫过碑文的缺口时
所有坟墓都飘出炊烟
河床下 沉睡的鼎开始耳鸣
最后一粒米沉入碗底
瓷胎深处传来骨笛的呜咽
我们跪着收割自己的影子
而星空在瓮中继续膨胀
溢出陶沿的银河
正在另一个人唇边结霜
陶窑最后一次开孔时
整个朝代都在酒香中坍缩
米粒裹着星尘坠入深渊
却在青铜鼎腹重新发芽
醉倒的史官用酒书写
字迹漫漶成菌丝的网络
酒碗倒扣成穹顶
我们终将成为某粒正在发酵的黍
在未来的陶瓮里翻身
而银河正从指缝间漏下
浇灌着所有未完成的
正在窖藏的黎明
微生物的二次叙事
在陶瓮深处 时间裂开琥珀的茧
糯米舒展成潮湿的星系
酵母菌用触须丈量黑暗的圆周率
菌丝编织的密码本里
每个气泡都是未完成的十四行诗
江风在瓮口折返成螺旋
岛屿的呼吸在酒曲里沉降
那些被稻穗压弯的晨昏
此刻正在菌群中重新直立生长
温度计在黎明前学会潮汐的语言
第二次折叠昼夜的褶皱
透明的菌落攀援酒精度阶梯
酿造师指纹里沉睡着三百年的候鸟
他们用木勺舀起月相
往液态的银河撒入星尘的引子
当陶壁渗出盐霜的密语
未命名的醇香已漫过农历的刻度
微生物们正用代谢的磷火
在液态的羊皮纸上
续写岛屿地质层里的发酵史诗
(注:为解决崇明老白酒容易上头的问题,崇明大陆酿酒有限公司与科研机构合作,采用二次发酵法,在陶瓮中经历糖化与酒化的双重嬗变。第二次发酵时,微生物群落重新排列组合,将残余淀粉分解为更复杂的芳香物质,这个过程往往需要精准控制温度与时间,如同用星象丈量菌丝的舞蹈。)
【作者简介】叶振环(南海、南海邨),中共党员,散文作家,大学文化,1953年出生于上海崇明,1969年参军,1983年参警,2013年退休前曾任上海市公安局研究室调研员(处长),《上海崇明农村经济与法律研究》《上海公安研究》《上海外滩》责任编辑;上海《三叶草》执行主编;现任《上海散文》常务副总编,上海《乡愁诗苑》文学顾问。自1978年起开始文学创作,先后在国内多家媒体发表小说、散文、报告文学、诗歌等共计230多万字。先后出版散文集《绿叶情怀》《岁月留影》《叶振环散文随笔自选集》《桑榆霞照》,中短篇小说集《旁观者迷》,主编报告文学集《老骥伏枥夕阳红》。系上海基本建设优化研究会理事、研究员;上海立信会计金融学院兼职教授。
外滩的奶油 (外两首)
朱先贵/安徽
黄浦江把黄昏搅拌成
浓稠的糖浆时
海关大钟的指针
正切开七层蛋糕的
奶油立面
我们吮吸每块砖石
甜腻的往事
直到彩灯突然点亮
所有糖霜——
这城市惯于用霓虹
为旧梦补妆
城隍庙的铜勺
青铜的舌头
在百年油锅里
翻动八宝鸭的
遗嘱
糯米胸膛里
藏着莲子暗语
当青花瓷碗
接住最后一滴
琥珀色黄昏
九曲桥突然
弯成一根
蘸满酱香的
食指
崇明老酒谣
白瓷杯里游着
一条醉醺醺的
长江
稻穗在陶瓮深处
继续生长
月光给每粒糯谷
戴上银项圈
我们啜饮时
总有蟹脚在喉间
写瘦金体
而坛底沉着
整个东海
咸味的
遗嘱
【作者简介】朱先贵,中国散文学会会员,安徽省作家协会会员,安徽省诗词协会常务理事,无为市诗词学会副会长。先后在《人民日报》《人民代表报》《祖国》《国防时报》《中华诗词》《检察日报》《中国老年报》《现代快报》《中华日报》《诗刊》《绿风》《诗潮》《鸭绿江》《大众文艺》《通俗小说报》《微型小说选刊》《短小说》《三角洲》《中华文学》《回族文学》《文萃报》等海内外百余家报刊和选本发表小说、散文、诗歌各类体裁文章160多万字。有散文作品入编《中国散文大系》,并先后在中国小说学会获当代小说奖;在中国文联、诗刊社、人民日报.人民论坛杂志社等单位诗歌、散文、小说作品征集中多次获奖。
让底蕴醇厚的老酒化作醉人的诗行
谭希诗/辽宁
在崇明岛的时光长河上
酿酒的工艺岁月悠长
稻穗锁不住的向往
在这里已幻化成酒的芬芳
那木甑蒸腾着往昔的模样
工匠们用精湛的技艺
把控着古老的发酵秘方
高粱与糯米深情地接吻
在窖池中做着迷人的梦想
微生物编织着神秘过往
佳酿的故事在这里不停地流淌
揭开泥封的香气
让陶醉者肆意疯狂
香气飘过高高的芦苇荡
引得禽鸟也沉醉飞翔
老酒的味道萦绕在游子心房
她像母亲温柔的轻抚脸庞
无论漂泊在天涯海角
心中都有老酒的暖光
在月光下的庭院中央
摆上几碟小菜闲话家常
酒杯相碰溢出的不仅仅是琼浆
还有岁月沉淀的情长
崇明岛的老酒
你是大地的馈赠
你是历史的乐章
你在舌尖上舞动
你在心底里荡漾
每当我们开启那尘封的老酒
底蕴醇厚的芬香
便化作一缕缕醉人的诗行
【作者简介】谭希诗,大学本科,高级政工师,曾任中石油贵州分公司副总经理。酷爱文学,尤其对散文、诗歌更为青睐,多年来,有数百篇首散文、诗歌被刊登在中国石油网、盛京文学网及其它报刊杂志上。现为长河诗刊签约作家,紫不语文学社副社长,现代作家协会会员,中石油作协会员,沈阳市作协会员,西安市传统文化研究会会员,出版个人诗集《心韵诗情》。
诗词三首
王玉香/吉林
冷面
玉脍凝脂琥珀光,冰丝翻雪弄云裳。
人间至味谁堪比,一箸春山带露尝。
鹧鸪天·辣白菜
翠玉镶帮裙摆宽,红椒苹果蒜名媛。封坛半月心心念,开宴今时楚楚怜。
尝嫩脆,恋芳颜。舌尖美味有奇缘。包些烤肉深深爱,知己邀杯香辣欢。
行香子·小豆腐
几把青缨,半簸金黄。待精磨、玉雪描妆。一锅点翠,满院飘香。忆家中我,心中姊,梦中娘。
炊烟袅袅,乡音念念。品鲜肴、醉尽柔肠。流年往事,故友飞觞。任味牵魂,风捎信,月临窗。
【作者简介】王玉香,女,笔名小园香径。吉林省梅河口市一名普通教师,梅河口市诗词楹联学会副秘书长、吉林省诗词学会会员、中华诗词学会会员。2022参加教师征文活动中,作品曾获国家级一等奖,多篇学术论文曾获国家级一、二等奖,2023“双大杯”全国诗词大赛荣获三等奖,2024年“最美中国”诗歌散文大赛,散文《我在春天等你来》荣获二等奖。
总编辑:山旮旯
责任编辑:袁德礼
负责校对:十一指、晚风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