建文帝庙号惠宗之宝揭秘
——明朝宣德孝慈孙皇后组宝
王德埙
建文帝终焉之秘明史无记载。海外逃遁说、江西说、贵州说均为捕风捉影,靠不住。今得以物证史,幸哉!
摘要
明朝宣德孙皇后组宝规格:通高17.5公分,底座正方形边长8公分:重4.6公斤。质地:黄金。组宝从上到下,计分为五级。前四级底有朱文印面,四面刻铭。最后一级为底盘,下面阳雕“宣德年制”,四面刻铭。第一级为凤凰纽,印面:孝慈皇后。《明史》卷113《后妃传》所谓“宣宗孝恭皇后孙氏”有误,据本器应为“宣宗孝慈皇后孙氏”。四面刻铭:1、刍狗;圣人;2、不仁,以百;3、姓为刍狗;4、天地之间。第二级印面为明朝“惠宗之宝”。明惠宗朱允炆(1377年12月5日-1428年?),四面刻铭文辞节选自《般若波罗蜜多心经》:1、五蕴皆空度一;2、切苦厄。舍利子;3、色不异空,空不;4、异色,色即是空。第三级印面:仁孝文皇后宝。文皇后徐氏时已驾崩。四面刻铭:1、不乱是以圣人之始虚其心实其腹;2、弱其志,强其骨常使民无知无欲使;3、夫智者不敢为也。为无为,则无不治:4、道冲而用之,或不盈,渊兮似万物之(宗)。第四级印面:诚孝张皇后宝。四面刻铭:1、圣人处无为之事,行不言之教,万物作(焉)而;2、弗(不)始(辞),生而弗(不)有,为而弗(不)恃,功成而不居,夫;3、唯弗居,是以不去不尚贤,使民不争。不贵;4、难得之货。使民不为盗,不见可欲,使民心(不乱)宣德年间文皇后徐氏已不在世。则能够知道本器组宝的就只有三人:宣德皇帝朱瞻基及其母亲诚孝张皇后,以及朱瞻基的孙皇后。此三人气味相投,和衷共济。遂决定不事张扬地尊上建文帝庙号惠宗,并纳入本器组宝之第二级。从而妥善地处理了朱元璋王朝内部的这一遗留问题。
六、本器为朱瞻基后宫组宝,也就是说:对建文帝的平反和上庙号问题,仅限于后宫的范围,未告知天下。底盘阳雕“宣德年制”,四面刻铭:1、道可道,非常道。名可名,非常名),无",名天地之始;"有",名万物之母。 故,常"无",2、欲以观其妙;常"有",欲以观其徼。此两者,同出而异名,同谓之玄。玄之又;3、玄,众妙之门;4、天下皆知美之为美,天下皆知美之为美,斯恶已;皆知善之为善,斯不善已。除第二级刻铭为佛经外,余均出自《道德经》。明朝宫廷恩怨促成仁宣新政,平反“靖难之役”君臣。
关键词
宣德皇后;组宝;印面;刻铭;明惠宗。
明朝宣德皇后组宝规格:通高17.5公分,底座正方形边长8公分:重4.6公斤。质地:黄金。
修文王国石博物馆藏品,王德埙经眼
明朝虽然隔我们不算久远,但其间发生的诸多故事,似乎有一种让人永远不会厌烦的魔力。最为精彩的或许就要属朱棣和他的嫡子朱高炽,好圣孙朱瞻基以及各代杰出皇后,及其政敌建文帝之间的故事。
明朝宣德皇后组宝从上到下,计分为五级。前四级底有朱文印面,四面刻铭。最后一级为底盘,下面阳雕“宣德年制”,四侧面刻铭。
一、第一级为凤凰纽,印面:孝慈皇后。
《明史》卷113《后妃传》所谓“宣宗孝恭皇后孙氏”有误①,据本器 应为“宣宗孝慈皇后孙氏”。
证据:景泰八年(1457年),明英宗复位,孙太后上徽号曰"圣烈慈寿皇太后",无“恭”有“慈”。亦即本器“孝慈皇后”。
四面刻铭,每边四字。释文如下:
慈:
說文‧心部。說文古文。孝慈皇
后
四面刻铭:
原文:(天地
不仁,以万物为)
1、刍狗;圣人
2、不仁,以百
3、姓为刍狗。
4、天地之间。
(其犹橐籥乎?虚而不屈,)
出《道德经》第五章;作者:老子;朝代:春秋。
刍:
《龍龕手鏡 · 手部》但帝后宝印的这个篆字字形为首见。
二、第二级印面为明朝“惠宗之宝”。
明惠宗朱允炆(1377年12月5日-1428年?),男,汉族,生于应天府(今江苏省南京市),明朝第二位皇帝,明太祖朱元璋之孙、懿文太子朱标次子,在位四年(1398年-1402年),年号建文,史称建文帝。
四面刻铭,每边六字。释文如下:
1、五蕴皆空度一
2、切苦厄。舍利子
3、色不异空,空不
4、异色,色即是空
文辞节选自《般若波罗蜜多心经》:“观自在菩萨,行深般若波罗蜜多时,照见五蕴皆空,度一,切苦厄。舍利子,色不异空,空不异色,色即是空,空即是色,受想行识,亦复如是。”
德埙按:“惠宗之宝”缀《般若波罗蜜多心经》,是证建文帝遁入空门为历史事实。建文元年(1399年)七月,燕王朱棣借机起兵造反,史称“靖难之役”;建文四年六月,朱棣攻入南京,朱允炆于靖难之役后下落不明。一说建文帝遁入空门,本器证明是说应为历史事实,并且建文帝出家后仍然有当权的张皇后和孝慈皇后的悉心照顾。并且不事张扬的给建文帝上了庙号:“惠宗”。所谓南明弘光元年(1645年)七月,上其庙号惠宗,晚了。只不过是因应孝慈孙皇后之举罢了。
建文帝谥号为嗣天章道诚懿渊功观文扬武克仁笃孝让皇帝,清乾隆元年上谥号为恭闵惠皇帝,简称恭闵帝、惠帝。
又,皇帝驾崩才能上庙号,宣德三年(1428),孙氏被册封为皇后。
可见建文帝驾崩于公元1428年以前。朱允炆生于1377年12月5日,享年约51岁。建文帝以1428年为寿命的上限可以肯定。今后建文帝生卒座标应为:朱允炆(1377年12月5日——1428年?)。靖难之役后多心经和尚建文帝惠宗差不多还活了29年,寿终正寝,在明朝帝王中算是高寿的了。真是“度一切苦厄”啊!
三、第三级印面:仁孝文皇后宝。
仁孝文皇后徐氏(1362年3月5日—1407年8月6日),生于应天府(今江苏南京),明成祖朱棣原配皇后,明朝开国功臣、中山武宁王徐达长女,她天资聪颖,幼年时便贞洁娴静,喜欢读书,有“女诸生”的美誉。徐氏自幼入宫,选在燕王朱棣之侧,洪武九年(1376年 )正月被册封为燕王妃,深得孝慈高皇后喜爱;洪武十三年三月,随朱棣就藩北平,夫妻情深,王府内政肃然;建文元年七月,靖难之役爆发,徐氏镇守北平参与军务,使朱棣无后顾之忧;建文四年十一月(1402年)被册立为皇后;永乐五年(1407年)七月崩于南京,十月上谥号曰“仁孝皇后”。永乐十一年(1413年)二月,葬于长陵。永乐二十二年(1424年)九月,明仁宗上仁孝皇后尊谥曰:“仁孝慈懿诚明庄献配天齐圣文皇后”,升祔太庙
宣德年间文皇后徐氏已不在世。则能够知道本器组宝的就只有三人:宣德皇帝朱瞻基及其母亲诚孝张皇后,以及朱瞻基的孙皇后。此三人气味相投,和衷共济。遂决定不事张扬地尊上建文帝庙号惠宗,并纳入本器组宝之第二级。从而妥善地处理了朱元璋王朝内部的这一遗留问题。
本器为朱瞻基后宫组宝,也就是说:对建文帝的平反和上庙号问题,仅限于后宫的范围,未告知天下。
故这如此隐秘的一切,我们今日方才得知。
四侧面刻铭:
1、不乱(下接第四级之4).是以圣人之始虚其心实其腹
2、弱其志,强其骨常使民无知无欲使
3、夫智者不敢为也。为无为,则无不治。
4、道
(“冲”的异体字)而用之,或不盈,渊兮似万物之(宗)。
挫其锐,解其纷,和其光,同其尘,湛兮似若存。吾不知谁之子,象帝之先。
孙氏入宫后一直在朱瞻基的母亲(明仁宗诚孝张皇后)身边学习。
四、第四级印面:诚孝张皇后宝。
“及立为后,中外政事,莫不周知。 宣德初,军国大议多禀听裁决。是时海内宁泰,帝入奉起居,出奉游宴,四方贡献,虽微物必先上皇太后。两宫慈孝闻天下。”《明史》卷一,列传。皇太子朱瞻基即位是为明宣宗,尊其生母张皇后为皇太后。当时军国大事多受命于张氏,朱瞻基悉心听取她的裁决,使海内安宁祥泰,四海升平。
建文帝性命得以保全,张皇太后起了至关重要的作用。
四侧面刻铭:
1、(是以)圣人处无为之事,行不言之教,万物作(焉)而
2、弗(不)始(辞),生而弗(不)有,为而弗(不)恃,功成而不居,夫
3、唯弗居,是以不去不尚贤,使民不争。不贵
4、难得之货。使民不为盗,不见可欲,使民心(不乱)
摘自《老子·道经·第二章》
五、底盘阳雕“宣德年制”。
四侧面刻铭:
1、道可道,非常道。名可名,非常名(道,可道也,非恒道也。名,可名也,非恒名也。)"无",名天地之始;"有",名万物之母。 故,常"无",
2、欲以观其妙;常"有",欲以观其徼。此两者,同出而异名,同谓之玄。玄之又
3、玄,众妙之门(《道德经》第一章)。
天下皆知美之为美,天下皆知美之为美,斯恶已;皆知善之为善,斯不善已(《道德经》第二章)。
有无相生,难易相成,长短相形,高下相倾,音声相和,前后相随。
恒也是以(一般版本为:是以圣人处无为之事)。
宝侧刻铭对比醒目:建文帝为佛教的《般若波罗蜜多心经》;孝慈诸皇后则为道教的《道德经》。这个应该是孝慈皇后她们的信仰。
七、明朝宫廷恩怨促成仁宣新政,平反“靖难之役”君臣。
山东邹平美女孙氏因诚孝张皇后推荐得入禁中,十余岁时“成祖命诚孝后育之,已而宣宗婚,诏选济宁胡氏为妃,而以孙氏为嬪。②”是为明成祖朱棣干涉皇孙朱瞻基婚姻之始。邹平孙氏与朱瞻基青梅竹马,两情相悦。明成祖从中横插一杠子:“诏选济宁胡氏为妃”。虽然是考虑借济宁胡氏父亲的錦衣卫势力,增强皇太孙的实力,但从此播下了明朝宫廷恩怨,让孙皇后经常不服气,露出闷闷不乐的神情:“孙后常怏怏”(引同)。由此可见,张、孙二皇后实际上为后宫朋党,对明成祖的不满,以致积极促成仁宣新政,平反“靖难之役”的君臣。
明仁宗时“停罢采买,平反冤滥,贡赋各随物资产,陂池与民同利”,他赦免了建文帝的旧臣和成祖时遭连坐流放边境的官员家属。这第一波平反建文帝旧臣当为张皇后之举。
和尚建文帝当然第一时间就被告知这一好消息。
明宣宗继续赦免建文帝的旧臣和成祖时遭连坐流放边境的官员家属,在宫廷内部上建文帝庙号;并御驾亲征,平定汉王朱高煦叛乱,安抚赵王,稳定了国内形势。史载:“仁宣之治,吏称其职,政得其平,纲纪修明,仓庾充羡,闾阎乐业,岁不能灾。盖明兴至是历年六十,民气渐舒,蒸然有治平之象矣。”
和尚建文帝更怨气全舒,潜心念佛。






注:
①《明史》卷113《后妃传》载上海古籍出版社、上海书店编《二十五史》页8134.1986年版。
②同上。
参考文献:
快资讯:明宣宗的第二任皇后孙氏:力挽狂澜稳定三朝,一生比电视剧还精彩(阅读悦读之写乎2022-11-01 00:00)
作者介绍
王德埙: 1950-汉族,贵州民族大学研究员,西南夜郎文化研究院前所长,世界智慧科学院院士、西南师范大学毕业,双专业。贵州省社会科学一等奖、教育部人文社科三等奖获得者,贵州文史研究馆特聘专家、中国名山名寺名观文化研究委员会高级顾问、厦门上古文明研究室委员、《上古文明研究丛书》编委、中国先秦史学会会员、贵州省易学与国学研究中心研究员,贵州省文化艺术研究院特聘专家,贵州省收藏家协会顾问、贵州省桐梓县夜郎历史文化研究会会长、贵州镇宁竹王文化研究会顾问、重庆巴渝文化研究院特约研究员,中国魏晋南北朝史学会僚学研究中心研究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