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民党最能打的将领是谁
在历史的长河中,有无数战争改写了国家民族的走向。波澜壮阔的国共战争,不仅决定了中国的命运,更在世界历史上留下了浓墨重彩的一笔。
1945年在苏联出兵占领东北,美国向日本广岛长崎扔下原子弹后,日本投降。此时的中国大地上开始酝酿着一场新的战争,国共双方在对日占领区接收权的争夺出现白热化。国民党要求共产党交出军队和解放区,实现军队国家化与政权的统一,而共产党则坚持保留其武装力量及其根据地。
于是,蒋介石调集了远征军的主力,在东北一路高歌猛进对先行进入的林彪所部进行追剿,正当国民党的阴谋即将得逞时马歇尔及时赶到阻止了这场冲突,马歇尔扶弱抑强,断绝了国军一切武器弹药物资补给。与此同时,苏军则向林彪提供了大量武器弹药,并悄悄移交了日本关东军的军火库,而且让多方联军编入扩充了东野。随着东北华东实现土改、争取民心,东北形势很快发生逆转,双方力量出现了太平偏移。而华北、华中的形势国民党虽占据局部优势,但在国防部有共产党内线掌控着情报的作战厅,让华野在夹缝中力挫对手,消耗对手不少有生力量。早年在胡宗南身边安插的机要秘书更是向共产党提供了大量机密,使得陕北的中共中央毛泽东多次化险为夷。
国共战争成就了林彪、粟裕、刘伯承、彭德怀、徐向前、陈庚、邓华、杨勇、杨得志、韩先楚、王.近.山等共产党的开国将领,也让国民党不少抗日名将威风扫地,成了外战内行,内战外行的笑话,如薛岳、李宗仁、卫立煌、刘峙、胡宗南都成了活生生的饭桶司令。
然而,国军将领中仍不乏人中龙凤。能嗅出过异味,略微变通过,象杜聿明、王耀武、黄百韬、张灵甫、邱清泉、胡琏、钟松以及从东北发动逆袭并成建制撤出的五十二军长刘玉章等。
在国民党的这些败军之将中,谁的指挥能力更强?经常看到些资讯、评论,觉得表现最差的可是廖耀湘?前期他的战绩还好,新六军在东北可以说是横着走,新六军一个团可对抗东野一个纵队,造成对方两千余人的伤亡,展现了装备和战术的优势,那些战绩也不可同日而语。不过问题就出在辽沈战役中,不管战场形势再怎么不济,其麾下的第九兵团毕竟有四个驻印远征军的主力,已经是国军最精锐的部队了,但不到三天就全部报销,理由即便找到天上去,这个兵团司令官也难辞其责。
第二个稍好一点的是黄维,他在解放战争都没打过什么大战,出战就是决定命运的淮海战役。这场决定两党前途的中原战场上,白崇禧拒绝蒋介石派兵加入谁海战场,最后只有黄维匆忙北进。有人指责黄维轻敌冒进是没有道理的,淮海战役东野之所以打得那么苦,甚至杜聿明集团之所以能从徐州安全撤出,黄维十二兵团的死扛都是有掩护作用,黄维兵团土木系的底牌极其顽固,在遭遇临阵背叛也没大乱,不过还是在中野与华野的围攻下扛的油尽灯枯。
第三当属张灵甫吧,开战之初他也是连战连捷,淮阴、淮安、涟水都成为囊中之地,最后逼上孟良崮,他就怀疑过国防部的作战计划出了问题,在华野五个主力纵队的猛攻之下,仍然坚守了三天两夜。最后在华野付出重大代价之后,国军头号主力整编七十四师二万六千余人灰飞烟灭,此战的意义非同寻常,在国共两党阵营造成了不可估量的影响。
第四位应是邱清泉,他可以说是打满华东全场的国军绝对主力。第五军的编制人数长期超过五万人比其他四大主力还要多。而第二兵团的编制人数也超过了十万人,在张灵甫兵折孟良之后华东战场绝大部分侥胜都是邱清泉、黄百韬打出来的。说这俩家伙是真敢打,不禁胆子非常大,还敢与华野硬碰硬玩起了正面佯攻和侧翼穿插,邱疯子的外号也是名不虚传。不过话又说回来,淮海战役邱清泉打满全场,他出徐州救援黄百韬,奉命打通徐州南逃路线,转道再救黄维,守陈官庄的都是邱清泉的主力,也就是说在不到两个月时间邱清泉的第二兵团,起码执行了五次战略任务,最后在陈官庄也确实是无力回天了。
那么重点来了,在这场内战中,表现较好最能打的,或许又是不是黄百韬呢,碾庄被华野高强度的进攻还硬扛了二十二天。黄百韬也算打出了他此生最强状态。很多人说黄百韬硬扛了,按常理华野早就该退了,为什么打了这么久?原因就事先已经做好伤亡十万以上的准备,这次事关决战华野重视程度是前所未有,没有弹药东北大连的炮弹火速补给,没有后勤老百姓用小推车紧急动员,也就是说在碾庄黄百韬发挥得神勇,但粟裕把战斗力提高到了另外一个层次,战场上直接转化俘虏,能让他们调转枪口。狭路相逢勇者胜,激励亮剑战到最后。
当然,以上不过个人浅见,言之而言,均无他意。当战争的硝烟散尽,一个新的时代冉冉崛起,民国时代终成了历史的过往。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