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文艺漫谭
✤ 人间仙境诗意浓
——《武夷山拾零》诗性时空解构
□ AI评诗
在《武夷山拾零》中,诗人童年以灵动笔触构建起多维的诗意空间。起笔“夜雨初霁”四个汉字,如轻启山水画卷的扉页,奠定湿润清冽的基调。“我闻到的墨绿被悄然涂抹在/一只鹧鸪的喙尖”,诗人以通感手法打破感官界限,将视觉的墨绿转化为可“闻到”的气息,再借鹧鸪喙尖的意象,赋予色彩以动态与生命,仿佛武夷山水的盎然生机正从鹧鸪的鸣叫中流淌而出。
“列车穿梭于万壑千岩/碾碎晨雾的薄纱,惊起几缕山岚”,诗人巧妙运用“碾碎”“惊起”等动词,让静态的山水在动态的列车行进中苏醒。列车的现代元素与武夷的自然景观碰撞,形成时空交错的奇妙张力,既展现了自然对现代文明的包容,也暗示着诗人在快节奏生活中对山水静谧的追寻。
“闲云轻吻古松虬劲的枝桠,滩声戏弄翠烟”,“轻吻”“戏弄”两个拟人化表达,将云、松、滩、烟赋予人的情感与动作,使整个画面充满俏皮灵动的意趣。诗人在此营造出闲适悠然的氛围,仿佛置身其间,便能涤荡尘世的疲惫与喧嚣。而“感觉也就是不足半柱香的工夫/浑身俗尘尽洗”,则以时间的短暂与心境转变的强烈对比,凸显武夷山水的净化之力,让读者深刻感受到诗人心灵与自然相融的瞬间。
反复咀嚼《武夷山拾零》,受众隐隐地觉察到诗人始终以细腻的感知与独特的意象组合,将武夷山的自然之美与个人的情感体验紧密相连,在有限的诗行里,构建出一个充满诗意与禅意的空间,使“武夷山水的清韵”不仅萦绕在诗人心头,更深深烙印在每一位读者心间,唤起人们对自然之美的向往与对心灵宁静的追求 。
█ 附 童年原创作品
✦ 武夷山拾零
□ 童 年(安徽)
夜雨初霁
我闻到的墨绿被悄然涂抹在
一只鹧鸪的喙尖
列车穿梭于万壑千岩
碾碎晨雾的薄纱,惊起几缕山岚
闲云轻吻古松虬劲的枝桠,滩声戏弄翠烟
感觉也就是不足半柱香的工夫
浑身俗尘尽洗
唯有武夷山水的清韵,在心头久久萦回……
❂ 诗人简介:
童年,本名郭杰,男,汉族,1963年12月出生于安徽省蚌埠市,系中国诗歌学会会员。自1980年习诗至今已四十余年,笔耕不辍。诗风多元,中西交融,始终坚持创作实践与理论挖掘互补并重。曾策划中国诗坛第三条道路与垃圾派“两坛(北京评论诗歌论坛和第三条道路诗歌论坛)双派(垃圾诗派和第三条道路诗学流派)诗学大辩论等各类文创活动,多部诗歌原创作品和文艺评论文章入选各知名文创艺术平台。代表作有《天黑之前》、《河》、《短歌》、《短章》等,著有《童年泛审美文化批评诗学札记》等文艺批评专著。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