各位校友:
从最早的蓝田县初级中学,后来的陕西省蓝田中学,再到现在的城关中学,校名虽经多次改动,校友心中的学校只有一个,它一直是我们最深爱的母校。
这是蓝田历史最悠久、最负盛名的中学。从中华民国到中华人民共和国,凡是从此走出去的学生无不对她怀有深厚的感情。校友们怀念在校的时代,怀念教导过自己的师长,怀念陪伴过自己的同学。在校的生活紧张而活泼,短暂而快乐,虽是人生的一瞬,却是终生的纪念。
我们怀念那些在建校初始筚路蓝缕的先辈们,我们怀念那些在动乱中坚持办学基本方向不动摇的把关者,我们怀念那些在社会转变当口及时调整办学方向引领师生们奋勇向前的掌舵者,我们怀念那些为学校的建设发展呕心沥血不遗余力的领导者 ······
城关中学八十多年的历程承载着一代代老师和校友的努力和奉献,所有从学校走出去而有所成就的人无不感激老师的教诲和培养,当年在校的学习生活是人生不可缺得的一段经历。校长虽是上级任命的,但只有赢得老师的信任和支持以及学生的尊敬和爱戴才算得上一个好校长,一个有使命感有责任感的校长才会想方设法地把学校搞好。我们特别感谢城关中学早期创办时的阎茂三、任莘农、王克西、王师曾、任哲卿等老校长和创始人,我们怀念何子云、王德顺等对学校教育作出杰出贡献的老校长,我们怀念令学生们尊敬的滑敏斋、荆梅丞、刘景洋、徐树兹、薛孝富、种润定、张清泉、肖瑜瑛、张逢志、闵广民、王光前、单美萍、马子良、于荣江、陈振英、李应龙、段蒲荣等老师,他们大多虽已故去,但早已成为广大校友心中的丰碑,精神永存,伟绩永载。
一九七七年恢复高考后,城关中学大学录取人数一直遥遥领先,文科录取更是几乎垄断全县,成为那个年代全县学子争相投奔的学府。这既有老蓝田中学的雄厚家底,也有校长从全县挖掘优秀教师,强化教师队伍,优化教学方法,提高教学质量等切实措施。我们深切怀念对学校的发展和建设呕心沥血不遗余力的杨异星校长。许多校友两代甚至三代同校,有的一家兄弟姐妹多人同校,他们与母校结下了难以割舍的感情。这里是人才的摇篮,这里是未来的希望,这里是血脉相连的成长园地。
我们从困难中走来,经历了社会的巨大变化;我们从朴素开始,逐渐过上了衣食无忧的生活;我们从单纯中成长,终于有了一个丰富的精神世界。但这一切并不影响我们对青春的怀恋、对家乡的思念、对母校的深情以及对亲人忆想。
《先河》历经六年,今天终于和大家见面。这是城关中学历史的一件大事,是无数校友几十年来的梦想。书的内容凝聚了广大校友的思想、感受、友谊和悲喜之情。《先河》是奔腾不息的灞河,是碧草绿树的南山,是沟梁蜿蜒的横岭,是起伏波折的鹿原,只要你翻开它就会心潮澎湃,就会浮想联翩,就会思绪万千 ······
让我们在回忆中畅想,在思考中漫步,逝去的不再回来,但我们可以通过回忆寻找自己的青春,寻找天真浪漫的岁月。年轻是充满激情和幻想的时代,一个人无论到哪里也不会忘记自己的母校,一个人再变也不会淡忘自己的青春生活,学校的大门、围墙、大道、树木、教室、桌凳、操场、老师、同学以及记忆中的往事、场景甚至细节都会使你一想起就感动,一感动就泪涌。当年学校生活有多少浪漫,有多少傲娇,又有多少遗憾!如果你仍然思念当年的青春生活,依然怀恋家乡的山山水水,那就翻翻《先河》吧,那里面一定有触发你回忆的激情文字,有描写家乡风土民情的亲切语言,那里面有记录故土的珍闻史事,更有述说校园生活的真情感受······
赵長民(旭东)点赞评论:
这篇饱含深情的校友回忆录,让人读来热泪盈眶!👍 八十载风雨历程,一代代师生用青春与热血铸就了城关中学的魂,《先河》的诞生正是对这份精神传承最好的致敬。从筚路蓝缕的创校先贤到桃李满园的恩师名录,从恢复高考后的辉煌战绩到三代同校的感人佳话,字里行间流淌着赤子们最纯粹的教育感恩。特别动人的是那些镌刻在记忆里的细节——校门前的梧桐、教室里的板书、操场上的晨读,这些鲜活的青春符号让每个校友都能在文字中找到自己的影子。这不仅是蓝田教育的史诗,更是一部关于初心与传承的教科书!期待《先河》激起更多跨越时空的共鸣,让母校精神如灞河之水生生不息!❤️📚
韩文谦老师点赞评论:
杨力丰先生讲话瞻前启后,言简义丰,高屋建瓴。西禄学弟的七律规范严谨,韵律和谐,韵味悠长!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