色彩明朗 意境阔大
——《怀揣落日向往明天》赏析
阿痴
怀揣落日向往明天
李相陈
我扯云霞当手帕,裹藏落日抱胸前。
禄丰诗人李相陈,据说写诗已经超过两千首。但我只读过区区十数首——就在读过的这寥寥数首中,我发现他的绝句《怀揣落日向往明天》是一首非常了不起的的好诗作!
此诗以“落日”和“明天”为核心意象,笔触细腻,意象独特,色彩明朗,意境阔大,通过富有象征意义的意象,表达了诗人对美好明天的向往和追求;整首诗主题思想鲜明,充满了积极向上的力量。
下面,我们对这首诗歌进行深入的赏析:
1.主题思想
整首诗围绕“怀揣落日向往明天”这一主题展开,表达了诗人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和追求。通过对自然景象的描绘和拟人化手法的运用,从侧面含蓄而完整地呈现出诗人高并昆仑、睥睨云霞、挥运日月、无比伟岸的主体形象,并将个人情感与自然景观融为一体,营造出一种浑茫圆融、深远明丽的意境。
2.色彩明朗
诗歌色彩学是研究诗歌中色彩运用及其艺术效果的学问。它通过对诗歌中色彩现象的深入研究,揭示了色彩在诗歌中的重要作用和独特魅力。在诗歌中,色彩不仅是视觉上的呈现,更是情感的载体、意境的营造者,通过描绘不同的色彩,诗人能够传递出各种复杂的情感,如喜悦、悲伤、忧郁、激昂等;通过不同色彩的描绘,诗人能够构建出独特的艺术空间,使读者在欣赏诗歌的过程中,沉浸在诗人所创造的意境之中。所以,诗歌色彩学具有丰富的审美价值和深厚的文化内涵。
李相陈的绝句《怀揣落日向往明天》在色彩表现上极为出色。诗人巧妙地运用“云霞”、“落日”等意象,将天空和大地渲染得五彩斑斓、绚丽多姿。其中,“云霞”象征着天空的广阔与深邃,“落日”则代表着大地的温暖与厚重。这两种色彩相互映衬、相互融合,形成了一种既和谐又统一的色彩效果,不仅增强了诗歌的视觉效果,也进一步加深了诗歌的意境和情感表达。
不仅如此,诗人根据诗歌意境营构的需要,选取两种或两种以上的色彩与明暗,分为宾主,在统一的艺术布局下配置不同比例,使之相互映衬:在晚霞与落日的对比中,晚霞为主而落日为辅;在落日与朝阳的对比中,落日为辅而朝阳为主——因此这首短诗就呈现出动态的色彩明暗变化:明亮胜于黯淡,光明驱逐黑暗。诗人精心选择这样具有对比意义的色彩描画形象,从而产生彼此对比、以宾托主、相得益彰的美感效果,诗歌的艺术画面气象恢弘开阔,意境深邃高远,艺术效果更加突出。
3.意境阔大
“意境”是指文学作品中所描绘的景物与作者所表达的情感相互交融、相互渗透,形成一种独特而深邃的艺术境界。唐代诗人王昌龄在《诗格》中说:“诗有三境,一曰物境,二曰情境,三曰意境。”物境即客观的景象之境;情境即主观的感情之境;意境首次将“境”与“意”相结合,将作者的主观情意与客观物境高度融合,用“意境”这一概念来描述诗歌中情与景的交融状态。近世,王国维在《人间词话》中认为“意境”是文学作品的最高境界之一,是文学作品能够成为经典的关键所在。王国维对“有我之境”和“无我之境”的区分,进一步丰富了“意境”理论的内涵。此后,“意境”一词便逐渐成为文学批评中不可或缺的重要术语。
《怀揣落日向往明天》一诗意境阔大。诗人通过“云霞”、“落日”、“裹藏(落日)”“抱(落日)”“放(朝阳)”等宏大意象的运用,营造出一种既雄浑又壮阔的艺术境界。对云霞和落日的描绘,展现了一种宏大的自然景观。这种景观不仅具有视觉上的冲击力,也富有哲理意味,引发人们对生命和自然的思考。诗人在表达情感时,没有局限于个人情感的抒发,而是将个人情感与天地自然、时间长河相联系,形成了一种深邃而广阔的情感境界。诗人在结尾处将“朝阳”放在“东山顶”,象征着新生活的开始和希望的升起;用自己安放的这一轮朝日去“照亮”“万里天”,进一步拓展出空阔无限、光明朗朗的诗歌意境空间。
4.时空布局
时间布局:在这首诗中,诗人巧妙地运用了时间的流转变化,以落日和明朝作为时间行进的标志,构建了一个从日落到日出的时间循环。“我扯云霞当手帕,裹藏落日抱胸前。”这两句里,落日不仅代表了时间的流逝,也象征着一天的结束和过往的终结,表达了对过去的怀念和珍视。“明朝放在东山顶,照亮心灵万里天。”这两句诗则转向了未来,诗人将“明朝”(即日出、朝阳)放在东山顶,让它照亮万里天空,也照亮诗人的心灵。通过这种时间布局,诗人将日落和日出两个时间节点巧妙地联系在一起,形成了一个完整的时间循环,不仅展现了时间的流转和变化,也体现了诗人对人生旅程中过去与未来的深刻思考。
时空交融:在《怀揣落日向往明天》一诗中,时间和空间不再是孤立的元素,而是相互交融、相互渗透的。诗人通过对落日和日出的描绘,将过去与未来、现实与理想紧密地联系在一起。诗人将落日裹藏在胸前,表达了对过去的怀念和珍视;将日出放在东山顶,表达了对未来的期待和向往。这种时空交融的布局不仅展现了时间的流转和变化,也体现了诗人对人生旅程中不同阶段的思考和感悟。同时,诗人通过自然元素的运用和诗歌场景的构建,将个人的情感与宇宙、自然、社会等宏大主题相联系,不仅丰富了诗歌的内涵和意蕴,也体现了诗人对生命、自然和宇宙的深刻理解和感悟,展示了诗人丰富的情感世界、博大的胸襟情怀。
5.继承创新
李相陈对宏大意象的巧妙运用,不仅体现了诗人的主观意志和创作才华,也展示了他在继承传统基础上的创新尝试:
李白“西风残照、汉家陵阙”,通过对残照和陵阙的描绘,表达了对历史沧桑的感慨和对人生无常的叹息。而李相陈的《怀揣落日向往明天》则更注重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和追求,展现了一种积极向上的精神风貌。
王维诗歌《使至塞上》中的句子“大漠孤烟直,长河落日圆”呈现的是落日的静态之美。诗歌描绘唐代边塞壮丽景象,运用了简洁而富有张力的语言,通过“直”和“圆”两个形容词,精准地勾勒出了边塞风光的独特美感,具有强烈的视觉冲击力;大漠、孤烟、长河、落日的描绘,展现了边塞的广阔与荒凉,同时也表达了诗人内心的孤独与苍凉。《怀揣落日向往明天》呈现的是落日的动态之美。这首诗风格较为抒情和浪漫,诗人通过丰富的想象和细腻的描绘,通过拟人和象征的手法,“云霞”可以随意撕扯,“落日”可以随意裹藏、随意环抱、随意安放,营造出黄昏到日落、暗夜到黎明、朝阳初生到丽日明空的动态之境。
朱自清的“但得夕阳无限好,何须惆怅近黄昏”表达了一种对夕阳美景的赞美和珍惜,同时也透露出一种对时光流逝、生命短暂的无奈和惆怅,提醒我们要珍惜眼前的美好时光,不要因为时光流逝而惆怅和失落。李相陈的《怀揣落日向往明天》采用了浪漫主义的表现手法,通过丰富的想象和夸张的语言,将自然景物与人的情感融为一体,热烈而直接表达了日月为我所运、生命为我所歌、生活为我所想的主观向往,体现了人类对美好生活的富有活力的追索梦想。
通过以上的赏析,相信大家已有同感:李相陈的绝句《怀揣落日向往明天》在思想上催人奋进、在艺术上独具匠心,诗中传送出一种嘹亮豪放的盛世高音,是一首可以流传久远的佳作。
作者简介:阿痴,本名沈华忠,男,1969年生,自由撰稿人。现为云南有色地质局楚雄勘查院退休职工。
玫瑰手绘折扇、玫瑰国画
订购热线:13325115197
史志年鉴、族谱家史、各种画册、国内单书号、丛书号、
电子音像号、高校老师、中小学教师、
医护、事业单位晋级
策展、推介、评论、代理、销售、
图书、画册、编辑、出版
以上内容为用户自行编辑发布,如遇到版权等法律问题,请第一时间联系官方客服,平台客服会第一时间配合处理,客服电话:18749415159(微信)、QQ:75770086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