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文/陈野涧(陕西)
长河泅旧岁,苦泪淬华年。
荒芜繁茂,多少悲喜化云烟。
折叠千重过往,封入尘囊深处,
萍迹在他山。
松籽沉江底,百万溺空漩。
踏荆棘,尝百毒,裂心肝。
钢筋林里,脚手架刻命如弦。
看惯炎凉世态,碾尽卑身活计,
只为稻粱艰。
孤雁唳声寒,何处是乡关?
那一年
松籽在恩施的河面漂浮,
一百万颗沉没的月光,
照不亮脚手架上的盐霜。
我数着钢筋的年轮,
在三十七层的高空,
练习与风和解的平衡术。
那一年
安全帽里积满未落的雨,
混凝土在骨缝间结晶。
而故乡的屋檐,
突然塌陷成两座碑——
我从此在人间悬空,
像一根找不到焊点的钢筋。
当荆棘滚过时,
每道伤痕都洇出暗红色
痛是新的语言,
教会浮萍在漩涡里
用漂泊,
重新定义站立。
荒芜与繁茂在行囊里对峙,
折叠的日历日渐沉重。
当最后一个锚点沉入江底,
我学会用伤口呼吸——
像所有被连根拔起的树,
让断枝成为新的方向。

《水调歌头·壬寅岁末感怀》是一首借古词牌抒发现实感慨的作品,融合了传统词作的韵律美与当代文人的哲思。以下从创作背景、艺术特色和情感表达三方面展开分析:
创作背景与主题
壬寅年(如2022年)作为传统干支纪年,常被文人用于标记时代变迁。词题"岁末感怀"点明创作于年末时节,内容可能包含对年度经历的总结、家国情怀的抒发或人生际遇的反思。此类作品往往兼具个人性与社会性,通过古典形式传递现代思考。
艺术特色分析
格律运用:延续《水调歌头》双调九十五字的经典结构,上下阕通过平仄交替形成音韵跌宕,符合"豪放中见节制"的苏派词风特点。
意象选择:可能运用"岁暮""寒梅""江雪"等典型岁末意象,或创新性融入现代元素,形成古今意境的碰撞。
语言风格:在典雅文言基础上,可能出现白话词汇的创造性使用,体现当代旧体诗词的革新尝试。
情感层次解读
表层叙事:或描绘岁末景物变迁,如"冻云垂野""灯火万家"等场景
深层寄托:可能隐含对时事(如疫情、社会变革)的隐喻式评论,或知识分子在时代洪流中的自省
终极关怀:常见对生命短暂与精神永恒的辩证思考,如"须臾万象成虚,唯有月长明"等升华表达
(注:因未获取具体词作文本,以上分析基于《水调歌头》词牌共性及当代旧体诗词创作趋势推演)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