风卷红旗过大关丨伟人毛泽东词《减字木兰花·广昌路上》赏析
漫天皆白,
雪里行军情更迫。
头上高山,
风卷红旗过大关。
此行何处?
赣江风雪迷漫处。
命令昨颁,
十万工农下吉安。
这首词写于雪中行军。1930年1月,毛泽东率领的红四军第二纵队抵达江西广昌县的塘坊,顶风冒雪,翻山越岭,向广昌县城疾进。“漫天皆白”全景展现了恶劣的行军气候;“漫”、“皆”二字,充分写出了降雪之大。
“雪里行军情更迫”,由景物描写转入叙事和抒情。“情更迫”三个字,意在笔先,力透纸背。恶劣天气挡不住英雄红军行军步伐,官兵毅然顶风冒雪行进,而且精神更加振奋,完成任务的心情更加急迫。“走”是为了“打”,“打”是为了“胜”,“胜”是为了“民”。古田会议之后,红军官兵的军事自觉和政治自觉都有了显著提升。
写出了行军人内心的焦急,使人感到了行军步伐的不断加快,表现出行军队伍对困难的藐视。在大雪之外还有困难,“高山”、“风”、“大关”都挡在面前。然而“红旗”意象的出现,展现了红军队伍翻山越岭的动人画面,表现出红军战士具有战胜一切艰难险阻的力量和一往无前的精神。
下阕回答行军的任务。“此行何去?赣江风雪弥漫处。”站在雩山向吉安望去,只能看到赣江那边风雪迷漫,可见雪还在下,遮住了远望的视线,写得既真实又形象。“命令昨颁”露出底牌,令人眼前一亮:“十万工农下吉安”。
“头上高山,风卷红旗过大关”,貌似写景句,实则通过景象描述进一步抒写工农红军的斗志与激情。“头上高山”,有山中行军之意。赣南多山,途中群峰迭起,悬崖峭壁。诗人回首来路,展望前程,千丈高山之下,风萧萧,雪漫漫,旗猎猎,人奕奕。一路有“高山”“风”“大关”阻挡,而“红旗”意象展现了翻山越岭的动人画面,凸显红军官兵攻坚克难、一往无前的英雄气概。
古田会议后,红四军为粉碎国民党军队对闽西根据地的“三省会剿”,于1930年1月由福建进入江西广昌地区。1月下旬,毛泽东率领红四军第二纵队从广昌进入宁都,在东韶与朱德率领的红四军主力会合。之后,分兵出击宁都、永丰、广昌等县,扩大赣南革命根据地。为了推动赣西南革命形势的发展,红四军前委和红五军、红六军军委在吉安县东南的陂头召开联席会议,史称陂头会议。会议确定了党的主要任务是:扩大苏维埃区域、深入土地革命和扩大工农武装。会议决定集中红军第四、第五、第六军,夺取江西全省政权,第一步先打吉安;为了协调统一行动,决定将以前中央指导的红四军前委扩大为领导红四、红五、红六军及赣西南、闽西、东江、湘赣边等地区斗争的中共共同前敌委员会,毛泽东任书记。
会后,各路红军由不同方向向吉安进军。红四军奉命由藤田地区经水南向吉安推进,打算先攻取吉水县城。此时,蒋介石急令吉安守军加强防务,并从湖北调兵驰援江西。2月20日,敌军到达吉水县城和乌江镇一线。于是,红军放弃原定夺取吉水的计划,指挥红四军和红六军第二纵队,在赣西南地方武装配合下,实行诱敌深入作战方针,于吉安、吉水两县交界的水南、值夏一带向国民党军发起猛烈进攻。是役,歼灭该敌大部,击伤其旅长,俘虏1600余人,缴获大量武器,取得了古田会议后的第一次重大军事胜利。此后,红四军、红五军、红六军分兵游击,促进了赣西南、闽赣边界、湘鄂赣边界革命形势的发展。
“此行何去?赣江风雪迷漫处”,一问一答,交代了红军的战略意向,但又没有具体指明。这样写不仅进一步渲染了气氛,而且给人以朦胧感,展现了军事行动的隐蔽性。古典诗词中,经常用“迷漫”“风烟”这类词写前景的渺不可知,如王勃《送杜少府之任蜀州》“城阙辅三秦,风烟望五津”;柳永词《雨霖铃》“念去去,千里烟波,暮霭沉沉楚天阔”。但是,只要看结尾两句,便可知毛泽东作品不同于古诗词,“迷漫”并不意味着“对前途彷徨无所知”。毛泽东师古而不泥古,赋予传统意象以新的意蕴。
“命令昨颁,十万工农下吉安”,结句像一声惊雷,刚劲有力,不仅更加明确具体点明了行军作战的目标,而且写出红军一声令下,军民一齐动员,千军万马齐头并进的声威,一场激烈的战斗即将打响。用词看似平易浅显却情实意深,鲜明抒发了作者对这一重要指令颁布的喜悦心情,尤其是看到工农武装浩浩荡荡去开拓红色区域的兴奋感。“十万工农下吉安”,极其生动地烘托出广大工农群众的革命热情,正呈星火燎原之势。
《减字木兰花·广昌路上》是一幅雄壮的雪里行军图。全词只有44个字,写雪景的只有两句共8个字,“漫天皆白”和“风雪迷漫”,词语精炼,真是大笔写意。漫天风雪中,红旗在翻舞,人马在飞腾,山岳在动摇。
东方出版社2004年12月版、萧永义著的《毛泽东诗词史话》披露了一则珍闻。著名诗人、野草诗社的程光锐讲述了一件往事:1971年10月25日,第26届联合国大会通过决议,恢复中华人民共和国在联合国的合法席位。1971年11月15日,新中国代表团首次出席联合国大会,这天的会议几乎成为欢迎中国代表团的盛会。特别值得一提的是,智利驻联合国代表在大会上,热情洋溢地朗诵了毛泽东的这首《减字木兰花·广昌路上》,赢得各国代表团热烈长久的掌声。毛泽东不会想到,他40年前在中国南方群山中顶风冒雪行军时哼成的一首诗,竟会在一个国际场合被人吟诵而且得到热烈反响。那白雪、那红旗、那气魄,穿越时空,给国际友人留下深刻印象。
广昌还是第五次反围剿的主战场。1934年,发生在广昌的广昌保卫战和高虎脑战役,是中央苏区第五次反“围剿”中的两次重大事件,广昌保卫战的失利,引发了中央红军战略转移;高虎脑阻击的胜利,为中央红军战略转移赢得了宝贵的时间,中央红军长征故事应从这里讲起。
广昌是一片红色沃土,是中央苏区的北大门,毛泽东、周恩来、朱德、彭德怀、刘伯承、贺龙、陈毅、罗荣桓、聂荣臻、叶剑英等老一辈无产阶级革命家在广昌开展过革命实践活动,广昌成为连接赣南和闽西两块革命根据地的战略纽带。
硝烟散尽九十载,如今的广昌,是中国白莲之乡,中国物流第一县,人民勤劳智慧,幸福之花处处绽放。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