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年龄与读书》
作者:史飞翔
朗诵:齐艺
说到年龄与读书,朱熹在《北窗呓语》中有一段话颇值得琢磨把玩:“少年读经,其功专也;中年读史,其识广也;晚年读释典,其神静也。至若最无聊时读庄列诸子,不得已时读屈宋骚经,风雨时读李杜歌行,愁苦时读宋元词曲,醉中读齐谐志怪,病中读内景黄庭,各随其宜,互得其趣。”由此可见,读书绝非随心所欲,实乃大有学问。
清人张潮在《幽梦影》中写到:“少年读书,如隙中窥月;中年读书,如庭中望月;老年读书,如台上玩月。皆以阅历浅深,为所得之浅深也。”同样西哲黑格尔也说过:“同一句格言,从完全正确地理解了它的年轻人口中说出来时,总没有在阅历极深的成年人心中所具有的那种含义和广度,后者能够表达出这句格言所包含的全部力量。”的确是这样,同一个唐吉诃德,少年人读了会发笑,中年人读了会思想,老年人读了却要哭。
不同的年龄阶段对书的理解是不一样的。幼时读书,乍闻书之香,为的是识文断字,初识人之初,学之道。少时读书,遨游书之海,为的是博览群书,汲取知识,如带箭小荷,蓄势待发。青年读书,最爱书之情。心慧初启,爱情与理想,期待与憧憬在胸中激荡,读一本勉人向上,奋发进取的好书,会令人激情四溢,豪气冲天,敢于直面现实。中年读书,最好书之韵。疲惫倦怠之时,忙里偷闲,一卷在握,万事皆抛,如清风明月满怀,如东篱菊香盈袖,身心皆得放松休憩。老年读书,应喜书之味。看惯花开花谢,听惯潮起潮落,历经沧海桑田,荣辱得失,心早有所悟,此时读书,已不是读,而是品书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