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代石窟寺的神秘传说
——记汉滨区谭坝镇鸭蛋河村龙伏洞
文/胡成斌
在陕西安康汉滨区谭坝镇鸭蛋河村,有一处隐匿于青山绿水间的清代石窟寺——龙伏洞。 这座古老的石窟寺不仅承载着岁月的痕迹,更流传着许多神秘而动人的传说,相传在清朝乾隆年间,鸭蛋河村一带原本是一片风调雨顺、百姓安居乐业的乐土。村民们以农耕为生,虽不算富裕,但也能自给自足,过着平静祥和的日子。然而,不知从何时起,天空中突然出现了一条作恶多端的黑龙。这条黑龙性情暴戾,它常常在天空中盘旋,掀起阵阵狂风,将村民们辛苦劳作种下的庄稼连根拔起;还会降下倾盆暴雨,引发山洪,淹没村庄,许多村民的房屋被冲毁,牲畜被冲走,人们流离失所,苦不堪言。面对黑龙的肆虐,村民们束手无策,只能日夜祈祷,希望能有神灵庇佑,赶走这条恶龙。然而,黑龙的恶行并没有因为村民们的祈祷而停止,反而变本加厉。就在村民们陷入绝望之时,一位云游四方的高僧途径此地。高僧见村民们生活在水深火热之中,心中不忍,决定帮助他们除掉这条恶龙。 高僧在鸭蛋河村住了下来,他仔细观察黑龙的习性和出没规律。经过多日的观察,高僧发现黑龙每次作恶后都会回到村后的一座大山中。于是,高僧便在山脚下搭建了一座简易的草庐,开始闭关修炼,准备积蓄力量与黑龙展开一场生死搏斗。经过七七四十九天的修炼,高僧终于功德圆满。他手持佛珠,身披袈裟,朝着黑龙藏身的大山走去。当高僧来到山脚下时,天空突然乌云密布,电闪雷鸣,黑龙察觉到有人前来挑战,咆哮着从山中飞出,直冲高僧而来。高僧不慌不忙,口中念念有词,双手结印,瞬间从佛珠中散发出耀眼的光芒。光芒与黑龙的黑暗力量在空中激烈碰撞,一时间,山摇地动,飞沙走石。这场恶战持续了整整三天三夜。高僧凭借着深厚的佛法和坚定的信念,与黑龙展开了殊死搏斗。最终,高僧找到了黑龙的弱点,他集中全身的力量,将佛珠化作一道金光,直击黑龙的要害。黑龙发出一声震天动地的惨叫,从空中坠落,重重地摔在了山脚下。黑龙虽然被打败了,但它并没有立刻死去。它在临死前挣扎着,用巨大的爪子在地面上划出了一道深深的沟壑,这道沟壑后来便形成了如今的鸭蛋河。而高僧担心黑龙死后阴魂不散,再次危害人间,于是决定在黑龙出入的洞穴修建一座石窟寺,将自己的佛法和力量注入其中,镇压黑龙的魂魄。 当地的村民们得知高僧的善举后,纷纷前来帮忙。他们齐心协力,捐款捐物。经过数年的努力,一座宏伟的石窟寺终于建成。高僧将这座石窟寺命名为“龙伏洞”,寓意着镇压黑龙,保一方平安。建成后的龙伏洞香火旺盛,不仅鸭蛋河村的村民们经常前来祈福,周边村落的百姓也慕名而来。人们在洞内供奉佛像,祈求风调雨顺、五谷丰登。据说,自从龙伏洞建成后,鸭蛋河村一带再也没有遭受过天灾,村民们的生活也逐渐恢复了往日的平静。然而,好景不长,随着清朝末年社会动荡不安,战乱频繁,龙伏洞的宁静被打破。一群穷凶极恶的土匪看中了龙伏洞的隐蔽性和易守难攻的地势,他们强行占据了这座神圣的石窟寺。土匪们将佛像推倒,壁画损毁,把洞内改造成了他们的巢穴。龙伏洞从此成为了他们打家劫舍、藏匿赃物的地方。周边百姓深受其害,对这群土匪恨之入骨,却又敢怒不敢言。 据说,土匪们在龙伏洞囤积了大量的金银财宝和粮食。他们凭借着洞内复杂的地形,与前来围剿的官兵周旋。有一次,官兵组织了大规模的围剿行动,试图一举消灭这股土匪。然而,土匪们在洞内设置了重重机关,官兵们不熟悉地形,进入洞内后便陷入了混乱。土匪们趁机发动袭击,官兵死伤惨重,围剿行动以失败告终。此后,土匪们更加嚣张跋扈,龙伏洞也成为了当地百姓心中的噩梦之地。随着时间的推移,到了民国时期,军阀混战,局势更加动荡。龙伏洞再次成为了各方势力争夺的焦点。不同的军阀部队先后占领龙伏洞,将其作为军事据点。他们在洞内修建防御工事,挖掘战壕,原本就残破不堪的龙伏洞遭到了进一步的破坏。佛像被彻底毁坏,壁画被炮火炸得支离破碎,洞内的建筑也大多坍塌。曾经庄严神圣的石窟寺,如今只剩下断壁残垣,令人痛心不已。在一次激烈的战斗中,龙伏洞遭遇了毁灭性的打击。双方激战数日,炮火连天。最终,一颗炮弹落入洞内,引发了剧烈的爆炸。洞内的部分山体崩塌,许多珍贵的文物和建筑被掩埋在废墟之下。这场战斗结束后,龙伏洞几乎被夷为平地,只剩下一个破败的洞口,仿佛在诉说着曾经的辉煌与伤痛。尽管龙伏洞历经磨难,但关于它的传说却在鸭蛋河村代代相传。老人们常常在夏夜乘凉时,向孩子们讲述龙伏洞的故事,告诫他们要珍惜和平,不忘历史。如今,虽然龙伏洞已不复当年的模样,但它依然是鸭蛋河村的重要历史文化遗迹。当地政府和村民们也开始意识到保护龙伏洞的重要性,计划对其进行保护性开发。他们希望通过修复和保护,让更多的人了解龙伏洞的历史,感受它曾经的辉煌与沧桑。站在龙伏洞的洞口,看着眼前的残垣断壁,仿佛能听到历史的回声。那些关于高僧建寺的虔诚、土匪肆虐的恐怖、军阀混战的残酷,都已成为过去。但龙伏洞的故事,却永远铭刻在汉滨区谭坝镇鸭蛋河村的历史长河中,成为了一段难以磨灭的记忆,激励着后人珍惜和平,为创造美好的未来而努力奋斗。
作者简介
胡成斌(笔名:凝渊):男,汉族,1980年1月出生于安康市汉滨区早阳镇,2022年毕业于杨凌职业技术学院农业生物工程分院,1999年开始发表作品,2016年任汉滨区早阳镇代坡村支部委员兼村会记,2018年至今任汉滨区早阳镇代坡村党支部副书记,早阳镇人大代表、早阳镇党代表,乡村规划师,汉滨区作家协会会员,陕西省散文协会会员,《鲁南作家》编辑部特约作家。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