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雨巷文学社

作者简介:
萧祖能 浙江杭州人,中共党员。青年从军,执笔为戈,历任连队文书、营部书记、师政治部宣传科报道员,勤于海防前线锤炼文心,军旅笔墨常现各类报刊杂志;退伍后深耕政工领域,持高级政工师职称,主政大中型企业党委书记,二十载耕耘自成章法;公门履职亦未辍翰墨,时评政文常见诸报端;花甲归林不改书生本色,执掌萧山区老干部诗词协会秘书长,融身省市区等各类诗词楹联学会会员。散文诗词过百篇散见主流媒体,字里行间咏颂家国情怀。名曰:瞬逝戎马铸忠诚,一纸翰墨绘丹青。

杭州西兴古镇
波影里的千年古镇——西兴
作者:萧祖能
西兴,是我的故乡,那里有我儿时的记忆和快乐的童年。
西兴老街的青石板总是湿漉漉的。苔痕爬上石缝,像老人手背的筋脉,蜿蜒着春秋的纹路。我数着这些被岁月磨亮的石头,脚步忽轻忽重,仿佛踩着两千年前固陵城垣的残砖。

官河在这里打了个弯,水面浮着半片菱角叶,忽然就凝成青铜鉴上的吴越烟云。越国大夫范蠡筑城时,这条河已是官家漕运的命脉。商船载着越窑青瓷逆流而上,橹声惊醒了沉睡的鸥鹭,船工号子惊散在晨雾里,化作江南梅雨季的绵绵丝竹。

记得桥头那株香樟,枝干早被雷火劈成中空,却依然擎着翠盖。旧时船家系缆的石桩还在,绳痕深深勒进花岗岩的肌理。我总爱趴在石栏上数过往的乌篷船,看艄公的竹篙一点,满河的波光便碎成了银箔。父亲说官河水通着钱塘潮信,潮起时石阶要漫上七级,把唐朝的驿站、宋朝的瓦当都泡得发亮。

巷尾油纸伞作坊飘来桐油香,与河面蒸腾的水汽搅作一团。檐角铜铃响了三声,是卖麦芽糖的老汉推着独轮车经过。斜对面茶馆的说书人正讲到嘉靖年间倭寇夜袭,官河上突然浮起万千盏河灯,照得贼船无所遁形——这故事我听了半辈子,每次回来看见河心摇曳的灯影,总觉得那些明晃晃的光斑里,还游着戚家军的箭镞。

暮色漫过屋子桥时,晚钟正从永兴寺传来。石拱倒影被归舟犁碎,又慢慢愈合如初。对岸新起的楼宇亮起霓虹,却在触及水面的刹那,褪成青砖黛瓦的底色。我忽然明白,这条河原是面千年不锈的铜镜,吴越的剑气、唐宋的月光、明清的烟雨,都在粼粼波光里酿成了酒,醉倒每个来岸边寻根的游子。

石板道尽头的河埠头,老柳枝还在轻拂水面。涟漪荡开去,恍惚又是那个追着纸船跑的稚童。官河不说话,只把两岸的悲欢都揉进倒影,让每个离乡人的行囊里,都装着一瓢永远温热的故乡水。
2025年4月22日凌晨于萧山


投稿须知:
1.本刊为公益平台,欢迎公益投稿。
2.投稿作品必须是作者原创作品,严禁抄袭,文责自负。
3.投稿作品必须是作者首发作品。
4.本平台刊发文学作品:诗歌、散文、小说、报告文学、文学评论,书法、绘画等。
5.投稿作品一经刊登,本刊以及中国雨巷文学所属机构均有使用、出版之权利。
6.投稿作品7日后未刊登,作者可自行处理,本刊概不退稿。
投稿须提供:
1.文本、2.作者简介、照片
3.朗诵者简介、照片,4.诵读音频、视频
投稿联系热线:13306500910
中国雨巷文学社
首席顾问:黄健
特别顾问:周绍志
海外顾问:鄧瑛(德国)、王静(英国)
雨巷文学编辑部
总编:陈继业
主编:韩菜菜
本期编辑:韩菜菜
2025年 4月23日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