谝谝:孙吉的“空空提盒”
作者:孙保民
孙吉算是远近闻名的大村。毕竟,曾经香火旺盛的吉祥寺为其积攒了相当的人气和名气,且作为古镇也有几百、上千年的历史。孙吉人自古以来的淳朴厚道,勤劳简朴的习性深得赞赏。但是,周边乡邻的人为什么会说孙吉人是“空空提盒”,其中的含义又是什么呢?
要说“空空提盒”,还得先说“提盒”。提盒,其实就是个装东西的带有鋬(音:pan判,即提梁)的木盒子。最早是用来把饭做好后送给在外边干活的人,既便于运输,又能保温。所以,这样的提盒也叫食盒。后来,它的用途扩大,其中一项便是当做礼盒,与“捧盒”、“食摞”一样,成为走亲访友、行门户时装礼物的器具。每当有红白大事需要行门户时,重要的亲戚为表示庄重需要抬食摞,稍微普通的亲戚送的礼物轻点少点则是用捧盒或提盒。
这么一说,是不是可以明白,“空空提盒”的意思就是说看起来郑重其事,手里有提盒,但里面是空的,什么礼物也没有。所以,说孙吉人“空空提盒”,是一种调侃和嘲讽,笑话孙吉人待人不厚道,不诚心,只是嘴上佯说,光抹桌子不上菜,虚情假意装热情。
为什么孙吉人会给别人留下这种虚头巴脑的印象?这其中包含着什么隐情呢?
这也不算是个迷。众所周知,孙吉曾经有古寺,是古村,后来形成古镇,从早先的四邻八乡供香朝庙,到后来赶集上会,虽然不是繁华的都市,却也吸引着一圆匝三五十里的乡邻隔三差五地、车水马龙般汇集。孙吉人身处其中,习惯了人声鼎沸,既享受着经济繁荣、物资交流带来的益处,也承受着人员往来不断,频繁的应酬。要说孙吉人这“提盒”里也也不能算是空的。
先不说别的,来的都是客,喝碗白开水再正常不过了。但就是这碗白开水里也盛着孙吉人浓浓的情和意。孙吉的会并不太多,每年四、五个而已。但是,逢集的日子多,现在是五天一逢集,早先更是三天一逢集,免不了会有亲戚熟人来赶集,放个东西什么的,孙吉人一直是满怀热情地招呼。在这十年九旱的黄土高塬,孙吉曾经有七井八池,但是说水贵如油,一点也不夸张。蓄水的池多,而在雨季到来之前经常会池底朝天。去外村乃至去黄河拉水时有发生。井水常有,而深达五十余丈(150米)的井挖且艰难,七甲孙氏二世祖率其六个儿子在明朝嘉靖年间打井的事族谱有记载;二十世纪七十年代打机井时田俊杰不幸牺牲的事记忆犹新。往上绞水又谈何容易,旧社会里绞水换馍的情景历历在目。所以说“宁让你吃块馍,也不想让你喝口水”,应该是坡上人的共同感受。再者,水要烧开,就得柴禾或是煤炭。在这不靠山不产煤的地方,煤炭有时候都不一定能买上,有好些人家都有用平车去北边河津的深山拉炭的酸楚往事。孙吉人并不都是开店摆摊做买卖的,靠做庄稼谋生是大多数。所以,常年久月,虽然不是现出银子现拿钱,但还是需要有所付出的吧,这情也不能算空吧?
“有朋自远方来,不亦乐乎”。热情是自古以来的待客之道,孙吉人的“提盒”不空,他只是把这一优良的传统默默地传承。
都市头条编辑:张忠信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