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文/陈野涧(陕西)
浮世仓皇,风雨寻常,
看几番、冷暖皮囊。
既知明月,难照西墙,
便舍些痴,忘些痛,减些伤。
余晖纵逝,星河犹在,
向人间、借缕阳光。
若逢萍聚,莫问行藏,
赠一枝春,碗茶暖,墨痕香。



我从山林来
松针还卡在指纹的沟壑里
响水潭的冷水渗进骨头
成为二十年不化的雪
他们说城市有光
我便交出整片大平山的绿
换一盏永不熄灭的霓虹
却忘了
光也会生锈
我的影子
被地铁反复碾压
越来越薄
薄成一张二维码
扫出来全是松果图案
归鸟的翅膀
卡在钢筋丛林
它的每一声啼叫
都像在问
你的山林呢
我低头发现
鞋底的水泥
已经开花
雾隐山岱
不 是PM2.5
在给远山打马赛克
乌篷船沉没的地方
浮起一座
用电子木鱼超度的庙
我跪在蒲团上
连忏悔都要先登录
系统提示
密码错误
您还有两次机会
终于我决定回去
尽管山林可能认不出
这个带着
地铁震颤
键盘老茧
和一颗
被数据腌了心的人
但松风说
没关系
腐烂的叶子
最终都会变成
新的泥土


《行香子·向阳吟》赏析:
这首词以"向阳"为精神内核,通过生命困境与诗意突围的双重变奏,完成了一次充满文人风骨的心灵朝圣之旅。
一、结构张力:困顿与超脱的镜像
上阕以"浮世仓仓"劈空而来,三组四字句如疾风骤雨,将人生的仓促、世事的无常具象为"冷暖皮囊"的肉身感知。词人用"明月难照西墙"的物理局限,暗喻理想与现实的永恒悖论,却在"舍痴-忘痛-减伤"的三叠句中,以退为进完成精神涅槃。下阕的"余晖星河"时空转换巧妙,从日暮余晖到浩瀚星河的视野转换,恰似柳宗元"欸乃一声山水绿"的顿悟,将生命困境升华为向人间借光的诗意栖居。
二、语言炼金:日常物象的诗性转化
词中物象皆取自生活却超越凡俗:茶碗蒸腾的不只是温度,更是陆羽《茶经》中文人雅趣的当代回响;"墨痕香"既是对王羲之"临池学书"的文化呼应,又暗合韩愈"膏之沃者其光晔"的哲思。最妙在"赠一枝春",此处化用陆凯"江南无所有,聊赠一枝春"的典故,却将馈赠对象从具象友人转向整个人间,使个体关怀升华为普世温暖。
三、生命美学:暗夜行路的烛照哲学
全词贯穿着独特的暗夜美学:上阕的"明月西墙"是求不得的惆怅,下阕的"星河阳光"却成为主动采撷的光源。这种从被动承受转为主动创造的转变,暗合苏轼"何夜无月?何处无竹柏?"的洞见。结拍处的"萍聚"意象,既是对人生聚散无常的透彻认知,更是以嵇康"越名教而任自然"的魏晋风度,在偶然性中开掘永恒的诗意。
此词以宋词之形,铸就唐人气骨,在当代语境中复活了古典诗词的生命力。词人将陕西汉子的豪迈揉进江南烟雨的婉约,在舍与得、痛与愈的辩证中,完成了对中华文化中"乐感文化"基因的当代诠释。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