师生至诚至真 收获人生幸福
读王冠先老师散文《我和我的弟子们》
许振宁
读了三遍王冠先老师口述的《我和我的弟子们》,感到散文至诚至真,师生至诚至真,文中自始至终渗透着一个“情”字——师生情。说“师生情”,又包含着“战友情”,“患难之交,同壕战友”;亲情,像家中兄弟姊妹儿女一样给以温暖的感情;还有师长类的感情,给以鼓励支持,切磋讨论,“是我的主心骨”,“聊诗词,聊文学知识”,受益颇丰;当然,还有同事类的感情,唱和交流,互学互鉴。诗以情感人,文同样是以真诚感情打动人的。
我们感到王老师是幸福的。作为职业教师,王老师一生教学,勤勉笃行,收获了桃李满天下;作为平阴诗校和彩虹诗社的实际创办人,风雨后已见多姿绚丽的彩虹:弟子有六十多人,都享受着读诗学诗写诗评诗的快乐,多人已经有一定的成就,在各级诗刊微刊发表作品,还不时有喜获奖项的,诗社也获奖,佳绩连连,影响省市,也想见弟子们将来会成为“莫言”“残雪”;平阴诗风书风渐浓郁,玫瑰花朵愈加娇艳欲滴。王老师为此付出的精力是巨大的,这是有目共睹的,用“废寝忘食”何能表达!人能有这样多的收获,特别是晚年,是不易的。
王老师是幸福的。弟子们有造诣,本人也收获精神愉悦、快乐满足。据说在繁忙的诗词教学中,还治愈了多年没有治好的老年慢性病。体重增加了,精力更充足,老友见面“呀,又年轻了”成为常语,他自己也说,人要适当地忙些。有诗友劝王老师注意劳逸结合,别太劳累,王老师更是说道,没累着,精神更爽快了。当然,我也有这样的劝说,到底要奔“八”了,岁月不饶人啊。
前些天,我针对老年人的退休生活,写了一篇1300字微小说《棋摊》,发表于《济南头条》上,受到好评。小说说的是老年人退休生活中尤需精神追求,这是幸福的必要条件之一,这不但续命,还能治病。小说虽为虚构,也是结合周围人物,有原型的。我去年在《齐鲁晚报》上发表三篇散文和今年在《济南头条》上发表多篇散文,就是老年人要有爱好,有精神追求。我们说王老师是幸福的,就是晚年同样有精神追求,既给弟子们带来幸福,给别人创造机会,自己也在和弟子们的情感交流中是愉悦的。
孔夫子曰:“三人行必有我师。”韩愈也有“圣人无常师”的名言。人无论贵贱、长幼,都有值得学习借鉴的长处。教学中,要互相启发、切磋、讨论,都是很有益的,王老师的弟子们也会从不同角度阐述各自的精彩。教学相长,在教学诗词中,也是巩固加深提高学识的过程,也是观察品鉴涵咏的过程,所谓脑子愈用愈好使,愈教学,所获愈多。要教,必须先学,必须督促自己多背诵、多写作、多向名家请教,我们看到王老师经常有背诵古诗词的视频;我们看到王老师每天勤奋写作,诗作频现,并乐此不疲;我们看到王老师经常发名家名诗的评析鉴赏,这些既是弟子们的需求,也是自己精神的需求,何乐而不为!做好这些都是无怨无悔,是诗词上层次的需求,是会收获满满幸福的。
记得德国哲学家黑格尔说过,人的本质在于对象化。人不能泛泛而生,泛泛而长,会在客体中见证本质。王老师在“对象化”的弟子们中,在“对象化”诗词、诗校诗社中表现了自己非凡的“本质”,是值得人们学习的。
我和王老师多年前在济南松竹梅诗社相识相交。他的诗作有风骨,面对现实有韧性,有启迪,给人深刻的印象。王老师发表诗文作品,我曾三次写出书评,向他学习,诗词亦有提升,在这点上,我和王老师亦师亦友,颇多快乐。祝愿王老师不断有书作,以飨读者。
二零二五年四月十七日





玫瑰手绘折扇、玫瑰国画
订购热线:13325115197


史志年鉴、族谱家史、各种画册、国内单书号、丛书号、
电子音像号、高校老师、中小学教师、
医护、事业单位晋级
策展、推介、评论、代理、销售、
图书、画册、编辑、出版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