邓国琴,湖北武汉,网名绿绮。丁芒弟子,《上海滩诗叶》副主编,江苏省诗协"江海诗词"微刊编辑。九年来在三十多家诗社诗刊和微刊平台上发表相关评论文章900余篇,数次在全国诗词大赛获奖,著有诗集《绿绮吟稿》。
李北老师绝句欣赏
主讲人:邓国琴
初学者以为五绝字最少,动笔最容易,其实恰恰相反。别看五绝个头最小,但需要一字压千斤,得表现出一种特别的凝练和大气。这种“返朴归真”之高境界高难度,是近体诗中最难掌握的。比如钻石个小吧,可其华丽大气,却远胜一块巨大的石头。在此我选李北的几首五绝,让我们来体会一下其中的奥妙。
杨家岭
笔里尽雄兵,掌中当纵横。
寒窑清豆火,襟抱烛天明。
注:烛,照亮。襟抱,襟怀抱负的意思。
毛泽东是中国人民的大救星,他领导劳苦大众推翻了三座大山,当家作了主人。 我们该如何用诗的形式来歌颂毛主席的丰功伟绩呢?怎样才能避免口号化、慨念化、抽象化去讴歌伟人呢?下面欣赏完李北的五绝《杨家岭》后,也许会得到些许启发。
革命圣地延安杨家岭,是毛泽东和中央领导机关在1938年11月至1947年3月期间的驻地旧址,在此期间发生了不少有影响的大事件。诗人参观杨家岭窑洞后,追思久远写下五绝。
作者取独特的场景和遗物作为切入点,睹物后回忆了主席波斓壮阔,叱咤风云的一生。如此用以小见大,虚实结合的手法入诗,令作品透过微观中见宏观,言简意却丰,视角独特,构思精巧,立意高远。诗人巧把人物和事件融入到精心选定的具有重大意义的场景和遗物中,然后展开联想思接百载,纵横万里,将人物表现得具体实在又不空泛;写物时又托物抒情,有虚有实,虚实结合,既扩张了内涵和外延,又留有空白的余地,能唤起读者们对毛主席深切的怀念。
首先诗人将视线聚焦在窑洞里那极其简陋的陈设上,顿时思绪万千。“笔里尽雄兵,掌中当纵横。”(实+虚)主席在方寸之地却掌握着大乾坤,运筹帷幄之中,决胜千里之外。他日理万机,挥毫撰写《论持久战》,指挥抗日战争和解放战争,开展整风运动,耘酿着延安精神。(虚) 然后诗人又把视角投向那盏油灯上浮想联翩。“寒窑清豆火(实),襟抱烛天明。”(虚)那如豆的清灯通宵达旦不熄灭啊,它既如星星之火可遍地燎原;又如一盏灯塔,照亮了黑暗,带领着人民走向光明;更是一轮太阳(虚),燃烧自己却温暖着普天下的劳苦大众。(实)
打工仔说
汗筑路无穷,生途多曲折。
行行凿泪痕,留与后人阅。
首先题目标新立异,给读者留下悬念:打工仔究竟说些啥?打工仔们谋生之路没有尽头,用汗水铺就的生途曲折又艰辛,但为了脱贫兴家,这又算什么呢?看看座座新城拔地而起,还有他们在各行各业中穿梭忙禄的身影,在滚滚向前的打工潮历史上,凿下行行辛酸和泪水的印痕,留下许多难以忘却的岁月和记忆。这些,还是留给后人去评说吧!
该绝亮点在前一二句话里说的主题是打工仔的(虚拟的)“人生之路”充满了(实在)坎坷艰苦,三四句里却说打工仔把(实在)辛酸和汗水泪水凿在“人生路上”(虚拟的),再留给后人(实写)去阅读去评说(虚实结合)。
该绝也是用虚与实结合的手法表达,看似无理却奇妙,实在是妙不可言!
工棚
泥涂朝夕发,寒榻穷身歇。
夜暗掖春明,梦萦一轮月。
注:泥涂,泥泞的道路。出自清·南潜《听雨》“前宵松月疑尘梦,明日泥涂听屐声。”
前两句低起“泥涂朝夕发,寒榻穷身歇”,为后面作铺垫:写农民居住的环境之差,栖息之地是何等的简陋;三四句转折高结:“夜暗掖春光,梦萦一轮月”。虽然打工者所处的环境艰苦,但心中有梦,这梦就是月圆人也圆。“一轮月”也许是妻子、家人,也许是美好生活的希冀。因为有一个明亮的月亮萦绕于梦中,虽然置身于暗夜寒榻,但心里却拥有明媚的春光和暖意。
如此用先抑后扬手法,起着蓄势待发的作用,先写身居环境之差,后写一轮明月和春光明媚之好,就好像山峰要用低谷来衬托,前后形成鲜明对比, 可给读者留下深刻印象。
说完了五绝再谈七绝。七绝是最能体现诗味的一种体裁,上手容易写好难。俗话说,一寸短一寸险,精炼短小,言简意丰又耐品是七绝的一大特点。另一特点是要视角独特,立意深刻,构思布局精巧,表达含蓄。比如我们可巧抓一个景点或者人物作为切入点写大事件,或者去追昔怀旧发人深省;或者抚今吟咏新时代的新风貌。下面再赏析李北老师的几首七绝。
逆水千舟送旧年,纤夫汗滴晚霞边。
还京却要东南运,御宴焉知有瘦田。
标题“有问”,标新立异,惹人注目深思,并能起到吸引读者急于往下欣赏的妙用。大运河,始建于公元前486年,致今历史延续已2500余年。全长2700公里,纵贯在中国华北大平原上,通达海河、黄河、淮河、长江、钱塘江五大水系。 当文人们都在挥毫泼墨赞美大运河的美丽时候,可诗人却不落俗套另辟蹊径,运用逆向思维法和联想法,取独特的视角,用新颖的构思,很好地升华了主题,写出别样的大运河来,意在借写景怀古而引人深思。
“逆水千舟送旧年,纤夫汗滴晚霞边。”先借景抒发了作者对劳动人民的怜悯之情。作者远望波光荡漾,蜿蜒曲折的大运河时,不禁感叹到:大运河啊,你流淌了几千年……诗人的思绪慢慢地穿越到远古时代,于是有了幻觉和幻听:(远镜头)浮在大运河逆水之舟,一点点前行是何等的艰难,这时夕阳已西下,船又搁浅到河滩不能动弹,船夫下船拉着纤绳,喊着号子,纤绳都嵌入肩头,流的汗水点点已滴到晚霞边。(特写镜头)“还京却要东南运,御宴焉知有瘦田。”然后作者又想象到:(幻觉?联想?)装满来自全国各地贡品的船正往皇宫驶去,(幻想?联想?)即使农夫犹饿死,但照旧得上缴贡品。那丰盛的宴席上,皇上和众臣们是否知道百姓薄田因旱涝正欠收呢?该作通过写运河几个景点,却要借此揭露封建社会,剥削阶级残酷地压榨劳动人民血汗的罪行。
唐代诗人杜牧说过“凡为文以意为主”的话。那诗词作品里立的“意”,就是灵魂,是主心骨。此绝贵在立意新颖又深刻。下面欣赏李北另一首立意深刻又含蓄的七绝。
但愿尘沙一洗清,峰边听得涧长鸣。
小溪盈积风雷怨,也作江涛海浪声。
此绝具有含蓄美。表象看似写小溪,其实蕴含深意,言在此意在彼,颇耐人咀嚼!
“但愿尘沙一洗清,峰边听得涧长鸣。”涓涓小溪沿途流经山涧,虽然一股清流携着沙粒而下,但仍却清清白白颗粒可见,一直向大海奔去。此绝表象看似写小溪,其实意象“小溪”却另有所指,即指官员们和他们的为官之道。“尘沙一洗清”隐象暗指官员们要廉洁奉公,拒腐蚀。“听得涧长鸣”表象是写听得百丈飞泉的轰鸣声,隐象暗含着希望官员们多听取百姓的呼声的意思。“小溪盈积风雷怨,也作江涛海浪声”两句表象写景,实际是说若官员们执法不公,官场腐败,百姓会怨声载道,如同盈积起来的细流,携着风声雷声,会形成波涛大浪,终会把那些尘沙卷入大海之中。故百姓们期盼着正气长存,清溪长流人间。 含蓄美是另一种形式的呈现。叶燮在《原诗》说:“诗之至处,妙在含蓄无垠,思致要渺其寄托在可言不可言之间,其旨归在可解不可解之会,言在此而意在彼……引人于冥漠恍惚之境。” 该作重在化实为虚,曲笔婉转表达心声。 化实为虚的要点在于“化景物为情思”,即把外在的客体物景与内在的主体情志熔铸在一起,借景寓情,情境交融,托物抒情言志,从而创造出一个具有无穷韵味幽深的意境。然后读者可在此意境里,又品出景外又有景,话外又有玄音的味道来!
一砖一石筑城长,壁垒烽台磨剑芒。
白骨曾经多少血,方今龙耀写沧桑。
古代长城是为了对抗北方的匈奴、林胡、东胡、楼烦等少数民族入侵而建。 作长城诗肯定要把笔端对准历史而写,此作也不例外。起笔实写,落笔虚写,虚写远多于实写。语言沉郁顿挫,意境幽远苍凉空灵,想象力丰富,古今穿越,立意高古!
起句着笔于微观上,实写长城的作用是抵御外来的入侵者而一砖一石筑成的。接着虚写:作者思绪穿越到几千年前的时空。想象着那些保家卫国的勇士们把长城当磨刀石,去拼杀那些入侵者。这时耳边仿佛响起战鼓铮鸣声,眼前又出现刀光剑影……然后作者看到如龙样蜿蜒曲盘梗着长城,墙上都是斑斑的血迹,脚下都是累累的白骨。它用苍老沙哑的声音在诉说他沧桑……读着读着把读者也带到了壮烈激怀的场面,于是心灵也受到震撼!
倒春寒
才把春衣试镜台,凌风一夜召冬回。
云鸿收翅探归路,岭北梅花依旧开。
注:岭北,指山的北面为阴,本来就寒,再来个倒春寒,更是寒上加寒。出自杜牧 《秋晚怀茅山石涵村舍》云暖采茶来岭北,月明沽酒过溪谷南。
首句表明时间已开春了;次句突转:突然一夜间又来个倒春寒,冷得连天上南去的大雁都收起翅膀要返回了;结尾再转:可岭北的梅花依旧怒放。本诗表面写倒春寒时的梅花,赞美她虽然瘦骨铮铮,却有着坚强不屈意志力。其实是一语双关:也在写人,言外之意是在赞美那些不畏风云突变、具有百折不挠精神的人们!小诗多次转折,情节起伏跌宕有变化,构思较新颖,立意较深!
通过以上对李北老师作品进行品鉴,窥一斑见全豹,我们不难发现老师是个有心之人。他平时勤于观察、关注民生、体恤百姓、善于思考、用心积累、精心构思、满怀真情、更是意在笔先,特别注重诗的中心主题和表现手法皆力求出新,出奇,出巧,所以才写出集艺术性和思想境界都较高的佳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