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古诗恶搞看文化传承的困境与破局
编者按:
近期古诗恶搞现象频发,反映出社会文化焦虑与传承困境。吕大明先生就此深入剖析,呼吁重视文化传承创新。本文聚焦此问题,提出优化教育、引导社会文化、推动创新等对策,以期唤起全社会对传统文化的敬畏与传承意识,共同守护文化根基,助力文化复兴。
从古诗恶搞看文化传承的困境与破局
张庆明
一、引言
古诗作为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瑰宝,承载着深厚的历史底蕴和文化内涵。然而,近年来古诗被恶搞的现象时有发生,引发了社会各界的广泛关注。这种现象不仅损害了传统文化的尊严,也反映出当代社会在文化教育、价值观念等方面存在的问题。吕大明在文章中深刻剖析了古诗恶搞现象背后的社会焦虑和文化传承困境,呼吁全社会重视文化传承的创新与价值引领。为应对这一现象,党委政府需要采取切实有效的措施,加强文化传承与创新,提升全社会的文化素养。
二、古诗恶搞现象的表现
1、学生群体的恶搞行为
学生将古诗改写为反映学习压力的调侃内容,如“山外青山楼外楼,考试作业几时休”。这种行为反映出学生在教育体制下的无奈与压力,同时也暴露出文化传承教育的不足。
2、成年人的恶搞行为
成年人通过恶搞古诗对社会现实问题进行讽刺,如“运筹帷幄之中,受贿于千里之外”。这种行为虽然带有社会批判的意味,但也反映出部分人对传统文化的不尊重和价值观的偏差。
3、网络平台的传播
网络平台上大量出现对古诗的低俗改编,这些内容传播速度快、范围广,对传统文化的负面影响较大。部分网络文化产品为了吸引眼球,不惜以恶搞古诗为手段,误导公众。
三、古诗恶搞现象的原因分析
(一)、教育体制与教学方法问题
1、应试教育的影响:学校教育中对古诗文的教学过于注重应试,缺乏对文化内涵的深入解读和情感体验的引导。学生在学习过程中感到枯燥乏味,难以真正理解古诗文的魅力,从而产生恶搞行为以表达对学习压力的宣泄。
2、教学方法单一:教师在教学过程中缺乏创新意识,教学方法单一,难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创造力。这种单一的教学模式使得学生对古诗文的学习缺乏主动性和积极性。
(二)社会文化环境的影响
1、多元文化冲击:现代社会快节奏的生活方式和多元化的文化冲击,使得传统文化的影响力相对减弱。部分人对传统文化缺乏深入了解,容易受到网络低俗文化的误导。
2、价值观偏差:社会价值观的多元化导致部分人对传统文化的敬畏之心不足,甚至将恶搞传统文化视为一种“创新”或“个性表达”,而忽视了其对文化传承的负面影响。
(三)文化创新与传播不足
1、传播方式传统:传统文化在现代社会的传播方式较为传统,缺乏与现代科技和新媒体的深度融合。文化创新产品匮乏,难以满足公众日益增长的文化需求。
2、市场监管不足:文化市场的监管力度不足,对低俗文化产品的打击不够有力,导致一些恶搞古诗的内容在网络上广泛传播,误导公众。
四、应对古诗恶搞现象的对策建议
(一)优化教育体系,提升文化教育质量
1、改革教学内容与方法
(1)调整教学内容:学校应调整语文等文化课程的教学内容,增加对古诗文创作背景、文化内涵的讲解,引导学生深入理解古诗文的价值。例如,通过多媒体教学手段展示古诗文相关的文化遗迹、历史故事等,增强学生的学习兴趣和情感共鸣。
(2)推广体验式教学:推广体验式、探究式教学方法,鼓励学生参与诗词创作、古诗文朗诵等活动,培养他们的创造力和文化素养。学校可以定期组织古诗文创作比赛、朗诵会等活动,为学生提供展示平台。
2、加强教师培训
(1)定期组织培训:定期组织教师参加文化素养提升培训,邀请文化学者、教育专家进行授课,更新教师的教学理念和方法。培训内容包括传统文化的现代解读、教学技巧创新等,帮助教师更好地引导学生理解和传承传统文化。
(2)建立教师共同体:建立教师专业发展共同体,促进教师之间的经验交流与资源共享。通过开展教学观摩、研讨活动,提升教师的整体教学水平。
(二)加强社会文化引导,营造良好的文化氛围
1、媒体宣传与文化活动
(1)高质量文化节目:利用电视、网络、报纸等媒体平台,制作和播放高质量的文化节目。例如,推出以古诗文为主题的纪录片、文化访谈节目等,通过生动有趣的形式传播传统文化知识,提升公众的文化素养。
(2)社区文化活动:在社区内开展丰富多彩的文化主题活动,如社区诗词朗诵会、文化展览等。社区可以设立文化活动中心,定期举办文化讲座和培训,邀请居民参与,营造浓厚的文化氛围。
2、文化市场监管与规范
(1)加强市场监管:加强对文化市场的监管力度,严厉打击低俗文化产品和恶意篡改、恶搞传统文化的行为。完善相关法律法规,明确对文化产品的监管标准和处罚措施,维护文化市场的良好秩序。
2、建立审核机制:建立文化产品审核机制,加强对网络平台、出版物等文化产品的审核,确保其内容健康、积极,符合传统文化传承的要求。
(三)推动文化传承创新,增强传统文化吸引力
1、文化与科技融合
(1)数字文化产品开发:鼓励文化企业开发与古诗文相关的数字文化产品,如古诗文主题的手机游戏、虚拟现实(VR)体验项目等。通过现代科技手段,让传统文化“活起来”,吸引更多年轻人的关注。
(2)线上文化平台建设:搭建线上文化学习平台,提供丰富的古诗文学习资源,包括视频课程、在线讲座、互动讨论区等。利用人工智能技术,根据用户的学习进度和兴趣,推送个性化的学习内容,提升学习效果。
2、文化与创意产业结合
(1)文创产品开发:支持文化机构和企业开发具有创意的古诗文文创产品,如古诗文主题的文具、服饰、家居用品等。将传统文化元素融入现代生活,提升传统文化的实用性和趣味性。
(2)文化旅游开发:结合地方文化资源,开发以古诗文为主题的文化旅游线路。通过参观历史文化遗迹、参与文化体验活动等方式,让游客深入了解古诗文的文化内涵,增强文化传承的参与感和体验感。
(四)建立长效机制,保障文化传承的可持续发展
1、政策支持与保障
(1)设立专项资金:政府出台相关政策,加大对文化传承的投入力度。设立文化传承专项资金,用于支持文化教育项目、文化创新产品研发、文化活动开展等。对开发高质量古诗文文创产品的企业给予税收优惠和财政补贴,鼓励社会力量参与文化传承。
(2)、完善法律法规:完善相关法律法规,加强对传统文化知识产权的保护,严厉打击恶意篡改、恶搞古诗文等行为,维护传统文化的尊严和权威。
2、文化传承的评价与监督
(1)构建评价体系:构建科学合理的文化传承评价体系,从文化教育效果、文化创新成果、社会文化氛围等多个维度进行评估。定期对学校的文化教育课程、文化企业的文创产品、社会文化活动等进行评价,确保文化传承工作的质量和效果。
(2)设立监督机构:设立专门的文化传承监督机构,加强对文化传承工作的监督。通过定期检查、社会监督、公众举报等多种方式,及时发现和纠正文化传承过程中出现的问题,保障文化传承的健康发展。
五、结语
古诗恶搞现象背后反映出的是当代社会在文化教育、价值观念、文化创新等方面的深层次问题。党委政府应高度重视这一现象,通过优化教育体系、加强社会文化引导、推动文化传承创新、建立长效机制等多方面的措施,切实提升全社会的文化素养,增强对传统文化的敬畏之心和传承意识。只有这样,才能让传统文化在现代社会焕发出新的生机与活力,实现文化的可持续发展,为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奠定坚实的文化基础。
护诗心,守文脉
古韵千年意自悠,诗心岂忍付尘流。
莫教恶搞污经典,当使传承耀九州。
昔日贤才留雅韵,今朝我辈续风流。
弘扬国粹同携手,文化长河万古酬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