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生命礼赞
——读法布尔
《昆虫记》札记
茌平区杨官屯乡中学
八(1)冯欣雨
“在这个绿色的小小世界里,不知道会有多少忙碌的小生命生生不息。”法布尔在《昆虫记》中写的一句话,恰似一束穿透晨雾的阳光,骤然照亮了我对微观世界的认知,引领着我走进一个充满奇迹与奥秘的昆虫王国。
穿越时空的尘埃回望,少年法布尔执着的剪影令人动容。在贫寒的岁月里,他如萤火虫般执着地收集着知识的微光:清晨沾露的葡萄架是他最初的实验室,黄昏摇曳的油灯见证着千万次法布尔的笔记。那些被生计重担压弯的脊梁,总会在俯身观察昆虫时重新挺直。三十余载的寒暑交替,这位“土地的朝圣者”终于让《昆虫记》破茧成蝶。
翻看这卷生命的启示录,法布尔用那详细的文字开起了一扇通往微观世界的大门,蝉鸣、蜜蜂的嗡嗡声好像在我耳边徘徊一样,使我深陷于大自然这种宁静而又神秘的地方。
从勤劳的蜜蜂到狡猾的蜘蛛,从优雅的蝴蝶到凶猛的螳螂,从毛毛虫的旅行到它不顾安危的捕捉黄蜂,法布尔用生动的笔触给每一种昆虫都赋予了独特的生命力和丰富的情感色彩 。而且他不仅仅记录它们的形态、习性,还更深入的挖掘了它们背后的生存智慧和社会结构,处处洋溢着对生命的尊敬,对自然万物的赞美。让我得以窥探这个微小世界的精彩与复杂。
最令我心灵震颤的,是那曲用生命谱写的“蝉歌”。深埋地底的四载暗夜,只为换取三十日树冠上的绝唱。这让我想起敦煌壁画中飞天的飘带――那些在幽暗洞窟里默默描绘的匠人,他们不也是以相似的执着将瞬间定格成永恒?正如法布尔在观察日记里写到:“每个生命都在用独特的方式丈量永恒,蝉用蜕壳的疼痛兑换歌声,我们用观察的虔诚触摸真理”。
在露水晶莹的黎明,我跟随这位“昆虫诗人”的指引,目睹蜣螂推演星辰轨迹般滚动粪球,见证蚂蚁与蚜虫缔结古老的生存契约。当他说“砂粒是圣甲虫史诗,蛛网是园蛛的十四行诗”时,罗曼.罗兰的赞誉已在纸页间回响――这哪里是冰冷的昆虫志,分明是用显微镜与鹅毛笔合奏的生命交响曲。
合上书卷,那些曾被忽视的细微生命,此刻在我的眼中都闪耀着神性的光芒。法布尔教会我的不仅是对自然的谦卑,更是一种观察世界的诗意维度:当人类学会以昆虫复眼的多元视角凝视万物,渺小与伟大便失去了界限。正如他在暮年所言:“所谓的永恒,不过是无数瞬间的蝉鸣串联成的珍珠”。
“以一颗天真的心,叙述一个妙趣横生的世界。”
《昆虫记》真是法布尔用毕生心血谱写的生命交响诗。而那些在草叶间忙碌的小生命,正以它们独有的方式,续写着这部永不完结的“昆虫史诗”!(指导教师:王欣)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