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岷山,不朽的丰碑
●宋增先
在柴桑区岷山的时光褶皱里,藏着一段燃烧的记忆
那高高耸立的岷山革命烈士纪念塔
像一座不朽的丰碑,诉说着往昔的故事
浮雕墙上的画面,凝固着历史的瞬间
1927年的风,吹过金盆寺的残垣
四县联席会的决议,如惊雷炸响
以岷山为中心的赣北工农武装从此诞生
游击斗争的火种,燎燃了这里的每一座山川
这片山峦叠嶂,云雾缭绕的地方
是游击战的天然战场
密林中,简陋的营地
是革命力量的希望曙光
看那穿梭于山林的身影
手持土铳、大刀,目光如鹰
面对敌人的围追堵截
他们毫不畏惧,坚定而果敢
在岷山村的观音庵,第一个岷山苏维埃政府成立
一段顺口溜由此在赣鄱大地唱起:
“土桥里,群英聚,扛土枪,打土豪
万家洼上巧设伏,团丁白匪全嗝屁”
蔡山垄伏击 余家河奇袭
简陋的武器,挡不住坚定的信念
他们像灵动的猎豹,迅猛出击
心惊胆颤的侵略者和反动派节节败退
辛忠荩、刘为泗、田文灼、欧阳学端……
一个个英雄的名字,堆砌起一座不朽的丰碑
他们为了正义和理想,抛头颅、洒热血
在这片热土上创造出一个又一个奇迹
辛忠荩,革命的诗人与战士
用中医解救民众,用诗歌捍卫信仰
“监牢且作玄都观,我是刘郎今又来”
面对敌人的囚禁,他的诗句令人热血沸腾
刘为泗,赣北工委的书记
带领着队伍,给日寇以沉重的打击
然而,背信弃义的国民党制造了“岷山惨案”
让烈士的鲜血染红了这片土地
被阴霾笼罩的岷山人民从未放弃抗争
掩埋好战友的尸骨,又再拿起武器
当抗战胜利的曙光洒向这里的每个角落
赣北游击队战歌却似仍在耳畔萦绕
站在岷山的山巅,眺望远方
青山绿水掩映着崭新的家园
那高耸入云的革命烈士纪念塔周围
万千簇拥的映山红更加艳丽
2025年4月20日夜
注:①岷山,原属德安县管辖。在划入江西省九江县(今柴桑区)之前,称德安县岷山人民公社,下辖岷山大队与金盘大队。于1968年6月1日划入九江县(现柴桑区)管辖,东接庐山,西北连幕阜山脉,北望长江,东北临鄱阳湖,位于九江、德安、瑞昌三县交界处,面积约16平方公里。这里重峦叠嶂,林木茂密,地势复杂险要,是历代革命志士秘密活动的聚集之处。在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下,无论是在抵抗外族入侵的斗争中,还是在反帝反封建的革命年代,无数革命先辈在这块红色的土地上实践理想、抛洒热血,创造了许多可歌可泣的光辉业绩。
②金盘寺,位于九江市柴桑区岷山乡金盘村高山之上,海拔高度为637米。
③土桥里,九江市柴桑区岷山乡岷山村的俗称。
作者简介:
宋增先,男,笔名随风,中共党员,江西九江人。《新时代诗典》签约诗人,众创诗社会员,江西省九江市作家协会会员。初中语文教师,热爱文学,尤爱古典诗词、现代诗歌等。近年来,勤勉学习,笔耕不辍,励志以弘扬中华经典文化为己任。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