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 臧杰 (黑龙江)
推荐: 茹悦 (旅俄)
编辑: 海外华人文学
图片: 昵图网
我的凡人上帝
(一)
小店儿刚开张那会儿,我还没有下岗,平常都是婆婆打理,休息的时候我来换班。
一天我在,一个年轻女子来退货,说乳液过敏了。一时有些火大:因为他买的乳液只有5元钱!5元钱里的乳液里能有什么呀?除了水,厂家不会给你放太多东西的,她居然还说过敏!
察觉到了我那浓浓的不满,她有些不好意思:姐,要不是…要不是家里有一个脑瘫的孩子,我不会来找麻烦的……
目瞪口呆的我连连摆手,为了遮掩我的羞愧,送了她一些不要钱的赠品。
几年后一天,她抱着孩子来了(非常漂亮的一个男孩):姐 我去爱心超市想要点被褥,孩子总尿床,不够换,他们要介绍信,我没有单位,开不来,你能不能帮我找人开一个……
我也没能耐开到那个神圣的介绍信,便找了几个朋友,大家拿了一些给她。
秋天的时候,她拿来一大袋子菜:姐 自家种的。和朋友们分享了,真的很好吃。
十几年过去了,男孩已经过世(听说孩子的毛病是出生时医疗事故造成的,却没听说有人承担责任),女儿已经上了小学,爱人在外面打工,日子尚可。
“一切感谢主” ,她说——我五味杂陈
(二)
我生活的小镇是中国五小民族之一鄂伦春族的聚集地。豪饮、豪放是这个民族标志,我不擅长这个,所以交集不多。
有天,开补习班的同学和我说:班上有个小孩,缺爹少娘,奶奶又顾及不到,书包已经破败不堪了。问问谁有旧的,不嫌弃。
有着顾客群的我,我便在群里问了一声:谁家有闲置的。
这个鄂族妹妹第一个出来应答,第二天就送来了——是一个全新的书包!里面还装了好多文具(要知道平日里她是很能和我讨价还价的)
艳玲妹妹 好棒
(三)
门前来了一个卖“花”茶的,小小的简易摊子上堆满五颜六色的干花,摊主是个十七八岁的维族男孩。
以前,我们这个偏僻小镇也来过维族——卖切糕。各种坚果、果脯装点的切糕让人眼馋,可是太多的传闻……不敢买,敬而远之。 这个维族男孩看起来到是很乖巧的样子。
一天下雨,他躲到了店里,我赶紧热情招呼。也不敢聊别的,便欠欠儿地问:你会唱维吾尔族的歌吧(在我心里维族人都是能歌善舞的)。他偏着头问我:“那你会唱汉族歌吗?!” 开始我没听懂,他又冷冷的说了一遍。这时,我才看到了他眼里凉意,讪讪地说:我唱歌跑调。
大家都沉默了。
片刻,他说要买个洗头膏,我拿了一长条袋装发水给他,告诉他不要钱。他明显愣了一下,说了句什么,我又没听懂,他笑了(噢 他的眼睛好美啊):“这是维语,谢谢﹍”
(四)
衣服是叠穿的,看的出不是为了时尚,但很干净。
他给老伴买东西,报了价,给我一张百元钞,找回40元。
“多少钱!”他大喊一声。
“60呀 我 我和你说了”——我有点怕,因为老人打交道我吃过亏。
“我怎么听的是68,还以为你找多了…”
敬佩+感激,便多聊了两句:知道了他要带老伴去哈尔滨看病,老伴心疼钱一直不肯出去看,现在有点重了。
“孩子为什么不陪去?”
“他,管好他自己就行了…指不上…”
“那您平日做什么(其实我想问以啥为生,没好意思)
“种点地,不多,够自己吃的。国家现在每年给5000块军转补贴”心里稍稍一松:曾是国家的人啊
“我是蒙古人(怪不得口音那么重),到东北当兵就留下了。”
“我日子很好的!”
我的凡人上帝,愿一切安好……
臧杰 黑龙江省大兴安岭 退休女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