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突出对代表履职的政治要求”“深入贯彻全过程人民民主重大理念”“加强代表履职保障和监督”“完善闭会期间活动内容形式”“深化‘两个联系’制度机制”……十四届全国人大三次会议表决通过了关于修改《中华人民共和国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和地方各级人民代表大会代表法》的决定。新修改的代表法对新时代开展代表工作标注了新重点、提出了新要求。近年来,江苏省常州市武进区人大常委会不断深化规律性认识,因地制宜、精准发力,全面加强代表工作能力建设,充分发挥人大代表主体作用,深入践行全过程人民民主。

体系推进:为代表履职创制“行动指南”
新修改的代表法在总则部分首次写入“践行全过程人民民主”,对发挥代表在践行全过程人民民主中的重要作用作出进一步要求。
发展为了人民、发展更依靠人民。2024年12月25日,经常州市武进区十七届人大常委会第二十一次会议通过,《常州市武进区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关于充分发挥人民代表大会重要制度载体作用 建设全过程人民民主实践体系的意见》出台,以促进人民代表大会制度优势有效发挥、促进全过程人民民主重大理念有力落实、促进人民当家作主有序体现为目标指引,明确“筑牢政治忠诚”“坚持党的领导”“完善制度体系”“精于人大监督”“服务中心大局”“开展人大协商”“带头联系群众”“健全载体平台”“代表为民履职”“讲好民主故事”十大重点内容,细化三十二项子要求,构建形成党委领导、人大主导、政府支持、各方参与的全过程人民民主实践体系。
从履职尽责的重点要点,到工作开展的次数规范;从提质增效的实施路径,到守正创新的目的意义……《意见》一经发布便成为基层人大落实工作和人大代表依法履职的“行动指南”。《意见》要求,全区人大系统要以高效能履职助力发展、以大情怀代言关注民生、持续丰富“代表履职月”活动内容,全年履职主题月应不少于8个,同时督促每个专业代表小组每年应组织不少于3次专业监督活动,提出2件以上高质量议案建议,提交至少1份高质量调研报告,每名人大代表每年应接待群众不少于3次,提出1件以上意见建议。全过程人民民主重大理念的显著优势由此更为清晰顺畅地转化为代表高效履职的生动实践。
“武进区人大常委会积极探索建设全过程人民民主实践体系,方向明确,思路清晰,对夯实基层民主根基具有重要意义,值得肯定。”常州市人大常委会主任白云萍高度肯定武进探索实践。
2025年3月,“体系推进 乘数而行”武进全区人大工作提质增效会议召开,这场跨越“云上”“云下”,覆盖全区1500余名人大代表的专题会议吹响了武进区人大系统凝聚合力、体系推进全过程人民民主创新实践的奋进号角。带头把载体用活、带头把建议提好、带头把履职做实,已成为武进区各级人大代表的行动共识,多样、畅通、有序的民主渠道正汇聚着武进人民澎湃昂扬的民意民智,娓娓诉说着以民主渠道解决民生问题、发展问题、治理问题的动人故事。

2025年3月7日,武进区人大工作提质增效会议召开。
乘“数”而行:“武进云上人大”赋能代表履职
“完善代表履职学习培训制度”“可以运用现代信息技术,建立健全代表履职网络平台”……新修改的代表法对保障代表依法高效履职作出具体规定。
“武进云上人大”2022年创建至今,历经4次升级,形成包含“最新新闻、全过程人民民主监督、人大代表、立法联系、代表讲堂、基本概况”六大功能的代表云展职平台,界面直观、功能直达、联系直接,以履职平台数字化推动代表展职现代化,构建起“云上推动云下、云下丰富云上”的代表工作局面。
2025年2月28日,“武进云上人大”焕新升级,人大代表正在浏览“云上”信息。
“‘武进云上人大’是我天天见的履职好伙伴,在这里既能学理论涨知识、又能做交流学经验、更能听民声解民忧。”90后人大代表李昊轩感慨道。
“‘武进云上人大’坚持数字赋能人大履职行权、服务代表、解决群众实际问题,为新时代加强和改进人大代表工作探索了全新路径。”武进区人大常委会有关负责人表示。
开通运行3年多来,“武进云上人大”已举办“云上代表讲堂”18次,参训代表3万余人次,上传各类培训视频143个,回看点击总量2万余次,方便代表利用碎片时间在线学习,切实增强代表依法履职的能力。
学以致用,方为真知。“武进云上人大”更是代表精准履职的全过程重要依托。人民健康是民族昌盛和国家富强的重要标志,依托“云上”平台民意尽数汇集、进度时时公开、成效可观可感的载体优势,武进探索形成了贯穿“防、医、康、养、护、健”的全链条医防融合一体化的“武进模式”,实现了“以治病为中心”向“以人民健康为中心”的根本转变。
2024年,“医防融合”武进模式再次升级,经由代表票选,深入推进县域医共体建设被选入当年度民生实事项目。该项目一经上“云”便获得代表群众广泛关注。代表们提出的“促进家庭医生签约”“突出全周期健康管理”“推动资源均衡配置”等良言良策直达职能部门,同时,县域医共体建设的季度进展、全区人大代表聚焦医防融合开展的精准履职动态一一展现于公众视野。

2025年2月,人大代表与签约家庭医生到前黄镇居民蒋坤祥家中进行消化道肿瘤筛查相关服务。
2024年6月,区人大常委会教科文卫工委、社会事业专业代表小组调研全区医防融合工作;同年8月,常州全市慢性病医防融合试验区启动培训会议在武进召开;年内,全区完成家庭医生签约44.93万人,为2.52万名本地户籍的80岁以上老年人开展上门服务。
“云”的变幻万千始终不离润泽大地的初心。在“武进云上人大”,代表们以多元形式履职尽责,截至目前,共推动解决选民群众诉求200余件,“云”监督政府重点投资项目206项、民生实事项目和优化营商环境工作441项,太湖综合治理项目209项,平台共收到意见建议38344件,点赞42560次,访问量17万余人次,为民情反映、民意表达、民智汇聚提供了更为便捷高效的全天候全过程渠道。
制度发力:代表“总在线” 闭会“不打烊”
新修改的代表法着重完善了代表在代表大会团会期间的活动的有关规定,加强代表对本级人大常委会工作的参与。
在武进,代表闭会期间履职明主题、强载体、建制度、更专业,代表“总在线”闭会“不打烊”已成为武进代表工作的现实写照,也是港落新修改代表法的具体体现。
一条主线贯穿。武进区人大常委会持续深化“人大代表在行动”主题活动,创新“履职主题月”活动形式,确定“安全生产”“监督问效”“学习宣传”等活动主题,每月初在“武进人大”微信公众号发布《倡议书》,全面激励每一名代表积极履职,代表的身影紧紧围绕在群众身边,人民的声音被尽数精准妥善收集。2024年,区域内五级人大代表开展各类集中接待活动200余场次,接待群众3000余人次,转交意见建议280余件,推动解决群众急难愁盼问题190余个。
2024年9月,武进区牛塘镇人大以“代表集市”形式广纳民意。
一批载体保障。武进区人大常委会在武进区政务服务中心建设江苏省人大常委会基层立法联系点、全过程人民民主实践点、区人大代表之家三位一体的综合履职载体,在全区各镇(街道)政务服务中心打造全过程人民民主实践载体20个,将办事群众的需求与履职载体畅通民情民意的优势相结合,开辟人大代表履职担当的“前沿”窗口,打造出人大工作与政务服务高度融合,直通一线、直接地气的履职新模式。
“喝杯茶来办成事,谈谈心来话发展。”对湖塘镇的群众而言有团难、有想法找人大代表成为一种生活的习惯。
2024年,湖塘镇人大探索在民生茶室设立“立法信息采集点”,组织人大代表与立法咨询专家定期接待群众,将茶室转变为民意收集的“直通车”“信息采集点”和“议事堂”,在这里人民当家作主从宏大理念具象为日常实践的鲜活样本。2025年公布的常州市人大常委会年度立法计划项目中,湖塘镇人大申报的《常州市国土空间规划条例》《常州市城市更新条例》《常州市网约房安全管理条例》相关建议被采纳。一杯香茶注入群众智慧,酝酿出愈发醇香的善治好味。
一组制度深化。武进区人大常委会不断健全代表议案建议分类交办、重点督办、跟踪督察、办理评价等工作机制,出台《进一步加强和规范闭会期间代表建议批评和意见办理工作的意见》,全面回应好代表群众对建议办理的期待。伴随机动车保有量与日俱增,“停车难”“停车乱”日益成为民生关注热点和城市治理痛点,面对这一社会关切问题,武进人大常委会高度关切、充分重视,“增加公共停车泊位”连续多年列入区人代会表决通过的“吾优所行”民生实事项目序列。
2024年3月,武进区人大常委会将“武进中心城区停车管理工作”确定为重点调研课题,并把与“停车管理”相关的代表建议列入常委会领导重点智办建议。按照区委部署要求,区人大常委会牵头组建重点课题组,组织代表赴常熟、溧阳等地区,深入开展调研,剖析问题症结、汲取优秀经验,形成高质量调研成果,从组织领导、设施建设、执法监督、资源整合、线网优化等9大方面凝练提出针对性建议。同年8月首次通过中心城区停车管理工作调研建议交办会的形式,向区政府交办“停车难”专项调研建议。
与此同时,区人大常委会还常态化开展代表建议督办、民生实事项目督察等活动,以持续有力的监督督促各部门高度协同、高效推进,实现“提交办”环环相扣。履职“有为”助推停车“有位”。通过有力的建议督办,2024年,区人大常委会促成全区新增停车泊位2700余个,新增机关事业单位车位共享5家,淹城商业街、武进中医院等15处高流量停车场实现无感快捷支付,试点推广校园公交专线,探索开放校园内部停车资源……。
2024年8月,武进区人大常委会召开中心城区停车管理工作调研建议交办会。
新修改的代表法完善了人大代表小组的组成,明确县级以上的各级人大代表“根据地域、领域等”组成代表小组。在武进,代表小组的履职形式早已深化落实:按照行业领域相同、专业知识相近、尊重个人意愿的原则,武进区人大常委会在区镇两级共组建经济发展、农业农村、综合治理、生态环境、社会事业、文商旅6类87个专业代表小组,实现“内行人”监督政府工作,形成“智囊团”推动行业发展,开展“小组化”活动激发履职活力的新局面。
在武进区政务服务中心内的武进区人大营商环境全过程人民民主实践点,会客厅内的“民情记录本”上清晰地记录着接访代表、来访群众以及反映的事项。
2025年3月28日,武进区人大常委会调研组专题调研区政务服务中心工作开展情况。
驻点的区人大常委会区级机关代表小组的代表们注意到,优化审批流程、提升办事效率是群众集中反馈的焦点问题。由此,小组召开多轮会议,聚焦打造一体协同服务环境展开深度研讨,结合政企沟通、基层调研中的收获,精准建言献策,有力推动政务服务流程再造和新技术应用,促成政务服务从“以部门为中心”向“以事项为中心”转变,实现“一类事一站办”在江苏政务服务网武进旗舰店和“苏服办”APP武进旗舰店开设“一件事”服务专区,截至 2024年年底,累计办件量达15.6万余件,全市排名第一。
养老是事关社会和谐稳定、国家发展全局的大事要事。在2024年1月召开的武进区十七届人大三次会议中,推进老年助餐点建设成为代表们关注的热点内容,共有两组建议不约而同地提及此项内容。对此,武进区人大常委会社会事业专业代表小组高度重视、精准履职,专题调研详尽了解老年群众家属实际需求,聚焦运营模式、餐补额度、餐食搭配等关键问题提出建议意见,区人大常委会以专题询问、专项监督强化跟踪问效,促成老有所食、食有所安。截至目前,全区已建成29个老年助餐点,日均服务量700人至1200人次,预计到2026年全区助餐点数量将突破70个。
专业代表小组“云上”“云下”贯通发力,特长优势充分发挥,重点围绕太湖综合治理、社会事业发展等焦点热点问题,通过20余次参与专题询问、1700余次调研,提出600余件专业建议,推动解决问题100余个,实现了监督方式全过程,人民民主全过程。
做好新时代人大工作,主体是代表、基础在代表、活力靠代表,代表法与时俱进修改完善,必将保障和促进人大代表工作高质量发展。“我们将进一步贯彻落实新修改的代表法,改进工作方法,丰富载体平台、强化推动落实,奋力在代表工作高质量发展新征程上迈出新步伐、走出新姿态、取得新成效。”武进区人大常委会主任石伟东表示。(张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