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编者按】四月的洪洞,柳绿花红。2025 年 4 月 20 日,离高考仅剩 48 天,“从个体出发新教育”第三次走进洪洞三中,与高三三个班的孩子们一起冲刺高考。在“语文限时测评改”中,孩子们现场答题、批改、评价,还选出了“今日高考冲刺作文之星”若干名。现选登李馨怡的作文,以飨读友。
面对可能只是微不足道的瑕疵,我们往往会将其认定为次品。为何小小的瑕疵会引起我们如此强烈的关注?其实,对瑕疵的关注正是我们对美的追求与审视的体现。然而,对于美而言,一点点瑕疵往往正是你与众不同的证明。
敢于面对瑕疵,从不足中探寻美的真谛。每个人都是独一无二的,自然拥有独一无二的力量与魅力。霍金全身仅手指可动,但他敢于直面这一“瑕疵”,最终成长为一位伟大的科学家;残奥会的青年们,面对自身的“瑕疵”,他们挥洒汗水,用坚韧不拔的意志赢得了一枚枚奥运金牌,向世人展示了他们的力量与风采。由此可见,即使拥有瑕疵,我们仍能创造属于自己的奇迹。
往往正是这些瑕疵,告诉我们每个人都会有不完美之处。对于自己的不完美,我们要有深刻的认识与接纳。“世界上没有两片一模一样的叶子”,同样,有些事物虽不完美,却独具魅力。榴莲虽臭,却口感醇厚;丑橘虽外表不扬,却甘甜可口。正因为它们的“瑕疵”,上天赋予了它们独特的“甜”与“香”,使它们走进了大众的视野,成为了人们喜爱的佳果。
即使你的外表不完美,但你内心的美好是无法被掩盖的。有一次,我外出打车,上车后发现司机是一位看似凶悍的大叔。当时我心生畏惧,毕竟在一个陌生的地方,我们难以判断每个人的善意与恶意。然而,当我下车后发现钱落在了车上,正当我焦急万分时,这位大叔居然将钱送了回来,并亲切地嘱咐我一个人在外要小心。那一刻,我才意识到自己的错误,我竟然以貌取人,忽略了人内心的美好。这位看似凶悍的大叔教会了我一个深刻的道理:不要轻易对别人的外表下结论。自以为的“瑕疵”,未必是真的瑕疵,它可能只是外在的伪装,掩盖了内在的美好。
作为青年,我们更要坦然面对瑕疵,勇敢接纳自己的不完美。瑕疵并不意味着我们要消除它,更重要的是,我们不要害怕它、逃避它。高三的模考成绩或许不尽如人意,但“其实距离不是问题,相向而行才是关键”。面对瑕疵,我们要积极寻找解决之道,不断提升自己,让我们的青春焕发出更加绚丽的光彩。
我们勇敢地面对瑕疵,面对自己的不完美,因为瑕疵是美的印记,是独特性的体现。存在本身就是一种美,而瑕疵则是这种美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让我们学会欣赏瑕疵之美,拥抱自己的不完美,成为更加自信、更加独特的自己。
张敏点评
此文审题清晰,立意明确,紧抓“瑕疵”,巧妙借助材料,引入中心思想。行文思想积极向上,结合现实生活实例,辩证地看待完美与不完美,有自己的真情实感,有自己个性的解读,最后点题,结束全文。
青力点评
这篇文章立意深刻,结构清晰,从多角度探讨瑕疵与美的关系。开篇点明主旨,通过霍金、残奥会青年等生动例子论证瑕疵不阻碍创造奇迹,又以榴莲、丑橘等事物为例,阐释瑕疵的独特魅力。结合自身经历,强调不以貌取人,结尾升华主题,呼吁青年勇敢面对瑕疵,积极提升自我,富有启发性!
责编:唐盛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