各地作家记者走进江苏大丰龙窑村
——探寻乡村振兴的诗意画卷
文:袁德礼 摄:闲语
在春风轻拂、诗意氤氲的江苏盐城大丰,一场关于文学与自然、梦想与现实的美妙邂逅,如绚烂绽放的蓝色妖姬般,惊艳了时光。我有幸受邀参加由江苏荷兰花海文学总社长杨玉权与荣誉社长韦江荷共同发起的大型采风活动,与来自全国各地的108位作家记者一道,踏入这片充满魅力的土地,深切领略到文学与大自然所蕴含的巨大能量。
此次采风活动的重头戏之一,便是探访全国千强村——大丰区西团镇龙窑村。这个村庄宛如一颗隐匿于尘世的明珠,以其独特的自然风光、淳朴的民风以及蓬勃的发展活力,深深吸引了我们这些作家的目光。当我们一行人抵达龙窑村时,受到了龙窑村党总支书记邱信凤的热情接待,那股扑面而来的温暖与希望,让我们瞬间感受到了这片土地的独特魅力。
踏入龙窑村的那一刻,首先映入眼帘的是那用红砖精心砌成的老房子和保留着传统风貌的街道。这些建筑仿佛是岁月的忠实守护者,默默诉说着村庄的历史与变迁,让作家记者们仿佛穿越时空,回到了那个充满乡愁记忆的年代。邱信凤书记如同一位亲切的向导,带领我们穿梭在村庄的每一个角落。她那深情并茂的语调,犹如一首悠扬的诗篇,将村庄的故事娓娓道来,使我们深刻感受到了这片土地的厚重与温暖。
在龙窑村,作家们亲眼见证了乡村振兴的蓬勃生机。邱书记自豪地告诉我们,近年来,龙窑村积极响应国家号召,大力推进乡村振兴战略。他们通过发展特色农业,让土地焕发出新的生机;借助旅游业的东风,吸引着八方来客;同时,文化产业也蓬勃发展,为村庄注入了新的活力。在这些举措的推动下,龙窑村实现了经济的飞速发展,村民的生活水平也得到了显著提高。如今,龙窑村已然成为全国千强村之一,成为乡村振兴道路上的一面旗帜。
漫步在村庄的田野间,清新的空气扑面而来,那如诗如画的田园风光让人心旷神怡。作家记者们不禁为龙窑村的绿色发展理念所折服。村庄注重生态保护与可持续发展,通过植树造林、治理河道等一系列行之有效的措施,让生态环境得到了极大的改善。如今,这里年人均收入达到3.4万,家家户户都住进了宽敞明亮的楼房。这一幅幅美好的画面,让我们心中充满了对新农村建设的敬畏与热爱。
邱信凤书记还热情地带领我们参观了村庄的文化产业。在龙窑村,传统文化与现代文化相互交融,形成了一道独特而迷人的风景线。我们走进村里的文化礼堂,感受着浓厚的文化氛围;踏入图书室,仿佛置身于知识的海洋;参观手工艺作坊,惊叹于村民们的精湛技艺。这一切,无不彰显着这片土地丰富的文化底蕴和村民们的创新精神。邱书记介绍说,龙窑村一直注重传承和弘扬传统文化,同时也积极引进现代文化元素,为村庄的发展注入源源不断的活力。
在采访过程中,邱信凤书记的谦逊与务实给我们留下了极为深刻的印象。她始终怀揣着对村民的深厚感情和对村庄发展的强烈责任感,用自己的实际行动诠释着一名基层党员干部的担当与奉献。她感慨地说:"龙窑村的发展离不开每一位村民的辛勤努力和大力支持,也离不开社会各界的关心和帮助。"她还恳切地希望作家记者们能够用手中的笔记录下这片土地上的美好与希望,让更多的人了解龙窑村、走进龙窑村、爱上龙窑村,进一步扩大龙窑村的知名度和美誉度。
通过此次采风活动,作家记者们不仅领略了大丰的自然风光和人文魅力,更深刻感受到了乡村振兴的蓬勃生机以及文学与自然交融所带来的独特之美。在龙窑村,我们看到了一个充满希望与梦想的村庄,一个用汗水和智慧书写着乡村振兴新篇章的村庄。我们深信,在未来的日子里,龙窑村必将绽放出更加绚烂的光彩,成为乡村振兴道路上的一颗璀璨明珠。
此次采访不仅是对龙窑村的一次深度挖掘和精彩展示,更是对乡村振兴战略的生动诠释和有力宣传。我衷心希望通过这篇报导,能够让更多的人了解乡村振兴的重要性和美好前景,激发更多的人投身到乡村振兴的伟大事业中来。同时,我也满心期待着在未来的日子里,能够再次踏上这片充满魅力的土地,去探寻那些藏在心底的旧故事和情感,去见证这片土地上的更多美好与希望。
在返回宾馆的路上,作家记者们纷纷表态:回家后要多写多发像龙窑村这类典型先进事例……......
袁德礼简历:
袁德礼:1954年生于上海。资深媒体人、专栏作家、中国作家协会会员。毕业于复旦大学中文糸。40年來,先后在报刊杂志发表过上万篇各类作品。先后出版过《百位老总谈人生》《女儿袁靓》《记者写天下》《袁德礼小说散文集》等书稿,累计1800万文字。作者曾在建筑与服装公司、团市委研究室、新闻报社、城市导报洒下过几多汗水。现为德礼传媒(国企)法人。
总编辑:山旮旯
责任编辑:袁德礼
负责校对:十一指、晚风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