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子女言语教导
作者:曹家武
现在很多的年轻人在言语方面真是让父母亲难以理解,他们很少和父母亲说话,父母亲主动找他们说话时,他们会用以下常见的三种方式来回答:“1、嗯,声音很低沉。2、一句话或者是半句话,说话很冲3、不理不睬,心中无视人。”这种不良情绪的回答方式,在短时间内做父母亲的尚可以接受,但是时间久了,做为父母亲对孩子心里就有火了,那么这个时候做为父母亲的应该怎么样去做呢?子女应该怎么做呢?
第一步:孩子的这三种回答方式的确会让做父母亲的心里有火,而且很想发泄,有些父母亲还会狠狠的训斥孩子,更有甚者直接扇耳光,这些做法都是错误的。这些做法有可能会给孩子照成身体上的伤害和长期心理上的阴影,一旦形成心里伤害,将对孩子照成不良的成长历程,所以这种方式我们是不提倡的,我们提倡的是和孩子亲切的心理沟通才是处理父母和孩子之间问题的最好方式。
第二步:父母应该首先和子女进行沟通,问问孩子说话为什么这样说,为什么不能和父母亲好好的说话、好好的交流?孩子心里是不是有什么不开心的事情,有没有什么困难的事情?
所以父母亲要倾听孩子的内心世界,帮助孩子解决问题,孩子的脸上才会绽放出可爱的笑容,孩子开心了,做父母亲当然也就会开心,矛盾也就消失了,一家幸福满满其乐融融。有一句名言是这样说的:“子女和父母亲真诚的沟通,一般来说,对于孩子是有益的;对于父母是欣慰的;对于家庭来说是有利于和睦的。”
第三步:我们作为父母应该自我反省一下,自己有没有什么错误的地方,比如从来不和孩子好好说话,只要一说话就以强制服从的方式,让孩子必须听话就行了,原因是孩子还小社会的事情了解太少,还年轻不懂事,照父母亲的方法去做就行了。孩子又不敢反驳,时间长了,有些有思想的孩子就会产生反感,因为孩子大了就会有自己的见解和观念,所以不能够随着孩子的心愿去做事情,那么孩子就会生气的,时间长了就会出现情绪上的变化,情绪的变化就会表现在脸上和言语上,这就让孩子和父母的关系就出现了裂痕。所以我们作为父母亲也要及时发现错误的地方,及时纠正,让孩子能够得到心理健康成长,给孩子一片蓝蓝的天和美丽灿烂的阳光,让孩子生活的开心快乐无忧无虑。英国画家、雕塑家瓦茨说:“反躬自省是通向美德和上帝的途径。”
第四步:但是作为孩子应该怎么样去做呢?怎么样去对待父母呢?不能老是以躲避退让和态度冷热的方法来对待问题啊!要面对问题的现实去解决它,才是上上之策,矛盾是解决的,停留仍然是矛盾。
要学会与父母沟通,应把方法技巧与尊重理解结合起来,尊重理解父母,是与父母平等沟通的前提和基础。只有理解父母对自己的关心和爱护,体谅父母为自己成长付出的辛劳,才能消除“逆反心理实现真正意义上的沟通。
要明白,天下父母都爱自己的子女,对子女的“唠叨”正是对子女疼爱的表现,子女要能够体谅他们,同时要理解父母也有烦恼,也需要倾诉和得到心理安慰。子女在与父母交谈时要注意自己说话的语气和分寸,因为语气的轻重和分寸的不当,直接影响到父母亲的情绪问题,不能让自己的父母亲不开心。
做儿女的要服从父母,即顺从父母、听从父母这是必须要做到的,因为父母亲在阅历和经验方面都积累了丰富的宝贵经验,顺从父母、听从父母对子女们是有益的,反之那就成了逆子了,也就不能成为他们的孩子了。在孟子《孟子·离娄上》曰:“不得乎亲,不可以为人;不顺乎亲,不可以为子。”意思是孟子在《孟子·离娄上》说:“儿子与父母亲的关系相处得不好,不可以做人;儿子不能事事顺从父母亲的心意,便不成其为儿子。”
他们爱你胜过你爱他们!这是真正打心里去爱,除了他们,再也不会有人对你有毫无保留的;不求回报的爱了,真的没有了!不管他们说的对不对,让他们说吧,他们习惯了说教,子女们要心平气和的、耐心的倾听下去。等父母亲心情好的情况下你再试着去说:“爸妈,我仔细听了你说的,你说的确实没错,不过我也有别的一些想法,我们讨论一下看看行不行?”,可以强调一下我已经是大人了,有些事情我可以自己做决定,并且为自己的行为负责之类的。总之,不要跟他们争吵,不要讽刺,不要伤害,更不要打架!
在中国的传统美德中,“孝”始终占据这重要的位置,人人都应该孝敬父母,因为父母对子女具有养育之恩,常言道养育之恩大于天。亲情是一个人善心、爱心和良心的综合表现,孝敬父母,尊敬长辈,是做人的本分,是天经地义的美德,也是各种品德形成的前提,有句古语说得好:“百善孝为先。”也就是这个意思。人世间难报的就是父母恩,乌鸦尚懂得反哺,羔羊懂得跪乳,我们做为人更应该感谢父母!父母之爱,深如大海。正是有了父母一天天的养育,我们才沐浴在爱的阳光下,才使我们能在这五彩缤纷的世界里体味人生,享受人生。儿女有了快乐,快乐的就是父母;儿女有了烦恼,牵挂的也是父母。所以我们没有理由不去爱他们!从古至今,孝敬父母都是一个人必须遵守的道德底线。
父母为了儿女可以牺牲自己的一切,他们把所有的爱都毫无保留的、无私的奉献给了子女,包括自己的的生命。在《诗经·蓼莪》曰:“父兮生我,母兮鞠我。抚我畜我,长我育我,顾我复我,出入腹我。欲报之德,昊天罔极!”的意思是父母生我养我,拉扯我长大,呵护备至。我想好好报答,但父母的恩情如天一般,大而无穷,怎么报答得完呢? 所以做为儿女是无法报答父母亲,那么只有尽力去做仰无愧于天,俯无愧于地,行无愧于人,止无愧于心也就行了。
作者简历:曹家武,男,1970年生,笔名曹功,安徽省明光市人,文学家、作家、诗人、书法家、教授、针灸专家、书法导师、执业医师,供职于明光市中医院。在毛笔、硬笔、文学在大赛中共获70多个奖项。
著有论文医学类200余篇。文学类作品70余篇,总共270余篇作品。诗歌100多首、格言200余句。具有“非物质文化遗产创新人才、一带一路重点文化艺术家、中国书画终身成就奖,”等荣誉称号。
已出版书籍有《人道经》《论人问》。拟出版书籍有《曹家武文学》《曹家武书法集》《曹家武硬笔书法集》《论针灸易解》《头手足点刺治疗常见病》《中医偶拾解》《中医百家术》和小说《白石山侠客传》。
中国青年书法家协会会员
中国硬笔书法协会会员
中国国际艺术网终身艺术顾问
中国书画院院聘书画家
中央电视台《艺术名家》特聘为中央电视台书法导师
中央电视台《艺术传承》特聘为客座教授
北京翰林院特聘教授
王铎故里书画院特聘名誉院长
全国规范字书写注册教师
明光市书法家协会会员
明光市家文化研究会理事
青年文学家太湖文学社副社长
滁州市作家协会会员
安徽省诗词协会会员
安徽省网络作家
世界文学--签约作家
中国散文网--专栏作家
中国散文学会会员
中国针灸学会会员
国家执业医师
祖传针灸(间接)
北京奇经中医研究院传承人
中华宋庆龄国际基金会疑难病专家弓弦应力矫正术传承人
北京元佑堂中医科学研究院研究员
菩汉堂中医-简脉心法传承人
中级保健按摩师
参赛详情请点击以下征稿链接
https://m.booea.com/news/show_4053488.html&
﹌﹌﹌﹌﹌﹌﹌﹌﹌﹌﹌﹌﹌﹌﹌﹌
大赛投稿邮箱:
942251831@qq.com
纸刊投稿邮箱:
bailu6698@163.com
纸刊投稿、订阅微信: mengjian20002012
征稿体裁:现代诗、散文诗、散文、诗歌评论、古诗词赋、报告文学、闪小说、中短篇小说 
扫码添加主编微信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