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七孔景区:
喀斯特地貌上的梦幻仙境之旅
天 琮

4月15日,阳光正好,我们同中国知青一行怀着对大自然神奇造化的向往,从荔波乘车前往小七孔景区,一心想要揭开这片喀斯特地貌杰作的神秘面纱。
踏入景区,清新的空气裹挟着自然的气息扑面而来,瞬间将我们带入一个如梦似幻的世界。我们的首个打卡点是大七孔。沿着曲折的步道前行,两侧高耸入云的山峰展现出典型的喀斯特地貌特征。这些山峰形态各异,有的如利剑直插苍穹,有的似仙女亭亭玉立。山体岩石多为石灰岩,经过漫长岁月的流水侵蚀和溶蚀作用,形成了千奇百怪的形状,峰壁上布满了大小不一的洞穴和凹槽,仿佛是大自然这位艺术家精心雕琢的艺术品。

大七孔桥古朴地横跨在碧绿的河面上,桥身爬满青苔,尽显岁月沧桑。桥下河水奔腾,这也是喀斯特地貌的独特水文现象。由于岩石的可溶性,地表水容易下渗形成地下河,而这里的河水在地势落差的作用下,汹涌澎湃,拍打着岸边礁石,发出震耳欲聋的声响。站在桥上,望着眼前雄浑壮阔的景象,心中满是对大自然鬼斧神工的惊叹。人们纷纷拿出相机拍照留念,想要定格这份震撼。

告别大七孔,乘坐大巴前往小七孔。小七孔古桥静静卧在涵碧潭上,这座建于清道光十五年的古桥,是景区的标志性建筑。桥身被藤蔓和蕨类植物缠绕,与周边的喀斯特山水相得益彰。桥下的涵碧潭水清澈见底,呈现出迷人的翠绿色,这正是喀斯特地区水体的典型特征。由于水中富含钙、镁等离子,以及周围植被的映衬,使得潭水色彩斑斓。站在桥上,环顾四周,青山绿水环绕,远处的山峦在云雾中若隐若现,宛如一幅水墨画卷。人们忙着拍照,记录下这如诗如画的美景,脸上洋溢着陶醉的神情。


沿着溪流前行,便来到了跌水瀑布。这是喀斯特地貌造就的一大奇观。层层叠叠的瀑布顺着山势倾泻而下,在不同高度的岩石平台上形成多级跌落。岩石经过长期的水流侵蚀,变得光滑圆润,水流在上面跳跃、飞溅,形成千姿百态的水幕。瀑布轰鸣,水花四溅,在阳光的折射下,形成一道道绚丽的彩虹。人们穿梭在瀑布间,欢声笑语回荡在山谷,纷纷用相机捕捉这壮观又灵动的瞬间。


拉雅瀑布气势恢宏,巨大的水帘从高处垂直落下,如银河倒挂。让人不禁想起李白的诗句“飞流直下三千尺,疑是银河落九天”。瀑布激起的水雾弥漫在空中,给人带来丝丝凉意。人们在瀑布前欢呼雀跃,纷纷拍照留念,背景是那汹涌澎湃的瀑布,画面充满生机与活力。
水上森林是小七孔景区的独特景观,也是喀斯特地貌与植被完美融合的典范。树木扎根于水中的岩石缝隙,盘根错节却生机盎然。清澈的溪水在树根间潺潺流淌,形成独特的水上生态系统。阳光透过树叶的缝隙洒在水面上,光影交错,如梦如幻。人们漫步在林间步道,感受着大自然的神奇,不时驻足拍照,想要留住这份独特的美。


最后来到卧龙潭,这里的美让人仿佛置身仙境。卧龙潭的潭水呈现出深邃的碧绿色,平静得如同镜面,四周群山环绕,倒映在水中,形成绝美的山水倒影图。这是因为喀斯特地区的地下水在涌出地表时,携带了大量矿物质,使得潭水颜色独特且水质清澈。周围的山峰形态奇特,峰林、峰丛错落有致,展示着喀斯特地貌的多样魅力。人们纷纷在此拍照留念,想要把这如诗如画的美景永远珍藏。
在景区里,各景点之间依靠大巴便捷连接。尽管交通便利,但由于景点分散,整个游览过程花费了不少时间。一直逛到下午将近2点,我们才结束这场精彩的旅程。回到酒店时已下午3点,可我丝毫不觉疲惫,脑海里全是小七孔景区那令人叹为观止的喀斯特美景。
这次小七孔之行,是一次与大自然深度对话的难忘经历。每一个景点都生动地展现了喀斯特地貌的独特魅力,人们用相机记录下的每一张照片,都是对这片神奇土地深深热爱的见证。小七孔景区的美丽,将永远铭刻在我的心间,成为我心中永恒的美好回忆。
2025年4月19日/三月廿二

作者简介:天琮,本名巩天宗,山东省商业厅退休处长,山东东夷文化与骨刻文字研究中心副主任,中国书法家协会会员,山东省写作学会会员,垂杨书画院特聘艺术家,山东省文史书画研究会研究员,中国老年书画研究会会员,中国书画家协会会员。荣获2024年度竹庐文艺奖十大散文家称号。





玫瑰手绘折扇、玫瑰国画
订购热线:13325115197


史志年鉴、族谱家史、各种画册、国内单书号、丛书号、
电子音像号、高校老师、中小学教师、
医护、事业单位晋级
策展、推介、评论、代理、销售、
图书、画册、编辑、出版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