邂逅陌生旅伴,共赞民族精英
范兴迪
前几天在火车上,我对面坐着一位素未谋面的旅客,他听我讲话是湖南人,主动和攀谈,十分投机,最终聊出一段传奇佳话。他姓廖,甘肃兰州人,清明节回湖南宁乡祭祖扫墓回家。开始我有点懵,后来我才理清头绪。原来是他的太爷爷是湖南宁乡人,晚清时期跟随左宗棠收复新疆,后在兰州与他的太奶奶成婚,生儿育女,至今繁洐了四十多家。他退休后共回过宁乡祭祖四次。几年前他和堂兄妹三人第一次回宁乡,凑了1300元捐给祠堂,离开时族长和村长回赠他们一个红包,叫他们到家后再开封。他们回家一看有2300元,族长说是给他们作路费的。今年清明节他们又回来四兄妹,住了一星期,受到热情接待。他说他们身在兰州,根在宁乡。
他和我聊得最多的是从他太爷爷口中一代一代传下来的关于左公在新疆的故事。如左公抬棺出征收复新疆、屯垦戍边、兴修水利、种植柳树等等,他随口吟诵清代杨昌浚的诗:“大将筹边尚未还,湖湘子弟滿天山。新栽杨柳三千里,引得春风度玉关。”他最后说:“新疆166万平方公里,相当于全国陆地面积的六分之一,差点被外国人侵吞。左宗棠真了不起!”
我问他长沙湘江风光带去看过没有?他说没有。我说:你下次回湖南最好争取到长沙湘江风光带看看,那里有两个景点,分别是《湘江夜话》的雕塑和《湘女石》,都与新疆有关。
《湘江夜话》是述说1849年林则徐在云贵总督任上告病回福建老家途中,特意绕道长沙,和左宗棠在湘江的小船上彻夜长谈的故事。当时林则徐65岁,左宗棠37岁,是教书先生,两人素未谋面,但林公将自己在新疆期间搜集整理的地理、军事、农业等资料以及《海国图志》全部交给左宗棠。他说:“日后英、俄必定侵占新疆。吾老矣,空有于国之志,终无成就之时,数年来留心人才,欲将此愿托付于你。他日西定新疆,非你莫属!”很显然,没有湘江夜话,就没有左宗棠收复新疆,也就不会有你太爷爷扎根兰州的故事。
另一个景点是湘女石。湘女石是纪念20世纪50年代八千湘女赴新疆屯垦戍边的丰碑,位于长沙市湘江之滨,重约120吨,来自新疆天山,于2006年1月20日正式安放。
这两处景点共同见证了从林则徐到左宗棠再到王震将军带领一代一代华夏儿女收复新疆、保卫新疆、建设新疆的伟大功绩,真可谓“江山代有才人出,各领风骚数百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