散文 儿时公园里的记忆
文/ 朱洪涛
岁月悠悠,时光似水。儿时的很多记忆却总是云绕心间。七八十年代老镇上有一座公园,公园里留下了我少年时代很多美好的记忆。公园坐落在镇中心。说是公园,其实是一口七八十亩的湖面。中央一条堤把湖一分为二。公园没有名字,当时人们习惯叫这里为公园。公园入口在封溪街路口,进去后两边都是“炉渣古”砌成的房子。斑驳的炉渣屋,仿佛在诉说着百年的沧桑和历史的变迁。
公园中央一条蜿蜒的堤穿过湖中间由西向东延升至东岸。有点像杭州西湖苏堤的味道。也是公园的灵魂所在。堤长五六百米,大约三四米宽。堤两边杨柳成行,柳条依依,长长的柳丝随风轻摆,如同少女的秀发,在微风中轻轻舞动,散发出淡淡的清香。
柳树有些年头,树干比碗口还粗,直冲云霄。柳树栽种的很密,一棵挨着一棵,微风轻拂,柳条飘动,摇曳多姿,如诗如画,给单调的公园增加了一条靓丽的风景带。微风吹来,柳梢像蜻蜓点水一样轻触湖面,泛起微微的涟漪。每当夏日,岸柳相拥,形成一条天然的遮阳避暑的林荫道。我和街坊的孩子去樟中上学时,不约而同地避开共和西路那骄阳似火的青石板路,穿行于公园堤上。我们还常常学电影里八路军模样,扯上几根柳条,扎成柳条圈圈戴在头上,颇像一个个小八路。杨柳春风的林荫大道,少了骄阳火烤,多了一份荫凉和快乐。下午放学回来,同学们在堤上追逐嬉戏。住在公园附近的牙仔们,早已光腚在湖里追逐着打鼓泅。小脚在水面上打得咚咚直响,溅起高高的水花。孩子在水中嬉戏,互相泼水,打水仗,玩的不亦乐乎。堤中间有一座拱形石桥,鱼儿在桥下自由穿梭,偶尔跃出水面,划出一道道优美的弧线。时有小船在拱桥下穿行而过。在阳光的照耀下,拱桥倒映在水中,宛如一幅美丽的画卷,令人流连忘返。
清晨的公园,阳光穿过柳叶的缝隙,在堤面上投下了一片片斑驳的光影。早起的菜农挑着水汪汪的蔬菜,还有挑着尿桶倒肥的农民,以及卖柴的,上班的,上学的人们,匆匆穿行在堤上,像是在追逐时光的脚步。公园的北面依次是清江饭店、百货商场、武装部等,当时这是樟树镇的标志性建筑。清江饭店
是当时镇上最大的国营饭店,1958年,第一届樟树全国药材交流会就在清江饭店举行的。清江饭店、百货商场后面就是公园的湖面。职工宿舍像凤凰古城的吊脚楼一样倚湖而建。房顶上的袅袅炊烟飘荡在湖面上,为樟树古镇增添了几分独有的人间烟火气
公园南岸边的燕山脚下,是当时的清江县食品厂。他们酿制的酱油更是令人怀念。记得晒豆酱的场地有半个足球场大,一口口盛满豆酱的大缸依次排开,每当早晨太阳升起,工人师傅打开木盖让豆酱充分享受阳光浴。豆豉的酱香弥漫在天空,你在百米之外都能闻到缸里散发出来的浓郁的香味。只可惜,樟树人再也品尝不到那种味道了。县食品厂和许许多多的国有企业一样逃脱不了改制或倒闭的厄运。回想起来甚为可惜。人是物非,世事沧桑。曾经承载着一代樟树人记忆的公园被烟灭在旧城改造的建设中。大约在二十一世纪初,公园填平后在旧址上建起了锦绣共和商业城,如今,每当我漫步在锦绣共和步行街上,情不自禁的就会想起曾经在公园的过往而难以释怀
作者简介:朱洪涛, 祖籍江西丰城。樟树市政府机关退休。喜欢看书码字,爱好乒乓球,垂钓等。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