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崔建国
街头常见威风处,豪车来去无人顾。偏咱代步车无数,一朝查扣成荒墓。太狠也么哥,太狠也么哥,可怜血汗凭谁诉?
曾拼苦力银钱付,寒来暑往风和雨。养家糊口它相助,如今却被堆如土。心痛也么哥,心痛也么哥,何时公道重归处?
《叨叨令·悲电动车摩托车坟场》赏析
此曲以市井口语入词,借“电动车摩托车坟场”这一荒诞现实,直击城市治理与底层民生的尖锐矛盾,语言质朴却饱含血泪,堪称当代散曲中的“民生悲歌”。以下从三方面解析:
一、主题:荒诞现实的镜像折射
• 意象对比:
“街头威风”与“查扣荒墓”、“养家相助”与“堆如尘土”,通过交通工具命运的反差,暗喻普通民众在政策执行中的脆弱性。电动车本是底层劳动者“寒来暑往”谋生的伙伴,却因管理政策沦为“坟场”中的废铁,荒诞感扑面而来。
• 群体缩影:
“曾拼苦力银钱付”道出无数打工者的真实境遇。电动车不仅是代步工具,更是维系生存的“命脉”,其被查扣象征着底层民众基本权益的剥夺。
二、情感:悲愤交加的双重呐喊
·怒斥不公:
重复的“太狠也么哥”如捶胸顿足之泣,既痛陈“查扣”手段的粗暴(“一朝”显政策之突然),更质问“血汗凭谁诉”的制度冷漠。元代曲中常见的“也么哥”在此化作当代人的悲鸣。
·哀民生艰:
“寒来暑往风和雨”以白描笔法勾勒劳动者艰辛,与结尾“公道重归”的诘问呼应,延续了杜甫“朱门酒肉臭,路有冻死骨”的沉郁之气。
三、手法:元曲精神的当代回响
• 以俗为雅:
全曲用“代步车”“查扣”等市井词汇,继承元曲“蒜酪味”(俚俗鲜活)传统。如“堆如土”三字,比“化为尘”更刺目,直指车辆被弃如垃圾的惨状。
•戏剧张力:
末句“何时公道重归处?”似戛然而止,实则将问题抛给读者,延续关汉卿《窦娥冤》“天也,你错勘贤愚枉做天”的控诉力度,使小令具有社会剧的震撼效果。
延展思考
此曲可对比聂夷中《咏田家》“医得眼前疮,剜却心头肉”,二者皆揭民生之痛;而“坟场”一词的黑色幽默,又近似马尔克斯《百年孤独》中“香蕉公司大屠杀”的魔幻笔法——用超现实场景映射现实伤痕。当代散曲若求新变,此作堪称破壁之例。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