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少奇年谱》摘录
作者/周文化
摘录的原因
近年接触泌阳县党史、泌阳县志、县政协文史资料、老区建设资料以及统战志、“大事记”等史料,发现关于“刘少奇任中央中原局书记”从延安经西安、南阳、泌阳到竹沟这一史实,存在有多种不同的说法。特别是“刘少奇过泌阳”的时间、地点、接触人员等,笔者简单统计了一下,包括刘少奇的俄籍孙子阿辽沙的说法,总有10种之多;衍生出许多具体细节。
上述各文献资料,是泌阳县历史的依据,对过去、现在包括将来所起的作用,有着绝对的权威性。
但是,在这一个具体历史问题上,都不能保证自己的结论绝对正确,也不敢指出别人引用史料不准。这让不少读者无所适从,甚至,多少也让上述史志资料的权威性,受到了冲击。为此,曾和相关单位领导交流过,但是没有结果;也曾和协会同仁、文友讨论过,但是同样迷茫。
还有一次一个机会,通过正规渠道“建言党的二十大”,但是,“二十大”不是解决这个问题的。
笔者个人的迷茫,带给了珠海、中山两市的多个图书馆部分馆员的迷茫:如此年过七旬、满头白发的老者,竟然还前来查阅资料?!继而是热情帮助:来来老同志,您不用排队,请优先进馆!在他们的助力下,终于找到了《刘少奇年谱》。
摘录正文
1938年条
11月9日 中共中央政治局发出通知:“兹特决定:以胡服、朱瑞、朱理治、彭雪枫、郑位三为中央中原局委员,以胡服兼中原局书记。所有长江以北河南、湖北、安徽、江苏地区党的工作,概归中原局领导。”
11月23日 从延安到达西安。在西安期间,听取中共豫西特委的汇报,指出:豫西是接敌区,随时有沦陷的可能。目前豫西党的中心任务是大力发展党员,准备游击战争。
11月27日 到达河南渑池。
12月20日 在中共豫西特委召开的县委书记会议上传达中共扩大的六中全会精神。
1939年条
1月3日 电告朱德、杨尚昆、朱瑞:“还在渑池。因卫(立煌)来河南,我住此再等一时期,看看大势再定行止。”电文并询“朱瑞同志是否能即来渑池与我会面。”
1月初 在中共豫西特委举办的党员训练班上作关于共产党员修养问题和中共党史的报告。
1月19日 中共中央书记处作出关于北方局与中原局辖区划分的决定:“为划清北方局与中原局的管辖范围,为避免关系上的纠纷,中央特决定:(一)以陇海铁路为分界线。(二)陇海路以南的部队及地方党,无论在指挥上及建制上,一概拨给中原局管理。(三)一一五师在路南发展的地方武装一概交中原局,主力部队则归师部,将来调回路北活动和发展。”
1月21日 到达洛阳。
1月25日 到达河南南阳。听取中共河南省委驻中共豫西南特委代表王阑西和中共豫西南特委副书记郭一青的汇报。
1月27日 到达河南泌阳。
1月28日 到达河南确山竹沟镇,正式建立中共中央中原局领导机关。
1月29日 向中共中央书记处报告在洛阳期间曾与彭德怀交谈关于巩固华北既得阵地的意见。
1月 听取中共河南省委书记朱理治和有关负责同志关于豫鄂边区工作情况汇报,指出贯彻中共扩大的六届六中全会精神,特别要注意两点:第一,在发动群众抗日斗争中,要着重建立共产党领导的人民武装;第二,在执行抗日民族统一战线政策中,要严格坚持独立自主的方针。
2月13日 向中共中央书记处并南方局报告鄂东共产党组织及游击队活动情况。
2月 向中共中央书记处报告豫鄂边区的情况:鄂北党的组织与工作仍薄弱。
3月18日 电告中共中央书记处:“我今天起身回延安,中原局工作由理治代理。”
3月25日 到达西安。
3月底 回到延安。
注释:根据刘少奇的指示,李先念和朱理治于1939年元旦后,抽调新四军第四支队第八团队竹沟留守处基干部队,组建了新四军豫鄂独立大队。一月中旬,李先念率该部从竹沟南下。
年谱出版说明
《刘少奇年谱》,由中共中央文献研究室编,中央文献出版社出版,分上下两卷,时段自1898年至1969年。主编先后为刘崇文和陈绍畴;副主编为马济彬和黄峥。
出版说明明确指出:
《刘少奇年谱》以翔实可靠的历史文献档案材料为依据,汲取近年来的科学研究成果,并对一些有争议的和疑难的问题进行了认真的调查、访问、考证和研究,力求准确、真实、客观、全面地反映刘少奇的生平事迹、革命实践、思想发展和理论贡献。
纪事按年、月、日顺序排列。具体日子考订不清的写旬;旬考订不清的写月;月考订不清的写季;季考订不清的写年。
与谱主有关的重要历史事件,按时间顺序列专条记述。
综上所述笔者认为:刘少奇1939年1月27日到泌阳;28日到竹沟,既是考订清了日子,又是专列记述的重要历史事件。
(可以看出,此一时期称“豫鄂边”)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