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史沫特莱在泌阳”考证
作者/周文化
考证史记起因
一个美国女记者,怎么会在泌阳县进行抗日演讲?
其一:《泌阳县志》“大事记”第21页载:“秋,美国女作家、新闻记者史沫特莱女士由上海来泌阳访问,县城数千人集会欢迎,她在会上发表了抗日演讲,两天后去南阳。”
《中国共产党泌阳县历史大事记》33页记述:美国记者、进步作家史沫特莱女士到泌阳宣传抗日,在县城南河坡举行的欢迎大会上,发表了十分感人的演说。
其二:在编著《印象泌阳》一书时,我们编委会确定该书章节结构、编写内容时,把艾格尼丝.史沫特莱收录“历史名人在泌阳”一章。
其三:去年(2024年)底,我和县政协原主席、县老区建设促进会原会长刘德法;县文广新局原副局长、四级调研员王玉廷等同志,到南阳市唐河县“唐河革命纪念馆”参观,发现有一个介绍:美国记者、著名作家艾格尼丝.史沫特莱女士,自1928年底从苏联边境进入中国,至1941年,在中国整整12年。于“1943年在美国出版她纪实性文学巨著《中国的战歌》一书。全书十章数十万言,记录她的南阳之行,就单独占了一节。
《中国的战歌》是她在中国的见闻及经历的实录,具有高度真实的史学价值。1939年暮秋,史沫特莱女士来到了南阳城,在专署受到了南阳专员热情接待。史沫特莱女士在书中有着详细的记载。
综此以上诸个因素,我分别在广东中山纪念图书馆、中山三乡图书馆、中山五桂山图书馆、珠海市图书馆,查找到了《中国的战歌》、《大地的女儿》、《史沫特莱》等著作,了解了美国女记者艾格尼丝.史沫特莱在泌阳县宣传抗日的前因后果。同时,也是对泌阳县历史的一个印证。
《中国的战歌》史沫特莱著,江枫译,北京出版集团公司北京出版社出版。全书共十章,加译序:史沫特莱,不朽的战士。第一章 往事一瞥;第二章 中国今昔(1928—1931);第三章 帝国主义与革命;第四章 统一战线与战争;第五章 汉口,最后的日子(1938);第六章 在游击区(1938—1939);第七章 穿越华中(1939年暮秋);第八章 冬季攻势(1939—1940);第九章 再访游击区(1940);第十章 重庆和以后(1940—1941)。
史沫特莱在书中,叙述了自1928—--1940共12年的时间里,在中国的见闻、经历、体验;也谈到了自汉口到商城,经潢川、汝南、驻马店、确山、泌阳到南阳的过程、见闻及经历。其中“穿越华中(1939年暮秋)”一章,主要叙述了其本人在确山、南阳两个教会医院救死扶伤、在沿途全力投入中国人民抗日战争的经历。由于战斗频繁、时过境迁,加之身为外宾、环境陌生,史沫特莱对当时途径的地方,甚至记不起名字,只能记起某个县城、乡村发生的事情。“穿越华中”从10月30日到11月底,时间共约一个月,史沫特莱12月初就已经离开南阳去湖北樊城了。其中,经过泌阳县城时,在当时的群众集会上,进行了抗日演讲。因此,就有了“史沫特莱在泌阳”的史记。
史沫特莱穿越华中行迹
通过《中国的战歌》作者自述的行迹,可以印证史沫特莱在泌阳的史实。
书中第353页记述:(1939年)10月30日傍晚,我们的武装护卫队把我们安全地交给了商城县政府。商城(县)处于湖北与河南两省之间的一个战场的边缘,已经毁于战火。从这里,我们可以听到隆隆的炮声。那炮声可能来自三十英里以南的一个敌人据点和湖北的麻城。而麻城是日军在这一个地区的最强大的一个基地。广西军队在进攻那个基地,商城的游击队已被调去协助他们。
……商城当局派出十五名武装人员,护送我到潢川去。
第357页记述:我们来到一块高地,有一群强壮的农民正在这里上操。从这块高地往下看,我们看到了潢川。……大别山已留在我们的身后,在大块的麦地那边,在天幕的映衬下,它那淡蓝的轮廓已化为朦胧的阴影。
书中第361页记述:确山(县)位于平汉铁路线旧址上,更确切的说法应该是,位于曾经有过的那一条铁路线旧址上。距离最近的日本据点是,南边二十五英里以外的长台关。汉口以北日本人的重要防御阵地,设在长台关再往南的信阳。而长台关以北的中国人,已经把铁路的路基,开辟为麦田。铁轨和钢梁,则被交给了一批铁路工人,他们已在驻马店建立了一个小型铁工厂,正在把这类钢材改造成中国军队和游击队使用的战刀。
日本人离确山非常近,以至于在这个县城敲响警报钟声之后五分钟内,他们的飞机就可以出现在县城上空。每天会有四五次警报,有月光的夜晚,还会再增加几次。
史沫特莱在确山,与美国路德宗教会的斯金斯尼斯医院院长,有了一段交际。她(他)们在互相了解之后,同样都给对方的表现,明确表示支持、赞同。
泌阳县政协《文史资料》第1----6辑合订本第230页,刊载了吴山林整理的“史沫特莱访泌阳”记述:“1939年深秋,美国记者、进步作家史沫特莱女士,千里迢迢专程由上海来泌阳访问,采访泌阳人民抗日救国的英勇事迹。”……次日,由国民党县政府主持,在城南河坡搭台子召开-------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