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创首发
校本教案里的商业密码∥一个教育创业者——破局之道
文/赵建平/陕西
在创业的迢迢征途之中,成功绝非仅仅依靠偶然降临的机遇,更多的是凭借着智慧的巧妙运用,以及那份矢志不渝的坚守。
智慧,宛如夜空中最敏锐的鹰眼,能够精准地捕捉到时代发展浪潮里潜藏的问题与需求,并将其不着痕迹地融入自身的创业蓝图之中。一旦洞察并梳理出这些关键要点,即刻将深刻的洞察转化为果敢的行动,如此一来,便能为创业征程源源不断地积累珍贵的资源,进而迎来柳暗花明的全新机遇。当智慧在创业之路上熠熠生辉,它所带来的不仅是事业上的事半功倍,更宛如一把神奇的钥匙,开启一扇扇全新的大门,助力创业者成功摆脱困境的泥沼,昂首阔步迈向崭新的创业阶段。
回溯至2005年,全国书业宛如沐浴在春日暖阳下的繁花,步入了黄金发展时期。学生教辅市场更是呈现出一片蓬勃发展、欣欣向荣的盛景,各类中小学生教辅如雨后春笋般竞相涌现,令人目不暇接。彼时,我凭借着在教辅市场深耕十几年所积累的丰富阅历与敏锐洞察力,穿透这片表面的喧嚣繁华,却惊觉其背后深藏的隐疾——那些装帧设计精美绝伦的教辅书,竟有七八成出自从未踏上过三尺讲台、执过粉笔的编纂者之手。
怀着对教育事业的热忱与执着,我亲身走访了十余所学校。在这个过程中,一个犹如未经开采的富矿被发现,逐渐在我眼前明晰起来:教师案头那些微微泛黄的“校本教研读本讲议”,恰似遗落在人间的璀璨珍珠,每一页都承载着最鲜活、最真实的课堂智慧。
然而,由于各学科之间的天然壁垒,这些凝聚着教师心血的智慧结晶,却难以在学校范围内实现统一推广使用。刹那间,灵感的火花在我脑海中剧烈闪烁——这不正是教师教学过程中最为迫切的需求吗?而满足真正的教学需求,不就等同于握住了打开市场畅销书之门的金钥匙吗?原来,破解教辅困局的密钥,一直都潜藏在这个经常办公而却被人忽视的地方——教师办公室。
校本教研读本,是教师们根据日常实际教学精心整理而成的实用学生学习补充材料。然而,由于各学科教师教学风格与特点各异,再加上学校受到种种客观因素的制约,始终未能将这一宝贵的专业教学资源进行系统的归类整合。
但我深知,一旦能够把这些专业教学资源进行科学、有效的整合,不仅能够极大地成就教师教学的成就感,让他们的辛勤付出得到更广泛的认可与应用;还能为学生的学习过程赋能,使其达到事半功倍的学习效果。更重要的是,能够将这些知识资源巧妙转化为市场资源,打造出高品质的图书,从而在竞争激烈的市场中站稳脚跟,开拓出一片属于自己的崭新天地。看到这些稀缺而珍贵的市场信息资源,一个全新的想法在我心中悄然萌生:整合这些资源,与出版商展开深度合作,实现互利共赢的美好局面,从而进行惨淡经营中的——突围。
于是,我将目光投向了那些刚刚进入市场、急切渴望优质专业资源的各类发展中的出版商,开始了寻觅最佳合作伙伴的机会。然而,创业之路从来都不是一帆风顺的康庄大道。
2004年,我们搬迁至新店,在规模得以扩大的同时,也面临着前所未有的巨大压力。资金流转问题犹如一块沉甸甸的巨石,压在我的心头,成为燃眉之急:对内,我必须坚守信用,按时偿还买房时亲人帮助给我借款,做一名坚守诚信的人;对外,则要四处寻觅新的货源,以维持书店的正常运转。
当时,西安批发市场上的新书代理争夺战可谓是硝烟弥漫、异常激烈。“产品代理金”少则一万,多则两万,这一笔一笔资金成为了决定书店在这场竞争中胜负的关键因素。初出茅庐、刚刚起步的我,在面对竞争对手凭借强大经济实力展开的全方位碾压时,几乎毫无还手之力,市场上所有新品代理权都被他们近乎垄断。而我的创业之路,就这样再次陷入了内忧外困、举步维艰的艰难困境之中。
万事开头难,这是颠扑不破的真理。彼时的我,既要承担起书店新组建的10人团队每月的支出费用,又要储备足够的资金用于上游新产品的代理费用。在这场敌强我弱的商业较量中,归根结底,资金严重匮乏成为了我前进道路上最大的绊脚石。尽管当时正值书业发展的黄金窗口期,但同时也是生死攸关的商战决胜期。残酷无情的竞争现实时刻警示着我,越是身处艰难险阻之中,越要保持沉着冷静的心态,坚守诚信的底线,积极寻找贵人相助,方能在绝境中求得一线生机。
由于资金匮乏的掣肘,许多市场上的大品牌畅销产品都与我失之交臂,在刚刚起步的市场竞争中,我一败涂地。面对如此残酷的现实,我深知自己已没有退路,唯有鼓起勇气,绝地求生。每月的费用支出是刚性的,不容有丝毫懈怠,我唯有奋力——突围,否则等待我的,必将是被动的惨淡经营,直至最终的惨败裁员。
我深深地明白,产品之于市场,犹如兵器之于战场,手中若没有过硬的产品,却妄想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一战成名,无疑是痴人说梦。要想在市场中占有一席之地,就必须找到一把能够“削铁如泥”的制胜利器。而在入校推广过程中偶然发现的“校本教研读本讲议”,恰恰就是我梦寐以求的那把——利刃。
然而,发现并不等同于拥有。从发现宝藏到真正将其收入囊中,或许才是艰辛创业的真正开端,同时也是创新思维实现变通的关键通道。
人生的奇妙之处就在于,往往在绝境之中,就会催生出奇谋妙计。
但这条通往奇谋实现的道路,却布满了荆棘坎坷,需要拥有壮士断腕的决绝勇气,以及“明知山有虎,偏向虎山行”的大无畏精神。唯有穿越过这片荆棘密布的通道,才有可能赢得取胜的机会,看到胜利的曙光,最终拥有属于自己的一片广阔天地,而这片天地,便是一线教师对我们经营的所有新品的高度认知与充分肯定。
与西安大有图书发行公司的合作,是我在内忧外困的艰难处境中发起的第一次突围行动。
精心策划了《陕西中考黑客》这一选题,以陕西中考近三年的考点为总提纲,单科三人组成一组,文科则两人为一组,同时文理科分别设立两个学科大组长,负责研讨、策划与审核工作。整个中考黑客编辑团队分工明确,每个人都定岗定位到具体的编写程序之中。为了组建这个团队,我耗费了大量的心血与精力,经过无数次的调研和论证,各学科带头人更是付出了难以言表的辛勤努力。
近三个月的时间里,大家日夜伏案写作,历经多次深入研讨与学科会诊,每一个细节都力求做到尽善尽美,不容许出现半点差错。校刊校定的过程更是严谨细致,容不得丝毫马虎。从2005年7月1日至10月国庆节,经过漫长而艰苦的努力,7个科目的《陕西中考黑客图书》编辑校对工作终于按时按大有公司的要求全部完稿。
10月7日晚,16人的编辑团队怀着无比激动与喜悦的心情,为完稿举行了一场隆重而热烈的庆祝仪式。那一刻,每个人的脸上都洋溢着成功的喜悦与自豪,仿佛所有的付出都在这一刻得到了最完美的回报。然而,命运却似乎跟我开了一个残酷的玩笑。当稿件按时送到西安大有图书有限公司后,(某-总)却以各种莫名其妙的借口推诿,严重背弃了当初的诚信与约定。
大有公司约稿三原,我不辞辛劳地牵线组织三原最强的名师团队组稿,期间大有公司编辑部各学科编辑还亲自参与选题指导,整个过程历时三个月才得以完稿。但如今,他们却如此轻易地践踏了这份来之不易的成果与信任。诚信,是我终生做人做事坚守的基本原则,也正因如此,在我困难的时候,总会有贵人伸出援手。然而,这一次大有公司却违背诚信之约,先是借口时间不够,百般推脱稿费支付事宜,后来甚至干脆避而不见,如同人间蒸发一般。
这一系列的行为,直接导致我们呕心沥血打造的《陕西中考黑客》项目夭折,应允的稿费也如同石沉大海,再无音信。多次满怀希望地前往西安雅和花园小区大有公司讨要稿费,可每一次都被无情地一拖再拖,最终所有的努力都化为泡影,无果而终。秉持着“宁可人负我,我不负人”的做人原则,在索要无果的无奈之下,我毅然决然地筹借资金归结了所有稿费。这一次的突围行动,以惨败而告终,也让本就内忧外困的创业之路,变得更加雪上加霜,前途一片黯淡。
但生活总是充满了希望与转机。2006年的春风,轻柔地拂过大地,也为我带来了新的曙光。汇文公司的周总向我递来了橄榄枝,这一次,我们在合同条款里深刻铭记了上一次与大有公司合作所遭受的惨痛教训,同时,在编纂理念中,更是注入了我们作为教育者的满腔赤诚与深厚情怀。我们合作研发中学《第2课堂》语数英(初一至初三)上下册总计18本教辅资料,单科稿费1500元,从销售书款中扣除。这一合作模式,让我在荆棘丛生的创业道路上,看到了新的突破与希望,迎来了突围途中的又一道曙光。
回想起2005年,我们大多数人的生活工资仅仅在200元 - 350元之间徘徊。大有公司的违约行为,致使高达两万多元的稿费薪酬无法兑现,这无疑给我带来了沉重的打击。在这个艰难的抉择时刻,是坚守诚信,还是放弃诚信,成为了摆在我面前的一道难题。但我深知,诚信乃立身之本,即便稿费索要无果,我仍要果断地筹集资金,付清所有稿费。因为这不仅是我做人的基本准则,更是我一生都要践行的诚信人格。令人欣慰的是,在这极其艰难的时期,我的所作所为赢得了编辑挚友们的高度认可与衷心钦佩,他们给予我的信任与支持,成为了我继续前行的强大动力。
中学《第2课堂》同样以编写《中考黑客》的众多名师学科挚友为核心团队,以学科教学为提纲,精心打造了“课堂小黑板”这一独特板块:每课植入微型测验,犹如一把精准的手术刀,能够迅速定位学生的知识盲区。以“课堂小黑板”为课堂导入,实现即学即练,让学生在当堂学习的过程中就能进行小微测试,及时巩固所学知识,形成了以课堂学习、当堂测试、课后巩固为一体的三维循环学习模式。
《中学第2课堂》的三大版块,巧妙而完美地融合了校本教研讲仪所有的学习核心,使其具备了教辅书的灵魂与精髓,而这个灵魂,恰恰就是——教学所需。经过两个月深入一线的调研和研讨,我们的努力得到了广大教师的一致高度认可与好评,顺利完成了对“校本教研读本讲仪”各学科的调研与编排工作。
通过一系列严谨细致的一线调研论证与参评,我们最终为这套系列书正式命名为——《中学第2课堂》。这个名字恰如其分地诠释了其真实内涵。顾名思义,第二课堂恰恰就是助力学生在课堂课后巩固学习知识不可或缺的秘籍宝典。
2006年5月,稿件完稿、校审完毕并报批出版社,8月中旬正式上市。9月份开学一经推广,便在全县初中三个年级段掀起了热潮,使用率高达百分之九十以上,一举刷新了初中销售记录。随之《中学第二课堂》在全省初中教辅市场也声名远扬、家喻户晓。同年11月底下册完稿,2007年春季开学再次创造销售新高,为书店在初中领域的拓展奠定了坚实而稳固的基础,突围终于迎来新曙光。
《第二课堂》教辅图书的诞生,宛如一场及时雨,为三尺讲台上辛勤耕耘的教师们提供了填补课堂知识空白、巩固教学成果的绝佳切入点,成为了教师教学过程中无声却有力的助学神器。
中学《第2课堂》从精心策划、用心编写,到顺利落地、有效实施,这一完整而艰辛的历程,宛如一本厚重的成长之书,每一页都记录着我们的汗水与付出,为我积淀了无比珍贵的经验。它更似一座熠熠生辉的灯塔,在茫茫的创业海洋中,照亮了我对“创新”的认知之路,让我得以从更深刻、更全面的维度去体悟创新的真谛。
创新,宛如隐匿于重重迷雾中的稀世宝藏,常常潜藏在那些稍纵即逝的机遇里。机遇,则恰似那片孕育希望的肥沃土壤,承载着无限的可能与梦想。在创新理念的光辉照耀下,我们满怀憧憬地播下发展的种子,那是对未来的美好期许,是对未知世界的勇敢探索。
而种子的破土发芽、茁壮成长,离不开肥沃土壤的悉心滋养与温柔呵护。对于创业者来说,扎实的创业基础就如同这片紧密相连、同频共振的土壤,它是创业者在漫长征程中最忠实的伙伴,是一生都取之不尽、用之不竭的宝贵财富。创新,也是创业者在创业平台上展现自身能力与价值的重要方式。
这粒种子在成长过程中,不仅要经受外界风雨的无情冲击,还要接受灵魂和良知的严苛审视。同时,创业者需要具备仁爱之心以及思维的大智慧,方能引领这粒种子茁壮成长,绽放出最绚烂的光彩。
回首往昔20年的艰辛创业路,或许真正的创业智慧,从来不在风口浪尖的喧嚣之处,而在俯身倾听时,听见时代的齿轮与教育初心同频共振的那一瞬间。在这漫长的岁月里,每一次的困境都是成长的磨砺,每一次的突破都是智慧的绽放,而那份对教育事业的坚守与热爱,始终如同一盏明灯,照亮我前行的道路。
(注:此散文随笔来自作者的真实生活写照,对文中××公司违约,在叙事过程中作者:(某*总)化名代替,时过境迁,只作事件的叙事,不含其它任何意念,特此说明)2025年4月14日。)
2025年4月14日,于秦汉,随笔
作者简介:赵建平,1969年7月10日生。陕西省咸阳市三原县鲁桥镇人。三原县鼎鑫文涛文化传媒有限公司法人,喜欢旅游研学,古典文学,阅读,热衷公益事业,三原县慈善协会理事,三原文化旅游摄影协会理事,三原全民阅读协会公益推广人,全国摆渡船阅读三原推广人。咸阳文学院三原分院会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