来吧,我已等不及
文/余秀华
来吧,迎着这个夜晚
迎着这一夜的风雪
来吧,就算玫瑰枯萎
就算歌声消退
拿我走,拿我走
连同我没来得及绽放的光华
连同我隐埋在身体上的矿场
连同我的性,我的名,我的国度
连同我的一场大雪
用铁锤来叩我的们
用泪,用雪来叩我的门
把你的绝望滴在我的睫毛上
把你的渴望,用箭
射进我的胸膛
来吧,我已等不及
我已等不起
一【文魁点评】
于渴望与绝望交织处的深情呐喊——评余秀华《来吧,我已等不及》
余秀华的《来吧,我已等不及》以其独特的情感张力与富有冲击力的语言,展现出诗人对某种未知却强烈渴望事物的急切期盼,在绝望与希望的交织中,呈现出复杂而深沉的情感世界。
一、意象营造:勾勒渴望与困境的双重图景
1. 自然意象:渲染氛围与隐喻心境
- “夜晚”“风雪”“大雪”等自然意象,构建出寒冷、孤寂且充满未知的背景。“迎着这一夜的风雪”,不仅描绘出环境的恶劣,更隐喻诗人内心世界的荒芜与等待中的煎熬,为诗歌奠定了一种清冷、凝重的基调。
- “玫瑰枯萎”“歌声消退”进一步强化了美好消逝的意象,暗示诗人所处情境的无奈与绝望,美好事物的凋零与诗人急切等待形成鲜明对比,突出了等待的艰难与渴望的强烈。
2. 身体与抽象意象:深度表达自我与诉求
- “没来得及绽放的光华”“隐埋在身体上的矿场”“性”“名”“国度”等意象,从不同层面剖析自我。“没来得及绽放的光华”暗示诗人对自身才华、魅力未能完全展现的遗憾;“隐埋在身体上的矿场”则象征着内心深处隐藏的丰富情感与巨大能量,等待被挖掘。“性”“名”“国度”代表着自我的各个重要维度,诗人愿将这一切交出,表明其等待的赤诚与决绝。
二、情感剖析:绝望与希望的激烈碰撞
1. 绝望底色:源于现实与自我的困境
- 诗中透露出一种深深的绝望感。玫瑰枯萎、歌声消退等意象,以及愿意交出一切的表述,暗示诗人在现实生活中可能遭遇诸多挫折,美好事物远离,自我价值未能充分实现,这种绝望如同黑夜中的风雪,笼罩着诗人。
2. 希望曙光:在急切等待中闪耀
- 尽管绝望弥漫,但“来吧,我已等不及”“我已等不起”的反复呼喊,展现出诗人对改变、对某种美好到来的强烈渴望,这种渴望如同黑暗中的火花,虽微弱却顽强,在绝望的底色上闪耀着希望的曙光。诗人以急切的口吻,不顾一切地呼唤未知的“你”,表明无论现实多么艰难,内心始终怀揣着对未来的期待,希望打破现状,迎接新的可能。
三、语言风格:直白热烈与细腻深刻的融合
1. 直白热烈:情感的直接宣泄
- 诗歌语言直白而热烈,“拿我走”“用铁锤来叩我的门”“把你的渴望,用箭 / 射进我的胸膛”等表述,以一种近乎呐喊的方式,直接宣泄出内心的情感,毫无保留地展现出诗人的急切与渴望,让读者深切感受到其情感的强烈程度,仿佛能触摸到诗人那颗因等待而剧烈跳动的心。
2. 细腻深刻:对自我与情感的精准洞察
- 在直白的同时,诗歌又不乏细腻深刻之处。对自我不同层面的描述,如“没来得及绽放的光华”“隐埋在身体上的矿场”,精准地剖析了自我内心的复杂情感与潜在特质。诗人通过细腻的文字,将内心深处的渴望、绝望、期待等情感层层剥开,使读者能够深入理解诗人丰富而深邃的内心世界。
四、艺术价值:独特视角下的情感共鸣
余秀华以其独特的人生经历与敏锐的情感触角,在《来吧,我已等不及》中为读者呈现出一个充满矛盾与挣扎、绝望与希望的情感世界。诗歌独特的意象营造、直白热烈又细腻深刻的语言风格,使读者能够跨越个体差异,在诗中找到情感共鸣。它不仅是诗人个人情感的抒发,更引发了人们对生命困境、对美好渴望的普遍思考,具有触动人心、引发共鸣的艺术魅力,展现了余秀华诗歌独特的艺术价值与思想深度。
二【刘树仁赏析】:
余秀华的这首诗,是对恶劣环境的挑战,是对命运的挑战,更是自己对人生的宣誓。
你想,风雪交加的夜晚多么寒冷, 她就是处在这样的景况下生存。“玫瑰枯萎”了,“歌声消退”了,但是,她没有消退。
“我”一个女性,和男性一样下井开矿,一样在黑暗中摸索,从没畏惧,也没后退,一直让自己“绽放出光华”。“光华”不怕“大雪”袭,不怕大雪“叩我的门”,不怕“铁锤”砸“我的门”,我要让“你的绝望滴在我的睫毛上”,我要“你的利箭射进我胸膛”也感到绝望,我就是在一次次死亡中诞生,我就是在恶运中活过来的人,我怕什么,什么都不怕。不但不怕,我还要迎着“风雪”上,我还要高声呐喊:“来吧”暴风雪,“我已等不及,我已等不起”,一个挑战命运的高大形象矗立在了人们面前。
诗中用“风雪之夜、玫瑰枯萎”意象来衬托我不可摧毁的意志;用“铁锤、利箭”意象来反衬我无畏的斗志,把诗歌表达的情感与主旨明显突出了出来。
特别声明:本文部分配图来源于网络,如有侵权,请联系及时删除。谢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