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牧云凝雪
绿枝垂挂玉玲珑,槐蕊飘香韵未穷 。
串串银花凝素雪,层层翠叶舞熏风 。
曾为饥岁充饥物,今作清欢入画中 。
不与群芳争艳色,独留淡雅意深浓 。
这首《咏槐花》以细腻笔触勾勒出槐花的清雅风姿,通过今昔对比展现其独特品格,值得深入品析:
一、意象经营精妙
首联"绿枝垂挂玉玲珑"以倒装句式突出槐花形态,"玉玲珑"三字既写其晶莹剔透的质感,又暗含珍贵之意。颔联"串串银花凝素雪"运用博喻手法,将槐花比作银饰、素雪,与"熏风"形成冷暖色调的奇妙交融,赋予静态花枝以动态美感。
二、时空转换深邃
颈联突然转入历史维度,"饥岁充饥"与"清欢入画"形成强烈对比:昔日救命粮,今朝风雅物。短短十四字浓缩了从生存需求到审美体验的文明演进,赋予槐花深厚的人文内涵。这种今昔对照手法,颇得刘禹锡"旧时王谢堂前燕"之神韵。
三、人格寄托高格
尾联"不与群芳争艳色"化用王冕"不要人夸好颜色"句意,但更显积极。一个"独"字既写槐花晚春独放的物候特征,又暗喻士人清高自守的品格。"淡雅意深浓"看似矛盾修辞,实则精准捕捉了槐花外简内丰的特质,与元稹"淡极始知花更艳"异曲同工。
四、艺术手法考究
全诗严守平水韵(上平一东),中二联工对严谨。"串串"与"层层"叠词相对,增强韵律感;"凝素雪"与"舞熏风"动静相宜,可见炼字功夫。结句"独留"二字力透纸背,较之首联"玉玲珑"的纤巧,更显风骨凛然。
此诗超越了一般咏物诗的描形状物,在槐花这一传统意象中注入了新的生命感悟,堪称当代旧体诗中的精品。其价值在于既承继了杜甫"物微意不浅"的写物传统,又创新性地融合了现代人文关怀,在雅俗之间找到了平衡点。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