致敬!建国后的一代园丁
文/郁三阳
花白头发,白皙面容,一米六五左右的身高,操一口标准且富有磁性的普通话。他,就是我们小学班主任王云卿老师的丈夫,我尊敬的张祖凡老师。张老师离开我们已经近十年了,现在回想起来,他的音容笑貌还像在眼前一样。
我1957年在元纬路小学上学,班主任名叫王云卿,她从小学一年级一直带我们到毕业。在这六年期间,班里每年新年前一天下午都按照学校要求召开联欢会,自编自演文艺节目,迎接新一年的到来。首届联欢会正在进行时,忽然走进了一位中年男士,王老师说:“我向同学们介绍一下,这位就是我的爱人,十字街小学语文老师张祖凡,听说咱们班召开联欢会,他特地从学校赶来,给大家表演文艺节目。”“好”!同学们高兴得差点都跳起来,热烈的掌声响彻教室上空。
“那我就先给大家唱一首《老司机》吧”。说完他就动情地唱了起来:“五十岁的老司机我笑脸扬啊呀,拉起那个手风琴咱们拉拉家常啊——”张老师嘹亮的男中音,与歌唱家刘秉义相比也毫不逊色。同学们听的如醉如痴,听完还想听,他就再给加唱一首。从那以后,我们就结识了待人和蔼可亲、会唱歌的张祖凡老师。此后每年年末我们班里开联欢会,张老师都不辞辛苦,从几里地外的十字街小学赶来为大家唱歌,六年期间从未中断。
我自幼喜欢看书写作,河北区图书馆座落在我家马路对面,我经常去那里看书,发现馆里成立了个评书小组,一位姓赵的女老师发动读者写书评,我报名参加了。一次馆里召开评书会,我竟然见到了尊敬的张老师。看到张老师写的书评我肃然起敬,张老师的文字功力果然了得,我请张老师给我写的书评提意见,张老师谦虚地说:“你们年轻人脑子快,我应当向你们学习才是”。
1996年,我供职的单位组织编修地方志,需要聘请有写作能力的同志帮忙,这时候我想起了张老师。当时我想张老师已经是快七十岁的人了,他家住河西区,愿意来河北区给我帮忙吗?我和张老师一说,他愉快地接受了我的邀请。修志工作进行了二年时间,张老师查资料,搞座谈,写志稿,每个环节都一丝不苟,圆满完成了任务,受到区政府的表彰。
一天张老师拿出了一部书稿,他写了一部自撰体小说,书名叫《太阳草》,该书生动形象地描写了他坎坷而又幸福的一生,我看后深受启发。我帮助他联系印刷厂,召开新书发布会,学生们闻讯后都踊跃前来参加,张老师看到大家拿到他签名的新书一个个爱不释手,脸上露出了会心的微笑……
我们可敬可爱的张老师,给我们带来的都是快乐与欢笑,然而在他内心深处埋藏的冲击却是无法用语言来表达的。张老师当初也是个一心报国的热血青年,却未能踏入光明的坦途。然而当他看到一个崭新的世界在自己面前出现的时候,他义无反顾地选择了拥抱和融入。
他一次次遭到批判,甚至长期下放农村,但他却从来无怨无悔,他在逆境中生存,显示了一个知识分子应有的良知和勇气。因为他知道自己是一名人民教师,是人类灵魂的工程师,因此他总是以光鲜亮丽示人,以微笑面对世界。他做他该做的事情,像阳光雨露一样培育着一棵棵幼苗从发芽到长大,在知识的海洋里茁壮成长。
他除了把课本知识传授给每个学子外,还对文学天赋出众的学生悉心培养,使一个个小作家崭露头角,成长为参天大树。他知道自己不管如何努力也不能扬名立万,对“发迹”更不敢有任何非分之想。他要把自己不能实现的梦想,在下一代孩子身上成为现实,在他的倡导下,学校成立了写作小组,顶着有的老师的偏见,培养了很多喜欢写作的小作家。这是多么崇高而圣洁的思想世界!
是金子总会发光,正是他们这些不屈不挠的一代知识分子,不负韶华,砥砺前行,迎来了百花齐放,姹紫嫣红的春天。我们要向他们看齐,向他们致敬!致敬那些无怨无悔、无私奉献给新中国教育事业的最可爱的辛勤园丁们。
这一天,燃烧最后一根灯芯的蜡烛熄灭了,可敬可爱的张老师带着不舍,带着希冀永远地离开了我们,离开了三尺讲台。但是张老师夫妇生前做出了一个惊人的决定,死后将遗体贡献给祖国医疗教育事业。呜呼,哀哉!这是多么悲壮的举动,它胜过多少誓言和口号,盖过无数夸赞和赞美。愿天堂里的三尺讲台上能再现他们的身影,他们与天地同寿,与宇宙永存!
撰稿:郁三阳
责编:许壮楣
微刊制作:五子天地文化传媒工作室王广杰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