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好书推荐】
宁夏人民出版社2024年好书推荐
邮购优惠价:80元(含快递费) 邮购电话加微信:18095267195(作者郑重申明:目前凡从各个网站买到的长篇小说《月亮山下》均为盗版书,凡通过我本人微信号买的书,都有我本人的签字盖章。)
《月亮山下》内容提要:这是一部长篇小说。作品以中国农村改革开放前后五十年的社会变迁为背景,以主人公周思甬与齐梦鹭、许桃花的爱情、婚姻生活为主线,讲述了周思甬及其家人、乡亲、朋友在黄土高原所在农村艰苦生活、不懈奋斗,并最终改变了自己命运、乡村命运的故事。这是对五十年中西海固农村生活状况的全景式扫描,内容涉及知识青年上山下乡、改革开放时的西海固农村、新世纪以来西海固的山乡巨变、西海固风土人情等方面,极具现实主义,不单具有文学性,而且具有历史性,是了解彼一时期西海固人文的文献性作品。
第三十九章
这次发生在王坪公社的地震准确时间是,1970年12月3日,农历十一月初五的3时12分52秒,地震强度为五点五级,极震区在杏树湾和赵家岔等村庄。震区南北长约四点三公里,东西宽一点四公里,受灾范围有以王坪为中心的五个公社的二十个大队四十五个生产队,受灾面积五百四十平方公里,波及范围达一百五十公里。这次地震共倒塌房窑七百二十间(孔),死亡
一百一十七人,伤四百零八人,压死大家畜四十一头、羊二百二十只。杏树湾在这次地震中造成三十八人遇难,大牲口和羊只死亡较多。地震还造成两处滑坡,阻断了交通。
部队在灾区驻扎了好几个月时间。他们一边搞军事训练,一边帮助为灾区群众恢复生产和生活。他们和灾区人民打成一片,有的给生产队搞农田建设,有的给生产队送粪,有的饲养大家畜,有的为群众箍窑盖房,还为群众修通了地震阻断的道路。
在这次地震中,大多数房和窑都被震塌了,即使没有震塌的房和窑也都裂开了口子,摇摇欲坠,群众根本不敢进去睡觉和做饭。解放军怕近期发生更大的地震,紧急为群众修建了防震地棚,就是在山脚下比较平坦的地方,从地面往下挖两米多深的坑道,上面用木椽搭建成架子,然后用高粱秆盖在上面。为了防潮,在坑道地上又铺上高粱秆和麦草,在坑道的四周也立了一
排高粱秆。地棚的两头各留了一个门,便于人员出进和紧急情况下逃离。一个防震地棚能住五六十个人,一个生产队有两三个这样的地棚就可以解决问题。白天灾民各自在院子里做饭,晚上就到地棚睡觉防震。解放军和灾区人民心连心,为灾区人民做出了极大的贡献。灾区人民称他们是用毛泽东思想武装起来的雷锋式的革命战士,是真正的人民子弟兵。
在党中央的关怀下,在各级党政部门的正确领导下,在广大干部和人民解放军的大力支援下,灾区人民很快恢复了生活和生产秩序,精神上也获得了最大安慰,让灾区人民深受鼓舞和感激。
八十五岁的蒙大爷,是清光绪年间的童生。他虽然年事已高,但他身体硬朗,耳聪目明,思维缜密,记忆力仍然很好。老人家目睹了这次地震救援的全过程,激动地说:“这次地震中,我们家一间旧上房没有坍塌,睡在上房里的四口人没有受伤,两孔箍窑都被震塌了,睡在两个箍窑里的六口人全部压在下面了,幸亏抢救得及时,压在下面的六口都被救出来了,只有一个孙子胳膊被压骨折了,其余五个人都好好儿的。这要感谢党和政府,感谢解放军。真是老天无情人有情啊!”
蒙大爷越说越激动,用袖口擦了擦眼泪继续说:“我活了八十多岁,亲身经历了两次大的地震:第一次地震是民国九年,与这次地震相隔了整整五十年时间。民国九年地震时我三十五岁,地震前前后后的事情我至今记得一清二楚。那是民国九年农历十一月初七的晚上,那时候的人都睡得比较早,大多数人都睡着了,有少部分人还没有睡。那天晚上我和邻近庄里的四个人到五六里外的黄家湾抹金牌(一种纸牌,一般需要五个人才能玩)。抹金牌的地方在一家姓张的地主家炮台上的高房里。正在我们玩得起劲的时候,突然高房剧烈颠簸了几下,清油灯盏不知被颠到哪儿去了,紧接着高房开始左右摇摆起来,强烈的摆动持续了大约能抽一锅旱烟的时间(大约有十几分钟)。这时,高房的房顶被掀翻了,只剩下四堵墙。我们五个人当时不知突然间究竟发生了什么,怎么好端端的房顶不见了,只看见天上的星星。
又过了一阵子,整个空中被尘土笼罩得严严实实,什么也看不见,连天上星星也看不见了,浓浓的土腥味呛得人喘不过气来,整个夜空一片漆黑。
“我们五个人当时被这突如其来的一切吓傻了,一时间搞不清是怎么回事。我们一起的一个人说,这是不是老年人说的地摇了?我们其余的四个人觉得他说得有道理。既然是地摇了,那家里肯定被摇得不轻,我们都开始惦念家里人是不是平安。我们五个人心急如焚,决定马上各自回家,但当我们摸索着下炮台回家时,高房的台阶已经没有了。我们几个相互用手臂一个吊一个地从炮台上下来。
“下了炮台后,我们摸索了半天就是找不到回家的路。我们觉得这样几个人分开各自回家太危险了,最后我们又经过商议,五个一起走,先到姓张的地主家找一个灯笼或火把照亮,然后再各自往家里走,不然这样黑灯瞎火的根本摸不到家里。
“我们五个人便手拉着手开始往地主家里走,可是因为天太黑,路面一高一低,眼前一片昏暗,几个人都辨不来东南西北,在黑暗中揣摸了半天,仍然没有找到距离不到百步的地主家。在无法可想的情况下,我们只好在原地坐了下来,等着天亮后再回家。
“直到天亮我们才发现,周围的地形发生了天翻地覆的变化,眼前的一切让我们惊呆了。原来,我们几个人抹牌的那个炮台从黄家湾移动到了三四里以外的小川子。我们五个人急急忙忙赶往黄家湾。但快到黄家湾时,前面出现了一座隆起的小山。我们几个慢慢爬上了小山一看,眼前的悲惨景象让我们几人一下子崩溃了。原来,黄家湾的整座南山垮塌了,形成了几里路的大滑坡。黄家湾这个有三四十户人家的村庄一户不剩地全部被深深地埋在了下面。
“后来才知道,黄家湾一个二百多口人的村庄,在那次大地震中只有活下来了三个人。一个是刚结婚不久的新媳妇,地震那天晚上去了十里路外转娘家去了,算是逃了个活命。一个是在炮台上我们一块儿抹金牌的老宋。还有一个活了下来,但有一段传奇的经历。这个人姓高,地震时他正在给牲口添草。一阵地动山摇后,一股强大的土浪将他掀翻在地,他随着土浪一会儿埋进了土里,一会儿又被冲出了土浪,这样反反复复好几遍(如同海上冲浪一般),最后土浪将他冲出了地面。他最后奇迹般地活了下来。
“那地主家炮台是怎么会从黄家湾移动到小川子的呢?后来据人分析,南山垮塌形成的大滑坡从南到北迅速移动。当炮台随着滑动的土流向北推移了二里路时,因前面的土流受到北山的阻挡,迫使土流向东掉头。因为土流的强大惯性作用,炮台被土流向东一直推移了三里多路后才停了下来。这座被移动了几里路而矗立未倒的炮台,一直被完整地保留了下来。
“整个黄家湾村庄被埋在了南山的大滑坡山体中。和我们几个人一起抹金牌的老宋,一看连地主家的堡子都埋得没有踪迹,他家的那个小院子恐怕没影儿了。他趴在新隆起来的小山上,像老牛一样哭得死去活来,我们几个人也跟着哭了起来。各自心想,这么大的一场灾难,自己家里也恐怕凶多吉少。
“我擦干了眼泪劝老宋说:‘老宋,你不要哭了,跟着我回我家里去,不然你现在连家都没有了,一没地方住,二没处吃,以后你一个咋过呀?’
当我和老宋到了我家一看,虽然山体没有垮塌,但家里庄院被彻底摇平了,我的精神当时几乎崩溃了。老宋又安慰了一会儿我后,我和老宋两个开始用手往出刨被压在箍窑下面的家人。经过一个上午的奋力挖刨,我老婆和五个孩子都被刨出来了,可是连一个都没有活下来。
“我和老宋寻找到活下来的人家吃了一顿饭后,又帮着乡亲往出救人。
大的地震过去了,但小的地震每天接连不断地发生。活着的人在惊恐中继续救人,但救出来活着的人却很少。人们在大的灾害面前,好像神经都麻木了,不知道饿,不知道渴,不知道累,也不知道哭,每个人的眼泪已经都被哭干了。
“地震后经过统计,我们庄里在那场大地震中活下来的人数不到一半。
在乡亲们的互相协作下,把在地震中遇难者一个一个掩埋了。
老宋帮我清理了庄院,从废墟中掏出了粮食和洋芋等食物,搭起了简单的窝棚,在院子垒起了锅灶。我们两个失去亲人的单身汉,就这样临时组建了一个“家庭”,开始了正常的生活。
刚开始,我们两个人给富户人家扛长工。在那次大地震中被打死打残的绝大部分还是穷人,因为富人家住的是房子,房子要比窑洞的抗震性能要好,即便倒塌了,但活下来的可能性比窑大得多。穷人家基本上住的都是土窑洞。窑洞在那次地震中几乎都被震塌了,保存下来都是极个别的。
“因地震伤亡惨重,震后劳动力相当缺乏,出上大价钱都雇不上干活的人。往年雇一个长工一月的工价是两个白圆,地震之后雇一个长工一月的工价变成了五个白圆。我和老宋扛了几年长工后,各自都成了家,老宋又回到他的老家黄家湾生活了。”
说到1920年那次大地震的赈灾,蒙大爷更是感触颇深地说:“民国九年大地震发生后,在地震中死了的人已经死了,但留下来的人却是生不如死地活着。地震结束后,面临的是没有饭吃、没有衣穿的问题,真是饥寒交迫。
到了第二年开春,又发生了一场大瘟疫。面对那么大的地震灾害,广大灾民只有靠自己抗灾自救,在死亡线上苦苦挣扎着。各级政府根本不管老百姓的死活。民国九年正是北洋军阀混战时期,直奉皖各系之间,为争夺政权而发动战争,哪里能顾得上赈灾的事。
“我曾经看到过一个资料上说,一直到了地震后的第二年三月初八,北洋政府内务、教育、农商三个部派翁文灏、谢家荣、王烈、苏本如、易受楷、杨警吾六人赴海原哨马营一带重灾区调查。地震考查内容包括海原大地震的震中、发震时间、极震区范围及其伤亡情况,地震造成的宏观破坏情况,震前和震时一些异常现象等。
“相比之下,这次的地震范围小,灾情没有海原地震严重。但党和国家及时派来了解放军救援救灾,给灾区人民发放了米面油和饼干等,又发放了棉衣棉裤;解放军把受伤的人及时送到医院治疗,把伤情特别重的人员用直升机送到了外地大医院治疗。解放军还帮助我们灾民恢复生产和生活,还帮助我们建房子。党和政府对灾区人民的恩情我一下两下说不清道不完!”
蒙大爷最后还介绍说:“民国九年的海原大地震将黄家湾南山整座山震垮,土流一直冲向对面的北山,在连牛河上堆起了一座堤坝,形成了一个大堰(堰塞湖或震湖)。因堰头所处的位置在权家岔,人都称这个震湖叫权家岔堰。这个大堰已经存在了整整五十年了,但坝堤仍然很坚固。这个堰的水域面积有四千亩,长二十里,最宽处二里,最大水深有五丈。距离这里不到十里路的张家堡,同时在地震中也形成了一个大堰,但存在了只有十几年堰就走了(溃坝)。这是因为张家堡水堰来水的量太大了,这个堰根本就装不了那么多的水。而权家岔堰之所以能存在这么多年,是因为大堰上游来水的量小。”
齐梦鹭在省城医院被确诊为锁骨、胳膊、肋骨、盆骨多处骨折,脊髓严重受损。鉴于病情严重而复杂,主治医生建议分两次进行手术治疗。
在手术前,周思甬以丈夫的名义,用抖颤的手,哆哆嗦嗦在好多单子上的“病人家属签名”栏里,歪歪扭扭地签上了自己的名字。
到省城医院的第二天上午九点钟,是齐梦鹭的第一次手术。这次手术的主要目的是,对锁骨、肋骨、胳膊肱骨进行切开复位内固定手术治疗。
上午九点钟,齐梦鹭由护士准时送进了手术室。齐梦鹭被送进手术室后,周思甬就一直焦急地等候在手术室门外。之前他已经问过主刀医生了,说这个手术最少需要六个小时。按照预计的时间,最快下午三点才能完成手术,但周思甬却一直蹲在手术室外的地上,中午连饭都没有吃。尽管他从昨晚吃过饭再什么东西都没吃,但他没有一点食欲,什么也不想吃,连一口水也都不想喝。他的嘴唇上结了厚厚的一层血痂,他时不时伸出舌头舔舔干裂的嘴唇。他感觉时间过得太慢了,不由得盯着手腕上的表盘,一分一秒都是那么漫长。这也许就是他理解的爱因斯坦时间相对论的亲身体验吧。
好不容易熬到了下午三点钟,周思甬焦急地用单眼从手术室的门缝里往里面瞄了瞄,但什么都看不到。又等了一会儿,手术室的门突然打开了,护士用手术车推出了一个病人,他急忙赶到跟前,发现这个病人并不是齐梦鹭。手术室的门又一次关上了,周思甬不耐烦地在手术室的门口走来走去。
这时候,他心里开始胡思乱想:梦鹭的手术是遇到了什么麻烦?是由于几处骨折?手术需要这么长时间吗?越想他心里越是忐忑不安。
临近下午四点的时候,手术室的门打开了一条缝,从门缝里探出一个护士的头来,她喊了一句:“齐梦鹭的家属在吗?”周思甬的心一下子提到了嗓子眼,赶忙答应道:“我、我、我就是齐梦鹭的家属。她、她的手术做完了吗?”那护士说:“手术做完了,你到手术室里面来,准备接病人。”周思甬跟随着护士来到了手术室的等待区,走到齐梦鹭跟前。他看见齐梦鹭躺在手术车上,眼睛闭着。护士又说:“再等一等,让她清醒清醒再送到病房去。”
大约又过了半个小时,几个护士一同来到手术车前。她们有的提着打吊针的瓶子,有的拉着手术车,周思甬跟随着到了病房。护士将手术车和病床并在一起,在齐梦鹭的身下铺了三条布带,并招呼了同病房的男家属,和周思甬一起将齐梦鹭轻轻地挪到了病床上。
过了一阵,齐梦鹭醒了。周思甬马上问:“梦鹭,你疼不疼?感觉怎么样?”齐梦鹭用微弱的声音回答说:“不疼,什么都感觉不到,估计麻药还没完全麻过。”
周思甬每天守在齐梦鹭身边伺候着,一会儿喂水,一会儿喂吃的,一会儿接大小便。
在医护人员的精心护理下,齐梦鹭的几处骨折痊愈了。
齐梦鹭紧接着又做了第二次手术。第二次手术是盆骨骨折的复位和腰椎骨折手术。腰椎骨折手术是非常精细的手术,难度相当大,要求医生的技术水平很高。经过精心治疗,盆骨骨折和腰椎骨折复位了,但因腰椎脊髓损伤严重,无法治愈,最终导致低位截瘫。
一同去省城医院的伤病员都先后一个个痊愈出院了,唯独齐梦鹭的低位截瘫没有办法得到治愈。医护人员也为之感到很惋惜。齐梦鹭和周思甬两个无奈地离开了省城医院,此时的心情非常沉重。
由于齐梦鹭低位截瘫不能坐车,省城医院专门派了救护车,一直将齐梦鹭送到了家里。
腊月二十三,北方小年的这天,齐梦鹭出院回到了家。虽然经过较长时间的精心治疗,齐梦鹭多处骨折基本治愈,命是保住了;但由于脊髓损伤严重,最终导致她外伤性低位截瘫,双腿瘫痪。齐梦鹭和周思甬的父母看到地震给齐梦鹭身体留下的后遗症,让他们伤心落泪。
齐梦鹭由于下肢瘫痪,腰部以下没有任何知觉,两条腿根本动弹不了,而且大小便功能出现障碍,小便失禁,大便秘结,生活无法自理,需要专人陪护。但专人陪护对齐梦鹭来说,那是一种奢望。刚开始母亲和周思甬换着陪护了几天,但时间长了这是不现实的,因为家里人在队上劳动缺勤一天都必须请假的。如果长年累月请假陪护病人,生产队干部会给你准假吗?何况你还是个右派家庭。
在无法可想的情况下,周思甬在齐梦鹭睡的炕上挖了一个洞,洞下面放了一个瓦盆。这样,齐梦鹭的大小便就可以随时流到瓦盆里,等父母亲劳动回来再进行清洗。
一年一度的除夕又到了,但这个春节对周思甬和齐梦鹭两家来说是凄凉的。除了周思甬家宰了一头年猪,再什么年集都没有跟,连门上的春联都没有贴。中午吃过饭后,林颜茹对儿子说:“思甬,你把咱们家的猪肉收拾上一些,再把宰好的两只大公鸡也提上,咱们一家三口都到齐梦鹭家过除夕,陪梦鹭坐夜,给她长个精神。”
齐梦鹭和周思甬两家人在一起吃过年夜饭后,都陪着齐梦鹭坐夜。齐梦鹭是个很懂事的女子,她怕这逢年过节的让家人心情不好,便强打起了精神,与家人说说笑笑。
这个春节对杏树湾的许多家庭来说是很悲伤的,因为他们的亲人在这次地震中失去了生命。除夕晚上,失去亲人的这些家庭,给亡人烧起了冥币,随之而来的是一阵阵凄凉悲哀的哭声。顿时,让空气一下子凝固了,整个村庄变得死气沉沉。
温馨提示:
邮购优惠价:80元(含快递费) 邮购电话加微信:18095267195(作者郑重申明:目前凡从各个网站买到的长篇小说《月亮山下》均为盗版书,凡通过我本人微信号买的书,都有我本人的签字盖章。)
董顺学,汉族,宁夏西吉县人,生于1955年10月10日。毕业于西北大学经济系。先后在西吉县二轻局、统计局、计划委员会、震湖乡政府工作。担任过地方国营企业厂长。从事文字工作四十余年,喜欢读书,热爱文学,积累了大量的读书笔记和丰厚的生活实录,创作过中短篇小说。退休后,经过三年时间的各项准备,用两年多时间完成了这部66万多字的长篇小说《月亮山下》,终以抒怀于文学为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