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文/崔建国
白云那院,新生退干,为啥哩?学费高得太扎眼。
心里寡淡,眉头紧攥,四年花下钱千千万,毕业还把工作瞎眼盼。
学,算毬蛋;途,没眉眼 。
这首署名崔建国的《[中吕·山坡羊]白云学院退学叹》,以元代散曲的经典形式针砭当代教育困境,延续了元曲"叹世"传统对现实的批判精神。以下从三个层面对作品进行赏析:
一、结构铺陈与情感递进
全曲采用元曲常见的"现象描述—困境剖析—情感宣泄"结构。首句"白云那院,新生退干"以白描手法直击事件核心,"为啥哩?学费高得太扎眼"的自问自答,延续了元人散曲口语化特色。中段"四年花下钱千千万"用数字夸张对比,呼应元代张养浩"宫阙万间都做了土"的时空对照技法,而"毕业还把工作瞎眼盼"的倒装句式,暗合陈草庵"今日少年明日老"的岁月蹉跎之叹。尾句"学,算毬蛋;途,没眉眼"的排比收束,既沿袭元曲"兴,百姓苦;亡,百姓苦"的叠句章法,又通过俚语强化批判力度。
二、语言艺术的现代转化
作品在继承元曲通俗特质的基础上创新方言表达:"扎眼""寡淡""紧攥"等西北方言词的运用,延续了陈草庵散曲"百姓语"传统;"算毬蛋""没眉眼"等俚语的使用,较之宋方壶"贫,气不改"的雅言更显市井锋芒。这种语言策略既保持散曲的民间底色,又通过"瞎眼盼"等现代语汇构建教育焦虑的集体记忆,与薛昂夫"问着老天无话说"的失意文人形象形成跨时空对话。
三、社会批判的当代延展
作品将元曲"叹世"主题延伸至教育领域,通过"学费高—求学困—就业难"的因果链,揭露教育商业化痼疾。这种对"功名尽在长安道"的现代解构,与张养浩"百姓苦"的民生关怀一脉相承。结尾双关语"学途"既指求学道路,又暗喻人生前途,较之传统散曲的出世归隐之思,更凸显当代青年的生存困境,形成对元人"闲中自有闲中乐"理想的反讽。
此作以古曲新唱的方式完成文化基因的现代转译,既保持散曲的韵律美感,又赋予传统曲牌鲜明的时代特征,堪称当代"新乐府"的探索性实践。其价值在于:通过文学形式的古今对话,将元曲的现实主义精神转化为审视当下教育生态的批判武器,延续了中国韵文"歌诗合为事而作"的优良传统。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