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曾博骥(江西)
雪,
像箭一样,
从四面八方,
朝我刺来。
我吹一口气,
雪,
像无头的苍蝇,
四处乱飞。
不久,
雪,
变成了铁板,
变成了剑……
四月十日创作于北海[爱心][爱心][爱心]

诗歌赏析:《雪》——曾博骥
1. 意象与隐喻
动态的雪:诗人将雪比作“箭”“无头的苍蝇”“铁板”“剑”,赋予其攻击性与压迫感,打破传统雪景的柔美意象,营造出紧张、锐利的氛围。
对抗关系:雪从“刺向”诗人到被“一口气”吹散,再到最终凝固为“铁板”“剑”,暗示人与自然力量的博弈,暗含生存困境的象征。
2. 语言与节奏
短句张力:全诗多用短句,节奏急促,如“雪,/像箭一样”的断裂感,强化雪的凌厉与诗人的被动感。
动词的暴力美学:“刺”“吹”“乱飞”等动作词,赋予雪拟人化的侵略性,形成微小却激烈的冲突。
3. 情感与哲思
孤独与抵抗:雪的攻击性可能隐喻现实压力,而“我吹一口气”的微小反抗,透露出个体的脆弱与倔强。
结局的开放性:雪最终“变成铁板/剑”,既可理解为自然力量的胜利,也可视为对抗后的僵持,留给读者思考空间。
4. 风格与创新
现代诗的解构:摒弃传统咏雪的抒情,以冷峻的笔触重构雪的意象,贴近现代人对生存压力的体验。
北海的地域暗示:创作于北海(广西),或许影射南国人对雪的陌生感,或借异乡之景抒发现实疏离。
总评
这首小诗以极简的语言和锋利的比喻,将雪转化为充满张力的生存隐喻。诗人通过“我”与雪的互动,隐晦表达了人在环境压迫下的挣扎,短促而富有冲击力,堪称一首冷冽的现代生存寓言。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