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蒙世清(云南昭通)
(一)
嫣红姹紫会都开,紫云花片谁裁?
子规啼血染尘埃,如似蓬莱。
囯家科培踏春来,少年妆,
醉卧悠哉。
美人纤手撷香钗,你莫疑猜。
(二)
云安会府绽琼枝,嫣红姹紫参差。
晚霞朝露染裙衣,馨沁宜脾。
啼血情深暮霭,芳魂梦绕园溪。
卅年一曲鹧鸪诗,花语谁知。
《画堂春·杜鹃花》二首以杜鹃花为载体,融自然意象与人文情感于一体。结合搜索结果中的相关诗词与创作手法,试析如下:
第一首赏析
意象交织,虚实相映
"嫣红姹紫会都开"以浓墨重彩勾画杜鹃盛景,呼应"姹紫嫣红争斗艳"的热烈气象,而"紫云花片谁裁"以拟人手法暗喻造化之工,与"千姿万态任君裁"的匠心独运形成互文。下阕"子规啼血染尘埃"巧妙化用传统"杜鹃啼血"意象,与"羁魂梦已逃"的哀思形成情感共鸣。
时空转换,人花共情
"醉卧悠哉"暗含陶渊明式的闲适,与"桂园雅韵诗难足"的文人雅趣相映,而"美人纤手撷香钗"则通过细节描写,将花之芳魂与人之情态结合,类似"花本无愁凝血色"的拟物抒情手法。
第二首赏析
色彩哲学与时空张力
"晚霞朝露染裙衣"以时空交错笔法展现花的动态美,与"双龙海里挂清泉"的动静对照异曲同工。"啼血情深暮霭"延续前篇的悲壮意象,与"杜鹃他乡事"的羁旅之思形成双重情感空间。
历史沉淀与个体追问
"卅年一曲鹧鸪诗"以时间跨度强化情感厚度,呼应"望帝心犹在"的历史沧桑感,结句"花语谁知"的叩问,恰如"可把相思入梦牵"的未尽余韵,留下开放性的哲思空间。
艺术特色综论
两阕词在结构上形成"全景-特写""自然-人文"的双重维度,语言上融合"千红万绿嫣黄"的视觉冲击力"姣姣一生韬"的生命哲思。其创作手法既承继传统咏物词的托物言志,又通过"国科培踏春来"等现代语汇的创新嫁接,实现古典意象的当代转化,正如"清心劲骨赞由衷"的革新精神。
作者简介:蒙世清,男,汉族,1962年正月初四出生,云南省昭通市大关县人,中共党员,中学高级教师荣休,现昭通市教育体育局关工委副秘书长。善时令乐风景,功于物理,辩于理智。常写热爱生活之文字也抒历史之丰碑。大有,裨益可观之慧,蕴涵万物循环之迹。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