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崔建国
咱瞧田亩,心思翻覆,养羊经岁知甘苦。一条狗,护群雏,安宁日子随心度。谁料如今多变故。羊,依旧苦;人,依旧苦。
新来无数,凶如狼虎,都言来看羊儿住。要粮酥,要汤壶,羊毛换物难填肚。羊瘦不繁人更怵。朝,白叫苦;夕,白叫苦。
《中吕·山坡羊·薅羊毛·崔建国》赏析
这首作品以元曲【中吕·山坡羊】的曲牌形式,借养羊人的视角,隐喻社会底层群体在多重剥削下的生存困境。其语言风格质朴辛辣,情感表达极具张力,与元代陈草庵《叹世》系列散曲的批判精神一脉相承。以下从四方面展开分析:
一、主题意象的双重投射
全篇以"薅羊毛"为核心意象,既指向真实的牧羊场景("羊瘦不繁"),更深层映射官僚盘剥、赋税苛重的社会现实("要粮酥,要汤壶")。这种双重性在元曲传统中常见,如陈草庵《山坡羊》以"功名尽在长安道"暗讽仕途虚妄,此处则通过牲畜苦难揭示民生疾苦。特别值得注意的是"凶如狼虎"的比喻,既指外来的掠夺者,也暗合元代"官吏法度,民不聊生"的历史背景3。
二、语言结构的对比张力
重复强化:"朝,白叫苦;夕,白叫苦"的句式,与陈草庵"山,依旧好;人,憔悴了"形成异曲同工之效,通过时间循环凸显绝望感。
数字反差:"新来无数"与"难填肚"的对照,暗合元代小令中"饶君更比石崇富,合眼一朝天数足"的财富幻灭主题。
动物象征体系:以"护群雏"的狗、"凶如狼虎"的掠夺者、"瘦羊"构建食物链,暗喻权力结构的压迫本质,类似"鹤长凫短天生下"的天然等级批判。
三、情感表达的层进轨迹
全曲情感脉络清晰:首段展现牧羊人"安宁日子"的平静生活("随心度"),中段突遭变故("多变故"),末段深化双重苦难("人更怵")。这种由静至动的转折,恰似陈草庵笔下"恰成功,早无踪"的命运突变,但本作更强调持续性压迫——"依旧苦"的重复出现,较之元曲常见的"万事皆空"论调更具现实批判力度。
四、社会隐喻的现世关联
"羊毛换物"可解读为赋税制度的具象化,与"钱财人口皆凶兆"形成古今呼应。而"羊瘦不繁"暗含生态系统崩溃的隐喻,既指过度剥削导致生产凋敝,也令人联想到元代"不以其道成家道"的财富积累悖论。结尾"白叫苦"的虚无感,恰是陈草庵"成,也是他;败,也是他"的底层视角延伸。
总结:此作继承元曲【山坡羊】曲牌"以俗为雅"的传统,通过牧羊叙事完成社会批判。相较于陈草庵等元人作品偏向哲理化的人生虚无感叹,本曲更聚焦具体生存压迫,其"羊—人"双重苦难的书写模式,既延续了"浮世落花空过眼"的悲悯情怀,又赋予传统曲牌新的现实指涉意义。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