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蝇子篓里的故事》
作者~赵新洪
上世纪五十年代,生活困难,榆钱儿在春荒时是最好吃的食物,可它时间太短,从发芽到成熟、不足半月时间。每年春四月底都有那么几天,春风刮起够不着、高处杆上熟透干落的榆钱儿旋卷到墙角、胡筒背风处,成堆成片。这时妈妈拿着条帚,箔笈扫干透的榆钱儿,收集在一起,我看着妈妈不解地问:妈、都干倍儿了,扫它干嘛?妈妈笑笑说:“等着吧、一会你就知道啦。”母亲把干透的榆钱儿放在大六仞锅里加火炒、不大会儿干榆钱渐有黄胡色,然后取出放箔笈里撮。撮完轻箔、榆钱毛都飞了、剩下光是圆圆的榆钱儿籽。妈妈捏一撮放我嘴里,呀!好脆,好香!
笫二天妈妈用我叠得蝇子篓装满炒熟的榆錢籽,放我书包里,嘱咐说:下课时饿了吃!上课了、(那是大搞卫生运动那年,全民除四害,每天学生都要交四害结果所以学会叠蝇子篓)
我总放不下馋人的小吃、从书桌里拿出来偷偷地放嘴里嚼。这可瞒不了班主住胡老师,一眼看到我吃东西结果被胡老师没收了。 我不甘心,偷偷观查胡老师,回办公室拿出我蝇子篓,正倒出籽来吃呢!我很生气、心想、哼!不让我吃,你拿回去吃,明天见![发怒]
第二天我用蝇子篓装满拍死的苍蝇、带着放到课桌书堂内。上课时假装偷吃,故意被老师发现。结果又被老没收了!呵呵 胡老师、拿出没收得蝇子篓。该是什么感觉?哈哈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