悼念丁宪曾文友
秦淮诗
4月9号下午,《清江文学》群里的丁宪曾文友,从微信中发出一条讣告,称其父已于上午逝世。顿时,大家读懂了,他竟然是由女儿来向我们作了永诀。
随着网络时代的进程,交友的方式方法也推陈出新。物以类聚,人以群分,网群成为一个非常好的交友平台。《清江文学》的总编胥全迎先生是群主,将爱好文学、志趣相投的人汇聚在一起,成为舞文弄墨的创作基地,互相学习交流的园地。文友们来自各个单位,虽同在清江浦这块福田上,仍然是“笑问客从何处来”。慢慢地,通过笔耕、微信等渠道,彼此间由陌生成为文友。丁宪曾原来是市广电台的领导人,于是仍按职务称他为丁台长。他是淮安区驸马巷人,高中毕业后应征入伍,团职干部转业到地方工作。退休后重拾摄影爱好,所到之处,捕捉美丽瞬间,记录美好生活。再配写朗朗上口的五言、七言诗,制作《美篇》并发在网上。由于是即兴发挥,随时随地发表图文并茂的佳作,高产且美不胜收。大家都很佩服他的才华横溢。
我与丁宪曾,文风相近,随意唱和;率真无邪,互为仰慕。自加了微信后,天天问候,日日交流。大有神交已久,相见恨晚之感!我请他赴宴,才知道他曾动过手术,饭食有忌讳,不能喝酒。又担心对方见怪,不轻易参加饭局,以至于数次失去谋面的良机。叙起年龄,与我同庚,仅小我10多天,老哥老兄叫得我心花怒放。好在有微信沟通,翻阅通信记录,全都是吟诗作对,掏心掏肺。他给他亲哥写的祝寿长诗,非要请我斧正。谦谦君子所为,让我汗颜。我所发表的作品,他是认真阅读,赋诗留评。还将我的鸡汤短文,配上自己摄影作品发表在《美篇》上。他的战友,也有退转在我的单位,一定是侧面地了解到我的情况,把我当成知己。与我畅谈从军的经历,怎样一步一步地成长为干部,以及发生了哪些刻骨铭心的往事。退休之后,组织关系转到社区,党费按时缴纳,宁多勿少;写诗作文,贡献特长;公益活动,积极参加。平时很重视保健,亦提醒我保重身体。等等,我俩交流的结果,就是“三观”高度契合。
春节期间的某日,丁台发了个照片给我:空调开着,暖风劲吹,却裹着军大衣,蜷缩在椅子上,神情呆滞,看着电视。我连忙询问“怎么啦?”这才知道,春节走亲戚,染上甲流,浑身无力,异常难受。接下来就是与医院打交道,从市医院到省人医,病情总是时好时坏,一直拖着。发信息总是说:“老哥的问候,给我以温暖和力量。”每天的互致问侯,于半个月前逐渐减少,我追问什么原因?近日,终于收到了回复,但不是他本人,而是家属代发:他已经没有能力收发信息。一种不祥之兆,象乌云笼罩在我的心头。丁台呀,我知道,你是心有不甘地提前走的呀。
生死有命,富贵在天。无论愿意不愿意,自然规律不可抗拒。转瞬之间,我与丁台已生活在两个世界。值得庆幸的是,我们在晚年,又结交了文友,找到了知音。诠释了生命不息,缘缘不断;莫愁前路无知己,天下谁人不识君。我陪你走过人生的最后一段心路,我坚信:你升入天堂,也会关注我,保佑我,为我祈祷,为我祝福;而我呢,也会常常地追思,追思曾经的知无不言,言无不尽,心领神会的幸福时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