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依法治国,启智育人的学者省长房金棋
房世平
在清末民初军阀割据的风云变幻中,京杭大运河畔的齐鲁大地上曾走出一位被时代铭记的学者省长房金棋,昔日运河古镇漕运繁华,孕育了“南有苏杭,北有临漳”的商贸文明。也滋养着耕读传家的文化底蕴。
房金棋:生于1885年,1937年去世。字香芝,光绪十一年诞生于山东省清平县姚里庄村书香门第。自幼秉承家训,自幼敏而好学,拜入乡贤宿儒马其武先生为师。七年苦读国学经典,打下了坚实的基础。弱冠之年即以优异的成绩考入清末宣统元年拔贡功名,崭露头角。成为清末时期屈指可数的青年才俊。严格的选拔标准印证了他深厚的儒学功底。然而房金棋他并未止步传统功名,1910年,25岁的房金棋东渡日本早稻田大学,他系统的研习宪政法律与行政管理,深植于心,探索近代法治之道。为他日后在司法行业,以及行政领域任职奠定了坚实基础。也成为中国近代史上首批接受西方政法文明洗礼的精英。回归祖国以后。房金棋历任甘肃省热河、绥远、察哈尔等四省政府长官,在北洋军阀混战的乱世中,他始终秉承民生为念,法治为纲,以文化人。以法治国的理念治理地方,推动土地改革,兴修水利公路,创办新式学堂,政绩斐然。房金棋早年在山东省青平县吉庄村教学。几年后受任邹平县县令,在军阀割据的动乱年代,他始终以守土安民为己任,留下了值得铭记的治世理念,政绩显著。北洋政府调任他任甘肃代理省省长、甘肃省长期间,他试图以制度革新缓解民生疾苦,推动地方行政改革。在甘肃创办兰山书院。新式学堂首先开创了西北现代教育先河,仕途顺达,调任热河省副省长。在军阀割据的年代。他首创法治与文化教育并举的施政理念,热河推介蒙汉双语教育改革促进了民族融合新政。在动荡的北洋政府时期。升调绥远省长在绥远主持修建第一条跨省公路。绥远之行,面对晋系军阀势力的博弈,房金棋以务实手段平衡各方利益。力求民生安定,努力化解经济社会矛盾。几年后。房金棋又转任察尔哈察尔省省长。在军阀割据的背景下,他在这个省建立近代司法体系。其主持编定的《边疆治理条例》、《省公署组织法》成为民国地方治理之本,始终坚持司法独立原则,严惩贪腐,革新司法体系,被誉为乱世清官。晚年的房金棋任职北京最高司法院长官,致力于整合南北司法制度,力推政法改改革,培养专业司法人才,为近代中国司法体系的完善做出了重要贡献。民国26年,房金棋病逝于北京任上。临终留下“法者,国之重器,不可不察”的箴言。从齐鲁大地到西北重镇塞外边陲,从朝堂之上到学府之间,房金棋的一生是传统士大夫精神与时代治世理念交融的缩影。他以笔为刀,以法为盾,在北洋政府军阀割据的风雨如晦的年代,守护着社会公正的火种。
当我们回望这段历史,他的事迹依然激励着后辈子孙。在时代的浪潮中,唯有坚守信念,方能书写出不负天下苍生的人生答卷。
房世平:1962年出生于临清市老赵庄镇姚里庄村,部队转业军人。供职于临清市新华办事处。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