是风洗净了沙漠的尘埃
文/任泳儒(新疆哈密)
不是雨的淋漓酣畅洗去了沙漠的尘埃
伞是挡不住狂风的无需在沙漠中挡雨
是风一场又一场洗去了沙漠的浮尘
黎明的曙光空落荒野
才有了干净利落金色的沙海闪烁之光
风袭来凄凉潋滟荒芜之地
卷起荒沙飘摇岁月的尘埃去了远方
只剩下干净的沙粒静默熠辉
那天宇落寞的苍星眨巴眨巴明亮的眼睛
注视着狼烟风沙遥遥相望
骆驼摸爬滚打不染一尘真心
舒展了胸意坚定了步履维艰
又是一次滚滚红尘遮月
亦挡住太阳的光芒
昏昏沉沉暗无天日
悟觉它只是短暂的来去
任凭狂风气势磅礴肆意横行
掀翻天地之间多少事
谁能砥砺前行狂放不羁
唯有风力发电的叶片
不紧不慢的晃来晃去旋转它的轨迹
是风赤心不改洗清了沙粒的明亮
千百年不灭的西域的风啊
或渺小轻吹鸿毛慢飘
或狂妄自大放纵爱的自由
落魂过后的沙漠安然无恙
还是风让阡陌漫漫流动
还是风让沙海无声无息的死寂而清澈
骆驼依然摇晃它的驮铃
咀嚼悠悠荡荡它的慢步
清脆的梵音唱响延续前行的方向
每一次洗尽铅华
颠簸漂泊无定的灵魂
每一次都是风洗净了一方初女地
大漠深处落落大方的始终如一的沙场
沉淀过去的时光荏苒末了的情缘
续航破浪会有时的远方
续读不完人生之旅的遇见
未卜先知的风景是尘是埃是清是澈…
天与地知道吗
二0二五年三月二十八日於
点评词
解析《是风洗净了沙漠的尘埃》:自然、生命与哲思的交融
点评词作者/柴永红
任泳儒的《是风洗净了沙漠的尘埃》是一首充满独特魅力与深刻内涵的诗歌,以其细腻笔触、磅礴意象,展现出沙漠的雄浑与沧桑,挖掘自然、生命与时间的深邃哲理,引领读者踏上探索灵魂与宇宙奥秘的旅程。
一、独特的意象构建:风与沙漠的交响
诗中,风与沙漠是核心意象,构建出独特的诗意空间。风被赋予强大力量,“是风一场又一场洗去了沙漠的浮尘”,它不只是自然现象,更像净化使者,荡涤沙漠尘埃,让沙漠以纯粹面貌呈现。这种对风的描绘,打破常规认知,将其从无形之物具象为具有清洁能力的实体,给读者带来新奇且震撼的感受。
沙漠则是风的舞台与对象,“黎明的曙光空落荒野,才有了干净利落金色的沙海闪烁之光”,沙漠在风的作用下,从满是尘埃变得干净、闪烁,成为金色沙海,呈现出壮丽而纯净的画面。风与沙漠相互作用,构建起宏大又神秘的自然场景,既展现沙漠的广袤与荒芜,又凸显风的不羁与力量,为诗歌奠定雄浑基调。
除风与沙漠,诗中还有其他意象辅助营造氛围与深化主题。如“黎明的曙光”“落寞的苍星”“风力发电的叶片”“骆驼”“驮铃”“梵音”等。“黎明的曙光”为沙漠带来希望与生机,与“落寞的苍星”的寂寥形成对比,展现时间与空间的交错。“风力发电的叶片”象征现代文明与自然的融合,“不紧不慢的晃来晃去旋转它的轨迹”,在狂风中保持自己节奏,体现一种坚韧与从容。“骆驼”“驮铃”“梵音”则为诗歌增添文化底蕴,展现沙漠中生命的坚韧与信仰的力量,这些意象相互交织,丰富诗歌内涵。
二、深邃的主题挖掘:自然、生命与哲思的交融
(一)自然的力量与启示
诗歌展现自然的强大力量,风作为自然力量象征,能洗净沙漠尘埃,改变沙漠面貌,“任凭狂风气势磅礴肆意横行,掀翻天地之间多少事”,凸显自然的不可抗拒。同时,自然也给予人类启示,沙漠在风的洗礼下保持安然无恙,教会人们面对生活的起伏应保持平和与坚韧,如沙漠般经得起时间与风雨考验。
(二)生命的坚韧与信仰
诗中描绘沙漠中生命的坚韧,“骆驼摸爬滚打不染一尘真心,舒展了胸意坚定了步履维艰”,骆驼在恶劣沙漠环境中坚定前行,象征生命面对困境不屈不挠的精神。“清脆的梵音唱响延续前行的方向”,梵音代表信仰,为生命指引方向,体现信仰在生命旅程中的重要性,即使身处荒芜,有信仰支撑就能找到前行力量。
(三)时间与命运的哲思
诗歌蕴含对时间与命运的思考,“沉淀过去的时光荏苒末了的情缘,续航破浪会有时的远方”,表达对过去的缅怀与对未来的期待,时间流逝虽带走许多,但生命仍在延续,未来充满希望。“悟觉它只是短暂的来去,任凭狂风气势磅礴肆意横行,掀翻天地之间多少事”,体现对命运无常的认识,面对命运起伏,需保持豁达,相信困境只是暂时的。
三、灵动的语言表达:韵律与节奏的美感
诗歌语言灵动,富有韵律与节奏之美。虽未遵循严格格律,但通过巧妙的句式安排与词汇选择,营造出独特的音乐感。如“是风洗净了沙漠的尘埃,不是雨的淋漓酣畅洗去了沙漠的尘埃”,重复句式形成回环往复效果,强调风的作用,增强诗歌节奏感。“风袭来凄凉潋滟荒芜之地,卷起荒沙飘摇岁月的尘埃去了远方”,用词精准,“凄凉潋滟”将荒凉与波光粼粼的奇异景象融合,描绘出沙漠独特氛围,“卷起”“飘摇”“去了远方”等动词连用,使诗句富有动态感,如同一幅流动的画面。
此外,诗歌语言简洁而富有张力,用简洁文字传达丰富情感与深刻思想。“每一次洗尽铅华,颠簸漂泊无定的灵魂,每一次都是风洗净了一方初女地”,短短几句,将灵魂的漂泊、风的净化以及沙漠的纯净完美融合,引发读者对生命与自然关系的深刻思考。
四、情感的细腻传递:对沙漠的深情与敬畏
诗人对沙漠充满深情与敬畏,从对沙漠细致描绘可感受到这份情感。诗中沙漠不只是自然景观,更是诗人情感寄托与精神家园。“千百年不灭的西域的风啊,或渺小轻吹鸿毛慢飘,或狂妄自大放纵爱的自由,落魂过后的沙漠安然无恙”,诗人对西域的风的描述,饱含对这片土地的热爱与熟悉,风的各种姿态都是这片土地独特魅力的体现。“还是风让沙海无声无息的死寂而清澈,骆驼依然摇晃它的驮铃,咀嚼悠悠荡荡它的慢步”,描绘出沙漠宁静而又充满生机的画面,传递出诗人对沙漠中生命顽强生存的敬佩,以及对沙漠永恒之美的赞叹。
任泳儒的《是风洗净了沙漠的尘埃》以独特意象构建、深邃主题挖掘、灵动语言表达和细腻情感传递,为读者呈现出一首极具魅力的诗歌。它让我们在欣赏沙漠之美的同时,思考自然、生命与时间的奥秘,是一首值得反复品味的佳作。
